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师德论文 >> 正文

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


寻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一道,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创造丰富多彩的世界。

  知识的生成在“互动”而不在“灌输”,教育的魅力在课堂,在充满生命尊严的校园文化中。课堂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生命的呈现。对自己的学生“有偿家教”,在那里,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心灵撞击的互动吗?能否发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欢悦?能否得到生命发展和创造的满足?爱因斯坦说:“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倘若我们的学生一手交上金钱,而不久就遗忘了灌输给他们的知识,那么以后还能留下什么东西呢?

  五、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有偿家教”贻误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教师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实践者,而且要成为教育文化的研究者。如何在有限的时空中开发学习者无限的潜能,如何更好地关心课堂上有效的学习活动,体现并实现每节课的教育价值观?这是教育所面对的永恒课题。具有执着追求的动力,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时间是常数,精力也有限,追求永无止境。少数教师搞“有偿家教”,不仅会影响本职工作,其实也透支了他们自身的健康,又怎么能有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永葆教学工作的活力呢?

教书育人 我不遗憾 东北师范大学 郝水

  二十多年来,我承担国家多项科研任务,取得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小麦染色体工程研究中,在国际上首次创制了两套完整的小冰麦异附加系,为应用冰草有用基因改良小麦奠定了基础,获得了带有冰草有用基因的小冰麦易位系。在染色体结构的基础研究中,我和我的研究小组证明了染色体骨架存在的真实性,并发现染色体骨架中除非组蛋白(NHP)外还有RNA存在,为染色体中存在收缩蛋白提供了免疫细胞学证据。此外还获得了支持染色体螺旋模型的新证据。上述研究成果,以及我早期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共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两次,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次,并于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由于我在科学上的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大学的任务是不仅要传授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创造新知识。培养研究生就是要培养他们学会创造新知识的本领。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迄今已培养了二十余名硕士生和三十余名博士生。他们现在分布在国内许多大学和科学院的研究单位。成为教学和科研骨干,不少人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些毕业研究生到国外留学,深造后又回到我们研究所工作。如我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黄百渠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博士,毕业取得博士学位后,他很快返回祖国,和我一同创建了东北师范大学遗传与细胞研究所。现在他已是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我所在的研究所现已成为由六个研究室构成的研究机构,六名室主任中有一名“长江学者”,两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另三名也都是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

  做为一名大学教师,我除了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外,我在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上也起过一些微薄作用。1980年—1986年我先后被任命为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和校长。回想起来有两件事是对自己满意的。一是建了两批“教授楼”。“文革”中绝大部分教授都全家到农村“插队落户”,返校后被安置的住房条件比较差,在学校后勤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首先为教授们造了房子。但由于僧多粥少,分房子难,作为校长、博士生导师,虽然全家三辈五口人,只住一套30多平方米的小房,但是我坚决不动。第二件事是当时正值全国高校建立学位制度初期,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多少是代表学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任校长期间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由两个增至十个。

  回想55年来我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上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在大学管理和国家高教事业的发展上所以能做些点滴的有益工作,完全是多年来党和国家对我培养教育、信任和支持的结果。我想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多做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是符合党的教导的,我没有遗憾。

执教深山终不悔 江西省遂川县大汾镇山门岭小学 陈清华

  1993年,听到离县城70公里,地处大山深处的滁洲乡师资紧缺,特别是那些路途遥远,条件艰苦的边远村小面临无教师上课的情况时,我毅然离开了条件比较好的学校,主动申请进山工作。

  当时的下秋教学点建在高山脚下,办学条件极为恶劣,散居大山深处的近30名学生不到九点钟难以到齐。在那一人一校的教学点,每天天刚亮我就起床烧火做饭,上午上完课紧接着为学生做好午饭,下午放学后,护送学生走过危险路段。晚上,我伴着煤油灯吃饭、备课、改作业。由于事务繁杂,没时间煮菜,在起初的一年时间里我吃的是家里带去的霉豆腐等干菜,有时干菜吃完了,就拌着盐水下饭。通过艰苦的努力,这一年下秋教学点的统考成绩破天荒名列全乡第一,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后来,我动员妻子舍弃较为丰厚的经商收入,随我进山照顾学生。1996年秋,我俩调入上坳小学。那里的山高耸入云,通向山外的60华里路崎岖不平,其中有近40里全是上坡路,坡陡达60度以上。学生上学比下秋教学点更为艰难,有十几个离校几十里路的适龄儿童必须住校才能保证入学。刚开始这些家长说什么都不放心让孩子住在离家几十里路远的学校,经过耐心细致地说服动员,上坳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100%。

  我坚信,关爱也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神奇力量,它能把人引向至善至美,让人充满信心,勤奋努力。事实也正是如此,每逢我为孩子们洗衣做饭,精心护理伤风感冒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忧乐、饥寒饱暖的时候都会换来他们感激的目光,甚至是激动的泪水。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孩子能克服困难坚持上学不落下一节课,学习刻苦,成绩优秀,文明守纪,诚实善良。

  关爱孩子的同时,如何在简陋、艰苦

无愧于“光荣的人民教师”(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51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师德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