从“韭菜”说起
品德与生活课上,我带学生去校外观察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边走一边欣赏田野的风景,走过一块菜地时,学生朱陈真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哇!韭菜,真多啊!”现在正值初冬季节,只有暖棚里才能让韭菜生活,野外哪来的韭菜?我扭头顺着学生指的方向看去,哪是韭菜呀,分明是大蒜嘛。于是我笑着对学生说:“这不是韭菜,这是大蒜。韭菜喜欢暖和的天气,冬天它们在暖棚里才能生活。”学生纷纷点头表示明白了。接着我又顺手指了几种蔬菜让学生认,像卷心菜、花菜、菠菜、大白菜等,有许多学生都不认识,起先我还以为学生不会用普通话表达,要求他们用方言说出来,可还是不会,看来确实是不认识了。
当时我就只觉得学生的见识太少,后来仔细一想,其实这里蕴藏着许多东西。从家庭的情况看,现在往往是全家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家长都忙于工作,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成绩,其次就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很少有家长关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个性等方面。而几乎所有的家庭中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的,而隔代的教育往往又是与时代不符的或过于溺爱、娇纵的。在这样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家里不做任何家务,更不会去菜园子、农田里去帮一把了,这样就失去了许多许多学习农村本土知识的机会,使得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连地里的蔬菜、田里的庄稼都得从书本上了解,这是谁的失职,是老师?是家长?我们怎能互相推脱?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特别是我校实施小班化教育以来,教师已经更多地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人格的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如在中午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开阔眼界,而不是埋头苦做作业;课外布置作业也体现个性化,如与家长一起做一只风筝,给长辈讲一个故事等,更多地重视学生全面素质提升。而我们的家长还停留在原来的观念上,举个例子:家长老是来问老师怎么没有回家作业。他们把动笔写的才算作业。如何改变家长的观念,一是教师利用家长会等形式作好新课程理念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二要呼吁家长与时俱进,多学习,紧跟教育的脉搏,更新教育的观念,相信家校合力一定会改变育人环境。从教师这方面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利用小班化教育特有的优势,通过观察、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有更多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把新课程和小班化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
《从“韭菜”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