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幼教论文 >> 正文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适宜支架的策略探究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适宜支架的策略探究
  
  镇江扬中市新坝镇中心幼儿园 王海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有效学习,这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特征。幼儿集体教学活动要有趣、有序、有情、有度,要有内涵、有效能、有效率、有创新,能否实现有限的集体教学活动向无限的社会空间延展,都是我们追求“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建构主义教育学者所倡导的“支架式教学”是在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美国学者布鲁纳等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即进人隋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一让儿童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我们在幼儿集体教学实践中尝试按照“设计支架——提供支架——转换支架——撤走支架——反思支架”的基本步骤来设计教学,并着重就如何提供适宜支架展开了探究,以真正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一、提供实物支架
  
  实物支架是指教师通过提供恰当的教学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体,提供给孩子具体的实物,以便让幼儿直观地感知理解,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意义建构。如大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花瓶”,教师提供了许多装饰风格的花瓶实物,孩子们边欣赏边交流。为了篇决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理解绘画中遮挡的棚念,教师利用不同高矮的花瓶现场变换位置,让幼儿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你看到哪个花瓶被挡住了’“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并选择画面布局引导图,从而为孩子后续的写生活动作好铺垫。
  
  实践中,实物支架应用最为广泛:语言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挂图、木偶、指偶等实物道具;数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可操作的实物教具或学具,如数字卡片,小鸡、小鸭等玩具,分类盒等;艺术、科学、社会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准备好给孩子感知的具体实物对象,让孩子充分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体育活动中,诸多日常用品如梯子、绳子、竹竿、轮胎等都是孩子们信手拈来锻炼身体的好器材。因此,老师们一定不能忘记,实物是孩子学习的最佳“梯子”。
  
  二、提供实践支架
  
  实践支架,顾名思义是指提供给幼儿参与操作、小实验的机会,让幼儿在体验中探索与感知。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常提供实验条件,让孩子在自主操作中感知理解。如大班科学“奇妙的淀粉”活动,教师提供碘酒、淀粉类食物(马铃薯、红薯等)、非淀粉类食物等,让幼儿用碘酒去辨析哪些是淀粉类食物,有趣的小实验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兴趣盎然。在数学、体育等活动中,教师也可尝试利用操作、小实验等作为支架,辅助幼儿的学习。
  
  三、提供情境支架
  
  情境支架,是指教师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导引学习的进程,让幼儿身临其境地学习。如在小班语言活动“坐火车”中,教师以排列好的孩子的椅子作为火车,周边布置了“金黄色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长长的、黑黑的山洞”等作为情境,让孩子们一边欣赏儿歌,一边身临其境,感受坐火车的乐趣,理解儿歌的内容。情境支架可以运用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如体育活动中自始至终的情境贯穿、语言学习的情景表演、数学学习与“超市购物”等情境相结合等,真情实景,给孩子直观的感悟。
  
  四、提供游戏支架
  
  游戏支架主要是指幼儿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引导幼儿愉快地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促进幼儿有效学习,就应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在中班音乐活动“洗衣机”中,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洗衣机的工作过程,老师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类型的“衣物”,老师点到谁,谁就飘进“洗衣机”浸泡,然后老师随机“遥控”洗衣机按钮,孩子们创造性地随音乐做出洗衣机转、甩干、晾晒等动作。因为是游戏,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由于受思维水平的限制,孩子们会非常热衷追求游戏过程的快乐。教师应努力让教学活动具有游戏般的特点,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满足,才能让活动永远对孩子充满诱惑。
  
  五、提供媒体支架
  
  媒体支架就是给孩子提供融图、文、声音、动画等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或设计开发电子游戏软件等,让孩子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尝试体验,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等的提升。实践证明,当学习的内容、方法符合幼儿的兴趣要求,任务的难度与他们的能力相匹配时,外部的教育要求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的需要,调动孩子们的内在积极性,从而使幼儿有自主感、胜任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基于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我们还试着以电子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目标融入到游戏的关卡中,设计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课件,如颜色、数字配对游戏等。幼儿通过不断的练习,从而越来越好地掌握它。
  
  六、提供符号支架
  
  皮亚杰曾说过:“幼儿只有在动作内化,并在头脑中产生顺向、逆向、发散、收敛性思维时,头脑里的表象才能‘活’起来,他们的逻辑推理才会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孩子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尝试以各种符号性语言来辅助孩子的学习。数学活动中的大小、颜色标记,语言或音乐活动中的图谱运用,科学活动中的标记记录等,都能给孩子抽象的学习探究活动以形象的支架,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大班音乐活动“歌唱春天”中,教师启发幼儿理解歌词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理解的符号,以图谱的方式将歌曲全部呈现出来,便于幼儿掌握学习歌曲。这样的运用可以举一反三,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标记还是图谱或者其他符号,教师不能主导太多,不能将成人理解的符号照搬给孩子,而应该在孩子理解的基础上让他们去进一步认识,或让孩子选择、自主创作等,而且符号概念一定要清晰,不能有交叉的模糊地带。
  
  七、提供经验支架
  
  学习的前提是幼儿的已有经验,学习必须与其个人经验建立起联系,才能产生好的效果。经验支架主要是指:教师在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通过师幼、幼幼间的语言交流、讨论等策略,有效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或利用家长、社会等多种资源及途径,丰富孩子的已有经验。如在大班语言讲述活动“三只蝴蝶”中,教师首先以提问激发幼儿回忆;在幼儿看图讲述理解故事《三只蝴蝶》后,教师又进一步启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最后老师通过示范、图谱帮助和插话方式,引导孩子们一起总结当时获得的新的讲述经验,启发幼儿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讲述,三只蝴蝶在干什么——天气怎么样了——三种颜色的花是怎样做的等。
  
  其实,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都是孩子们不断运用已有经验去学习积累新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水平,并不断创设条件,让幼儿在互动中、在教师开放式的提问中获得经验的支撑。
  
  八、提供言行支架
  
  教师的语言和行为都是孩子学习的有效支撑。教师要抓住契机,提供恰当适宜的语言、行为支架,帮助幼儿提升经验,打开通向最近发展区的“门户”,引导幼儿在合作互动中建构相关的知识经验,使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教师的语言支架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上给予孩子的追问、探问、疑问、暗示性提问中,从而引发孩子的思考。问题在教师的提问下产生,冲突在教师的提问下明朗化,教师的提问又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线索。教师的问题就像一个支架,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所观察到的经验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行动,从而使他们的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教师的行为是一种无声语言,也是孩子学习的“拐杖”。教师的眼神、体态、动作等都是一种无声的信号,能给孩子自信与鼓励,或者引领与导向。
  
  提供支架,只是给孩子学习辅以一根“拐杖”,孩子终究是要独立行走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学如“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因此,我们要切合孩子实际年龄特征,根据活动选材,设计和提供适宜的支架,并适时地转换和撤走支架,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有效学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潜在性,让孩子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中提供适宜支架的策略探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75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幼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