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教育案例:我们……好吗?
幼儿老师教育案例:我们……好吗?
苏州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周燕
“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好吗?”无论你把什么要求填进这个省略号中,你得到的答案几乎都会是异口同声的“好!”相信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出去走一走,到小花园去看看小金鱼好吗?…不好!”在全班一片兴奋的“好”字声中,一个声音刺耳地冒出来,回头一看,是最让人头疼的苏苏。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不少孩子都奇怪地看着他。
看见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和苏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调皮捣蛋了。谁都知道苏苏这个孩子总是喜欢故意和老师唱反调,每次出去散步最起劲的就数他了。然而,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先别着急,耐心听一听吧!
于是,我将责怪的话语暂时压了压,十分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不想去?”“因为天太热了!”这是什么理由,批评的话语刚要说出口,我的目光突然落到了苏苏身上那件厚厚的外套和领口露出的羽绒马甲。我走过去,伸手在他的后颈窝里一摸,果然,已经被汗湿透了。当时尽管才三月初,却也达到了19度,就算在室内,他穿得也的确有点多了。他应该不是不想出去散步,而是外面稍嫌炎热的阳光让他有一些“望而却步”,不知如何表达的他只能解释为“天太热了”。我走过去问:“你是不是觉得热了?”他使劲地点了点头。我帮他把羽绒马甲一脱掉,他就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看小金鱼!”我看着他,一时竟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孩子,是老师疏忽了,对不起!
细想自己的教育过程,虽然嘴巴上常说“给孩子自由的活动时间、空间,让孩子自由地探索”。但是,当问题真正发生时,我所希望的应答却往往是“一种声音”。在这种单调整齐的应答声中,孩子们的个性、自我的表达都被忽视了。多数孩子回答的这个“好”,虽然大多数时候,这可能是大部分孩子真正的想法,却也难免有一些违心之言。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最真实、最自我的感受,习惯他们用同一种答案并且是我们期望的答案来回答问题。长期以往,这只会造成孩子的定向思维,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如同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泥娃娃,缺少了活力和个性。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是自我成长中的主角,他们有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能力。推动孩子自己去体验、探索与反思的最强大的动力,正是孩子发现“自己的世界”时的无比喜悦和期盼。
身为教师,除了要承认孩子们的“一百种”,更要真真切切地了解孩子们的世界,确确实实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站在孩子立场、以孩子的思维看待一切。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们交往,以一颗倾听的心灵,努力倾听孩子自己的观念,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给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鼓励他们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说话方式。
我想,下一次,我们不妨可以把“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好吗?”这个问题改成:孩子们,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呢?相信孩子们的答案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意外和惊喜。 《幼儿老师教育案例:我们……好吗?》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611.html
苏州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周燕
“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好吗?”无论你把什么要求填进这个省略号中,你得到的答案几乎都会是异口同声的“好!”相信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出去走一走,到小花园去看看小金鱼好吗?…不好!”在全班一片兴奋的“好”字声中,一个声音刺耳地冒出来,回头一看,是最让人头疼的苏苏。教室里顿时一片安静,不少孩子都奇怪地看着他。
看见那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和苏苏,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又开始调皮捣蛋了。谁都知道苏苏这个孩子总是喜欢故意和老师唱反调,每次出去散步最起劲的就数他了。然而,另一个声音却对我说,先别着急,耐心听一听吧!
于是,我将责怪的话语暂时压了压,十分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不想去?”“因为天太热了!”这是什么理由,批评的话语刚要说出口,我的目光突然落到了苏苏身上那件厚厚的外套和领口露出的羽绒马甲。我走过去,伸手在他的后颈窝里一摸,果然,已经被汗湿透了。当时尽管才三月初,却也达到了19度,就算在室内,他穿得也的确有点多了。他应该不是不想出去散步,而是外面稍嫌炎热的阳光让他有一些“望而却步”,不知如何表达的他只能解释为“天太热了”。我走过去问:“你是不是觉得热了?”他使劲地点了点头。我帮他把羽绒马甲一脱掉,他就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看小金鱼!”我看着他,一时竟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孩子,是老师疏忽了,对不起!
细想自己的教育过程,虽然嘴巴上常说“给孩子自由的活动时间、空间,让孩子自由地探索”。但是,当问题真正发生时,我所希望的应答却往往是“一种声音”。在这种单调整齐的应答声中,孩子们的个性、自我的表达都被忽视了。多数孩子回答的这个“好”,虽然大多数时候,这可能是大部分孩子真正的想法,却也难免有一些违心之言。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最真实、最自我的感受,习惯他们用同一种答案并且是我们期望的答案来回答问题。长期以往,这只会造成孩子的定向思维,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如同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泥娃娃,缺少了活力和个性。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还有一百种……”孩子是自我成长中的主角,他们有认识、思考、发现、发明、幻想和表达世界的能力。推动孩子自己去体验、探索与反思的最强大的动力,正是孩子发现“自己的世界”时的无比喜悦和期盼。
身为教师,除了要承认孩子们的“一百种”,更要真真切切地了解孩子们的世界,确确实实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站在孩子立场、以孩子的思维看待一切。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们交往,以一颗倾听的心灵,努力倾听孩子自己的观念,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给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鼓励他们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说话方式。
我想,下一次,我们不妨可以把“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好吗?”这个问题改成:孩子们,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呢?相信孩子们的答案一定会给我们更多的意外和惊喜。 《幼儿老师教育案例:我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