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分享阅读的指导策略
爱上阅读 享受快乐——幼儿园分享阅读的指导策略
作者/刘晓艳
重视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共同趋势。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要“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阅读作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受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限制,需要教育者对儿童进行相应的指导。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中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并不容易,因此幼儿欣赏和阅读图画故事时仍然需要成人的帮助。
分享阅读是一种成人和儿童都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在愉快、亲密的气氛中国共产党同阅读图书的类似有效的活动。它开始以成人为儿童朗读为主,然后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最终过渡到儿童能独立、自主阅读。分享阅读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开展分享阅读教育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趣味导入,调动已有认知体验
组织好活动的导入部分,能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所出示的图片或情境,应贴切幼儿已有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导入的手段可多种多样,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合理组织。
出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导入。如绘本《聪明的小鸡》,我出示了小鸡和狐狸的手偶,让幼儿分析它们的性格特征,接着,让幼儿带着“一只可爱弱小的小鸡遇到一只强悍狡猾的狐狸会发生什么事”的疑问,吸引幼儿到正文中寻找答案。
出示和故事情节相关联的图片进行导入。如绘本《跳芭蕾舞的牛》,我播放了一小段经典的芭蕾舞片段让幼儿欣赏,使他们感受到芭蕾舞的优美及对演员自身的高要求,从而对一只牛想学芭蕾舞萌发出一种新奇的感觉,并产生质疑,最后吸引幼儿到故事中去解决疑问。
直接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的封面进行导入,因为多数绘本的封面都是取自于正文里的一幅画,里面包括了故事里所要传达的一些信息,因此在阅读前让幼儿根据封面猜测故事,会激发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利用悬念,合理预测故事发展
美国学者古德曼认为,阅读并不是一个精确感知、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人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并根据读本的部分显现材料,对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证实自己的预想或期待是否正确。分享阅读的读本主题源于幼儿生活,情节出乎意料,引人人胜,而其中的悬念正是构成故事魅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悬念通过故事情节的一步步深入而推进,答案一般在最后点破。因此,教师要根据故事的内容设置悬念,引导幼儿合理预测故事的发展,从而引起幼儿阅读的高潮。
如绘本《上床睡觉》,我带领幼儿逐页进行大书阅读,小朋友们看到一个个小动物都用不同的方式爬到了吊床上,随着动物体型的不断增大,吊床下坠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吊床上的小动物们表情的变化,我引导幼儿猜测“吊床会怎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当看到吊床断了,小动物们都掉了下来,幼儿都被这个结果震撼了,哗然起来;当看到小动物们被送到医院,包扎伤口时,又觉得非常好笑,给了幼儿很多遐想的空间。
又如绘本《大跳龙》,故事一开始幼儿就被小兔子窝里可怕的大跳龙吸引住了,很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怪物,随着一个个越来越强大的动物被吓跑,悬念也越来越扣人心弦。幼儿随着故事情节大胆想象,猜测也越来越多,直到青蛙出场揭开了谜底,原来大跳龙是青蛙宝宝呀,幼儿开心地笑了,被这个充满亲情和诙谐氛围的绘本所吸引,在一次次的推理和猜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三、有效提问,开拓思维发展语言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提问时,要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引导幼儿多角度认识事物,并能引发幼儿作答的兴趣,多提一些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
如绘本《我喜欢》,在幼儿理解了叠词。×来×去”的构词法后,让幼儿仿编时,教师可准备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提问:“白云喜欢在蓝天上飘来飘去,还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在哪里×来×去?”“书上的小朋友最喜欢把这本书翻来翻去,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干什么呢?”请幼儿用书中的句式回答并表演相应的动作。这些问题都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要在理解“××喜欢在×××来×去”的句式的基础上作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提问时,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引导幼儿逐层深入分析,促进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把幼儿的思维逐步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在绘本《等待花儿开》中,教师可提问:“你们知道花儿是经过怎样的一个过程才长大开花的吗?”“太阳升起来了,它对花儿的生长有什么好处?”“风会带来什么?花儿的生长需要风吗?”“雨对花儿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随着自然天气的变化层层推进,能使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类因素。
四、绘声朗读,融入感情体验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意境,鼓励幼儿朗读,提高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倾听和理解、表述和交流、欣赏与鉴别等能力的发展。
以诗歌、散文诗为体裁的读本,意境优美,语言富有节奏与韵律感,非常适合朗读,但这些语言与幼儿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使幼儿在朗读时能更好地再现语言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如读本《虫虫虫虫爬》中的“虫虫史虫爬,爬到蝴蝶家。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节奏感强,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开头呼应,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朗读,教师在逐页讲解过图画内容后,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能很好地表达出意境,幼儿最终也会很快地学会朗读读本。
以故事为体裁的读本,教师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帮助幼儿明晰故事发展的线索和情节上,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抓住某些“关键词语”,在朗读时着重强调,表现出故事的情感来。如绘本《贪吃的小猫》,教师要注意指导幼儿观察画面,小猫吃得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胖,每页重复的句式“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随着情节的深入要逐渐夸大语气,放缓朗读的速度,强调“大口大口”,表现出小猫的贪吃。最后,“小猫在购物袋里找到了胡椒粉,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语气要急促一些,表现出接下来将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也让大家感受到当时紧张的气氛,当读到结束句“结果就是……”时,语气放缓,稍沉重,想象当时小猫的感觉,表现出小朋友可怜小猫,有些于心不忍的情感。
五、拓展想象,充分体验阅读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每个幼儿都是在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走进绘本世界的,都是在与绘本的对话、互动中逐步发现、欣赏、品味绘本的。因此我们要从绘本的图人手,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画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理解和描述画面,使幼儿会看、能想、敢说,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绘画能力。
如《小船》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幼儿阅读封面,预测书中内容;接着引导幼儿逐页读图,让幼儿观察小船之间颜色的联系,并根据上艘小船的颜色推断出下一艘小船的颜色,拓展相关的语言知识。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通过有效指导和相互交流、讨论,让幼儿了解画面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上页与下页、图内和图外的联系。活动后,还可要求幼儿收集有关小船的图书放到图书角,拓展相关经验。
绘画是幼儿的第二种语言,在一些绘本教学拓展活动中,可让幼儿续编,并将之画出来。如开展《小海龟》绘本阅读活动后,根据阅读内容引导幼儿想象:小海龟还会看见什么呢?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洁白的浪花,漂亮的小船,豪华的游轮,高高的椰子树,沙滩上游戏的小孩”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可让幼儿轮流展示自己的绘画内容,还可让幼儿共同设计封面,将幼儿的作品装订成一本书,投放到图书角,供幼儿自由阅读。
六、开展游戏,亲身体验故事内涵
阅读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根据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要使幼儿在阅读中表现出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神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就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幼儿在充分自主的体验中喜欢阅读。
如绘本《小蚂蚁》,幼儿通过阅读了解掌握了很多的动词,如:拉、推、搬、抬、撑、摇等。为了让幼儿能亲身感受这些动作,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图片让幼儿先模仿小蚂蚁的这些动作,在最后的延伸活动中,我们还设置了相应的场景,让幼儿实际操作,真正体会了“拉、推、搬”等动态,从而充分理解掌握了这些动词。又如在《我和影子》的拓展活动中,我和幼儿共同到室外阳光下做踩影子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影子大,谁的影子做的动作最漂亮,画一画影子,看影子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等,既让幼儿充分理解了读本的内涵,也培养了幼儿走跑等灵活协调能力及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七、感悟内涵,深入挖掘绘本价值
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使幼儿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对于绘本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对幼儿产生激励和教育作用。
如绘本《聪明的小鸡》是一则诙谐幽默的故事,塑造了一只机敏的小鸡形象,小鸡外出散步被狐狸抓住,但小鸡不慌张、不畏惧,通过三次比赛,机智地赢得了农夫的帮助,摆脱了狐狸。教育我们幼儿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不能慌张,一定要沉着,想办法得到别人的帮助。对于小鸡为什么要进行三次比赛呢?我也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大家觉得小鸡举行三次比赛,主要是为了迷惑狐狸,让狐狸被胜利冲昏头脑,放松警惕,最终获得胜利。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幼儿也相当于上了一节安全教育课,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又如绘本《跳芭蕾舞的牛》,虽然大家都不看好牛学跳芭蕾舞,好多动物还嘲笑它,但牛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勤奋,最终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也让当初嘲笑它的动物对它刮目相看——“谁说牛不能跳芭蕾舞?”幼儿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付出,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幼儿园分享阅读的指导策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653.html
作者/刘晓艳
重视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际儿童语言教育的共同趋势。新西兰儿童文学研究学者多罗西·怀特说:“绘本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最初见到的书,是人在漫长的读书生涯中所读到的书中最最重要的书。一个孩子从绘本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儿童时代的感受,也将影响他长大成人以后的想象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提出要“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早期阅读作为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受儿童语言发展水平的限制,需要教育者对儿童进行相应的指导。幼儿虽然可以通过视觉直接感知图画书中某些画面的意义,但是要独立读懂图画书却并不容易,因此幼儿欣赏和阅读图画故事时仍然需要成人的帮助。
分享阅读是一种成人和儿童都不以学习为外显目的,在愉快、亲密的气氛中国共产党同阅读图书的类似有效的活动。它开始以成人为儿童朗读为主,然后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参与水平,最终过渡到儿童能独立、自主阅读。分享阅读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在开展分享阅读教育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有效的指导策略。
一、趣味导入,调动已有认知体验
组织好活动的导入部分,能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阅读的兴趣。所出示的图片或情境,应贴切幼儿已有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才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导入的手段可多种多样,根据绘本的故事情节合理组织。
出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导入。如绘本《聪明的小鸡》,我出示了小鸡和狐狸的手偶,让幼儿分析它们的性格特征,接着,让幼儿带着“一只可爱弱小的小鸡遇到一只强悍狡猾的狐狸会发生什么事”的疑问,吸引幼儿到正文中寻找答案。
出示和故事情节相关联的图片进行导入。如绘本《跳芭蕾舞的牛》,我播放了一小段经典的芭蕾舞片段让幼儿欣赏,使他们感受到芭蕾舞的优美及对演员自身的高要求,从而对一只牛想学芭蕾舞萌发出一种新奇的感觉,并产生质疑,最后吸引幼儿到故事中去解决疑问。
直接引导幼儿观察故事的封面进行导入,因为多数绘本的封面都是取自于正文里的一幅画,里面包括了故事里所要传达的一些信息,因此在阅读前让幼儿根据封面猜测故事,会激发起幼儿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利用悬念,合理预测故事发展
美国学者古德曼认为,阅读并不是一个精确感知、系列加工的过程,而是人们运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并根据读本的部分显现材料,对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预测,然后通过阅读来证实自己的预想或期待是否正确。分享阅读的读本主题源于幼儿生活,情节出乎意料,引人人胜,而其中的悬念正是构成故事魅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悬念通过故事情节的一步步深入而推进,答案一般在最后点破。因此,教师要根据故事的内容设置悬念,引导幼儿合理预测故事的发展,从而引起幼儿阅读的高潮。
如绘本《上床睡觉》,我带领幼儿逐页进行大书阅读,小朋友们看到一个个小动物都用不同的方式爬到了吊床上,随着动物体型的不断增大,吊床下坠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吊床上的小动物们表情的变化,我引导幼儿猜测“吊床会怎样?”“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当看到吊床断了,小动物们都掉了下来,幼儿都被这个结果震撼了,哗然起来;当看到小动物们被送到医院,包扎伤口时,又觉得非常好笑,给了幼儿很多遐想的空间。
又如绘本《大跳龙》,故事一开始幼儿就被小兔子窝里可怕的大跳龙吸引住了,很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怪物,随着一个个越来越强大的动物被吓跑,悬念也越来越扣人心弦。幼儿随着故事情节大胆想象,猜测也越来越多,直到青蛙出场揭开了谜底,原来大跳龙是青蛙宝宝呀,幼儿开心地笑了,被这个充满亲情和诙谐氛围的绘本所吸引,在一次次的推理和猜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三、有效提问,开拓思维发展语言
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教师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在提问时,要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引导幼儿多角度认识事物,并能引发幼儿作答的兴趣,多提一些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
如绘本《我喜欢》,在幼儿理解了叠词。×来×去”的构词法后,让幼儿仿编时,教师可准备一些小动物及这些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提问:“白云喜欢在蓝天上飘来飘去,还有哪些小动物喜欢在哪里×来×去?”“书上的小朋友最喜欢把这本书翻来翻去,我们小朋友最喜欢干什么呢?”请幼儿用书中的句式回答并表演相应的动作。这些问题都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要在理解“××喜欢在×××来×去”的句式的基础上作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在提问时,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注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引导幼儿逐层深入分析,促进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把幼儿的思维逐步引向求知的新高度。如在绘本《等待花儿开》中,教师可提问:“你们知道花儿是经过怎样的一个过程才长大开花的吗?”“太阳升起来了,它对花儿的生长有什么好处?”“风会带来什么?花儿的生长需要风吗?”“雨对花儿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随着自然天气的变化层层推进,能使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类因素。
四、绘声朗读,融入感情体验意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意境,鼓励幼儿朗读,提高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倾听和理解、表述和交流、欣赏与鉴别等能力的发展。
以诗歌、散文诗为体裁的读本,意境优美,语言富有节奏与韵律感,非常适合朗读,但这些语言与幼儿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理解这些语言,使幼儿在朗读时能更好地再现语言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如读本《虫虫虫虫爬》中的“虫虫史虫爬,爬到蝴蝶家。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节奏感强,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开头呼应,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朗读,教师在逐页讲解过图画内容后,配上舒缓的背景音乐,带领幼儿有感情地朗读,能很好地表达出意境,幼儿最终也会很快地学会朗读读本。
以故事为体裁的读本,教师的指导重点宜放在帮助幼儿明晰故事发展的线索和情节上,并有意识地帮助幼儿抓住某些“关键词语”,在朗读时着重强调,表现出故事的情感来。如绘本《贪吃的小猫》,教师要注意指导幼儿观察画面,小猫吃得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胖,每页重复的句式“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随着情节的深入要逐渐夸大语气,放缓朗读的速度,强调“大口大口”,表现出小猫的贪吃。最后,“小猫在购物袋里找到了胡椒粉,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语气要急促一些,表现出接下来将会发生“可怕”的事情,也让大家感受到当时紧张的气氛,当读到结束句“结果就是……”时,语气放缓,稍沉重,想象当时小猫的感觉,表现出小朋友可怜小猫,有些于心不忍的情感。
五、拓展想象,充分体验阅读乐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的读图能力和想象能力。每个幼儿都是在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或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走进绘本世界的,都是在与绘本的对话、互动中逐步发现、欣赏、品味绘本的。因此我们要从绘本的图人手,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画图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理解和描述画面,使幼儿会看、能想、敢说,从而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绘画能力。
如《小船》中,教师可首先引导幼儿阅读封面,预测书中内容;接着引导幼儿逐页读图,让幼儿观察小船之间颜色的联系,并根据上艘小船的颜色推断出下一艘小船的颜色,拓展相关的语言知识。随着观察的不断深入,通过有效指导和相互交流、讨论,让幼儿了解画面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上页与下页、图内和图外的联系。活动后,还可要求幼儿收集有关小船的图书放到图书角,拓展相关经验。
绘画是幼儿的第二种语言,在一些绘本教学拓展活动中,可让幼儿续编,并将之画出来。如开展《小海龟》绘本阅读活动后,根据阅读内容引导幼儿想象:小海龟还会看见什么呢?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洁白的浪花,漂亮的小船,豪华的游轮,高高的椰子树,沙滩上游戏的小孩”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教师可让幼儿轮流展示自己的绘画内容,还可让幼儿共同设计封面,将幼儿的作品装订成一本书,投放到图书角,供幼儿自由阅读。
六、开展游戏,亲身体验故事内涵
阅读应该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根据幼儿爱玩游戏的天性,要使幼儿在阅读中表现出认真的态度、专注的神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就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幼儿在充分自主的体验中喜欢阅读。
如绘本《小蚂蚁》,幼儿通过阅读了解掌握了很多的动词,如:拉、推、搬、抬、撑、摇等。为了让幼儿能亲身感受这些动作,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图片让幼儿先模仿小蚂蚁的这些动作,在最后的延伸活动中,我们还设置了相应的场景,让幼儿实际操作,真正体会了“拉、推、搬”等动态,从而充分理解掌握了这些动词。又如在《我和影子》的拓展活动中,我和幼儿共同到室外阳光下做踩影子的游戏,比一比谁的影子大,谁的影子做的动作最漂亮,画一画影子,看影子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等,既让幼儿充分理解了读本的内涵,也培养了幼儿走跑等灵活协调能力及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七、感悟内涵,深入挖掘绘本价值
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充分感受阅读的快乐,使幼儿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对于绘本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对幼儿产生激励和教育作用。
如绘本《聪明的小鸡》是一则诙谐幽默的故事,塑造了一只机敏的小鸡形象,小鸡外出散步被狐狸抓住,但小鸡不慌张、不畏惧,通过三次比赛,机智地赢得了农夫的帮助,摆脱了狐狸。教育我们幼儿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不能慌张,一定要沉着,想办法得到别人的帮助。对于小鸡为什么要进行三次比赛呢?我也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大家觉得小鸡举行三次比赛,主要是为了迷惑狐狸,让狐狸被胜利冲昏头脑,放松警惕,最终获得胜利。通过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幼儿也相当于上了一节安全教育课,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又如绘本《跳芭蕾舞的牛》,虽然大家都不看好牛学跳芭蕾舞,好多动物还嘲笑它,但牛凭借自己的执着和勤奋,最终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也让当初嘲笑它的动物对它刮目相看——“谁说牛不能跳芭蕾舞?”幼儿通过这个故事的学习,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付出,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幼儿园分享阅读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