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观点的把握与直观教法使用
(北京市教育局教研部 王玲)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德育课程,要通过教学给学生讲明道理,进行正确观点的启蒙,帮助他们对一定的社 会道德关系以及关于这种道德关系的理论原则、规范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因而教学中自始至终把 握好观点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反复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教学依纲靠本。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这门课程的规范化要求,每位教师在上岗前、学期起始以及日常备课时,都要反复研读 ,特别是对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层次要把握好,才便于在每课具体教学中把握观点。例如“尊师”内容,低中高 三个年级都涉及,低年级是从“老师爱我,我爱老师”的角色;中年级是从“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导 ”的角度。高年级则是从“老师劳动的社会意义”的角度。不同年段、层次要求不同,讲授观点也就不是一个 角度。依纲教学是把握好教学观点的前提。
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首要的仍是找准教学观点,找准才谈得上把握好。即第一要明确此课属于哪个方面 的内容,第二要明确具体讲清什么观点,第三明确讲到什么程度。例如《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首先明 确属于热爱祖国的教育,这一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具体这课的观点是讲明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爱国旗是爱 祖国的表现,培养爱国情感。这里既含有爱国意识的灌输,又包括爱国情感的激发,还含有浅显的政治常识和 礼仪的训练。那么具体要求到什么程度呢?一是认识国旗国徽,知道国歌,二是尊敬国旗国徽,懂得升国旗时 要敬礼,唱国歌时要肃立,这样教学中就容易把握准确了。
此外要提及一点,就是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将课文与练习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本课观点。因为练 习有时是从巩固深化扩展观点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应该说带有观点指示性;另外一种练习,则为观点的补充, 即课文中容纳不下的部分,在练习中显现,与课文合起来考虑,才是较为完整的观点。
第二,以课文为典型事例,以事论理。
这是把握教学观点十分重要的方面。课文中一般都选用一个故事为典型事例,再配以适当插图来说明。但 是,思想品德课又切忌就事论事,就图论图,就故事说故事,讲故事的目的在于通过故事讲观点,而不是故事 本身。例如讲《为中国人争气》,课文中举了徐悲鸿年轻时到法国留学,开始受到外国留学生的歧视,后来如 何刻苦学画以至最后一举成名,为中国人争气的故事。举这一故事为例,目的在于通过徐悲鸿面对外国学生的 挑衅,毫不示弱的表现,讲明“争气”要做出争气的“志气”;通过徐悲鸿发愤学习的事例,讲明“争气”要 有争气的“本领”;通过徐悲鸿自己的画展轰动巴黎,使众人折服,讲明“争气”要做出争气的“成绩”,从 而使学生明白,为中国人争气,是一种民族自尊心的驱使,是热爱自己祖国的表现。
第三,联系实际时,把握好观点的内涵和外延。
课文主要事例讲完之后,也就是集中讲明观点之后,并不等于“明理”的结束,思想品德课的“明理”, 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观点。
例如,在联系实际中,有时需要补充事例以便更有深度、广度,更富有时代性、生活性,但这种事例的选 择首先是要符合本课观点,不能“跑题”。如果我们能在备课时,反复学习大纲钻研教材,在讲解课文时能以 事论理,在联系实际时,也能紧紧围绕观点进行,那么就会做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较好地把握了教学观点。
然而一节思想品德课的优劣,除把握好观点之外,还与教法直接相关。许多有心计的教师,都十分注重教 材教法的同步改革。特别是直观教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更有现实意义,因而要大力提倡。目前,在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直观教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人物示范、真实事物景物的再现、实物操作、模拟演示、小 品表演、图表展览等等,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所讲道理,明白行为要求及最佳行为 方式,增强教学实效。现以几位老师的成功之举加以说明。
(一)在教学“导入”的环节中使用
“导入”是教学起始环节,也是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上使用直观教法,目的多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一开始就爱听、爱看,为学生在良好心态下接受教育做好铺垫。
例如:一位老师讲《爱护课桌椅》一课时,首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面,左手托纸右手写字。写完后,老 师又让他坐在自己的课椅上,把纸平铺在课桌上写字。然后,老师将两次写的字对比着给同学们看,说明没有 课桌椅写字多么困难,让大家体会--“好朋友课桌椅,天天帮我来学习”的含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既然 课桌椅这么有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导入《爱护课桌椅》。
(二)在讲解概念时使用
讲概念虽然不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但有时为了讲明道理,首先要把涉及的概念交待清楚,以扫清障碍。 这个环节上使用直观教法,目的多在于从具体的形象入手,帮助学生由具体到抽象,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 例如:一位老师在讲《珍惜集体荣誉》一课时,涉及“集体荣誉”这个概念。概念讲不清,“珍惜”就无从谈 起。为此,老师用展示真实事物的方法,将学校获得各种锦旗、奖杯、奖牌、奖状、荣誉证书等等,全部展示 出来。这些实物的再现,引起了同学们美好的回忆,师生共同体会,这是由于学校全体师生的努力,做出了成 绩而受到赞扬、得到奖励。老师进而启发:“我们自己那么高兴,别人也会怎么说,怎么看呢?”同学们争答 :“他们会说,这个学校真棒!”这个学校质量好!”“小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真幸福”--学校有了好名声 。然后老师小结概括:我们就把集体受到的赞扬得到的奖励、获得的好名声,叫做“集体荣誉”。这样由具体 到抽象,概念清楚了,再往下讲为什么要“珍惜”以及“怎样珍惜”就有了基础。
(三)在讲明道理时使用
讲明道理对思想品德课来说至关重要,一般教学过程中,都安排有一个专门的环节,把道理讲清楚。在这 一环节上使用直观教法,目的多在于用具体的事实或形象的比喻,分析蕴寓其中的道理,然后再抽象、概括, 讲明观点,避免空洞说教。例如:一位老师为讲清《劳动不分贵贱》的观点,首先用半导体收音机为例,讲各 部分零件构成一个整体,老师打开收音机,里面传来了美妙的乐曲。然后老师依次轮换拿掉电池、电阻……收 音机立刻没有了声音,证明这一整体缺一不可,以此比喻社会各行各业,就像这收音机上的零件,缺一不可, 然后再结合实际,让学生从切身体会中谈各行各业的劳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为人们生活带来的 方便,使学生懂得社会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因而劳动本无高低贵贱之分。
(四)在突破难点时使用
教学难点有时与教学重点一致,也有时不一致,它之所以是难点,无非是因为道理较深、内容抽象、离学 生生活较远等因素造成,在解决难点时用直观教法,目的在于用形象直观的事例,帮助学生想象、理解较深的 道理。例如:在国情教育课中,讲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是个难点,学生的思维方式便于接受的是资源多或资源少 ,对于绝对多,相对少比较费解。于是老师在地面用粉笔画了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先请3位同学站到里面 ,感受一下,松松宽宽,然后逐渐增加至4人、5人……12人,这时,大家抱在一起,互相拉住,才不至被 挤出线外。老师再让学生体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