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幼教论文 >> 正文

浅谈诗歌活动中图谱的设计与运用


  浅谈诗歌活动中图谱的设计与运用
  
  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 刘 宁
  
  活动实录一:
  
  这是一个大班的诗歌活动“吹泡泡”。首先,教师出示星星、月亮、小草、露珠、一串串泡泡等小图片,引导幼儿初步观察、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在幼儿基本了解诗歌内容后,教师一边朗诵诗歌的前篇,一边出示完整的诗歌图谱,“诗画”合一地向幼儿展示诗歌的句式和内容,引导幼儿在观看大图谱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诗歌中的结构“××是××吹出的泡泡”,并初步了解到星星和月亮,小草和露珠等两种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孩子们都好奇地看着图谱,专注地听着诗歌。
  
  活动实录二:
  
  教师完整地朗诵了两遍诗歌之后,孩子们每人拿到一份图谱表,都特别高兴。他们拿着自己的图谱表要和同伴交流朗诵,兴趣十分浓厚,都争着要朗诵给同伴们听。由于诗歌图谱表将诗歌内容生动浅显地呈现出来,有了图谱的提示,朗诵诗歌也就变得相对简单而生动,每个孩子都能依据图谱完整准确地朗诵出整首诗歌,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活动实录三:
  
  在理解感知诗歌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展开图谱表(人手一份的小图表进行了对折,上半部分是新授诗歌图谱,下半部分是按照诗歌格式设计的填空式诗歌图谱表),引导幼儿运用“诗画转换”的方法,把想到的东西用诗歌中的句式画出来,表现出来,进一步创编诗歌。整个创编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白云是风儿吹出的泡泡;宝宝是妈妈吹出的泡泡;汽车是马路吹出的泡泡……
  
  活动后的思考: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还处于直觉形象阶段。在幼儿园诗歌教学中,图谱就是一种视觉符号,把诗歌内容简单化、形象化,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基调,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让孩子主动愉快地学习,让诗歌学习不再枯燥,也让老师们的教学方法不再单调。那么,如何在诗歌活动中充分发挥图谱的效应,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引发主体丰富的内心活动,解决诗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呢?
  
  一年多来,我们围绕幼儿诗歌,进行了“图谱式诗歌教学”的尝试与研究,根据教育内容,精心设计各种能表现诗歌内容的,形象、直观的符号、线条、图片等,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诗歌学习中,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儿歌的结构和句式,使幼儿对诗歌的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一、“图谱式诗歌教学法”运用的设计构想
  
  形象图谱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在情绪和要素,培养幼儿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而设计的。所以,它必须立足于诗歌材料本身,借助视觉的参与,开放多种感知渠道,更好地展现和再现诗歌。
  
  我们在诗歌活动中设计利用的形象图谱包括情绪图谱、要素图谱、情节图谱、动作图谱。
  
  1.情绪图谱是利用美术符号与语言符号在情感表现上的共通性进行设计的。例如:儿歌《走路》,“小兔走路跳跳跳”用空心小圆表示,“小鸭子走路摇摇摇”用波浪线表示,“小乌龟走路爬爬爬”用实心小圆表示,“小花猫走路静悄悄”用直线表示。
  
  2.要素图谱是通过美术符号把诗歌的基本要素形象地表现出来。例如:诗歌《美丽的草原》,在设计形象图谱时,根据诗歌中的优美意境,设计了大幅的草原图作为背景图来烘托,表现出大草原的广阔与美丽。结合诗歌中出现的一些要素,如蓝天、白云、奔驰的骏马等。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形象图谱直观地感受到大草原的美丽、辽阔。
  
  3.情节图谱是通过确定诗歌的情节,用美术的形式把诗歌生动全面地展现出来。在学习散文诗、儿童诗等篇幅较长,前后结构并不统一的文学作品时,教师可在需要突出作品要素和关键情节时出现图标,此时图谱的作用主要是提示、提醒,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4.动作图谱是利用身体动作对内化的诗歌进行外化表达的又一种方式。一般来说,小班的儿歌教学以语言浅显重复、读来朗朗上口、动作体验强的儿歌为主。如小班儿歌《小老鼠的旅行》正好具备了这样的特点,而且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把小老鼠旅行中出现的一些动作,像跳、跑、钻等用小人动作图标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老师的带领下边看动作图谱边玩,通过直观动作图谱,有趣的游戏情节感受诗歌学习的快乐,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激发幼儿主动活动的动力。
  
  一 “图谱式诗歌教学”的创新运用
  
  1.以教师为主导的形象图谱的创新设计与运用。
  
  (1)以形象图谱为切入口引导幼儿感受诗歌、理解诗歌。
  
  由知觉的整体性可知,幼儿的认知活动需要多种感知活动的参与才能形成全面、细致、深入、完整的认识。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个体对认识对象的体验也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幼儿诗歌学习是一个储存、记忆语言信息的过程,而图谱作为视觉艺术,是增强感知能力,帮助幼儿记忆最强有力的手段。将形象直观的图谱设计成小图标的形式,按照文学作品的结构排列起来,能有效帮助幼儿记忆。
  
  如在中班儿歌《别说我小》的教学中(见下图),我们将“爸爸”“妈妈”“奶奶”以及我会做的事情“穿衣和洗脚”“擦桌和扫地”“给花把水浇”等制作成小图标,按儿歌结构形式排列,幼儿虽然不认识文字,却能从图标呈现的形式中了解了儿歌的结构,从而形象地记忆儿歌内容。
  
  (2)以图谱为桥梁引导幼儿经验迁移和创造。
  
  幼儿期幼儿的想象活动是以再造想象为主要形式的,同时,幼儿的再造想象能力的发展也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基础。所以,要促使幼儿在诗歌活动中增强理解体验、发挥想象能力,就必须为幼儿的想象活动提供丰富的表象作为支撑。无疑,形象图谱在诗歌活动当中发挥了桥梁的作用,它给了孩子一个自由想象的支架,让他们在一个可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创编。例如:在学习诗歌《老师的手》时(见上图),幼儿创编了“老师的手真巧,折一只小鸭嘎嘎叫,身子摇呀摇;老师的手真巧,画一只小羊咩咩咩,跑呀跑……”的诗句,教师就用简笔画的图谱形式表现“老师灵巧的手”“折纸小鸭”“小羊咩咩咩”,幼儿看到自己编的诗歌非常高兴。
  
  由此可见,形象图谱是把内隐的体验和情感进行物态化的表达,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活动提供了启发原型,改变了传统机械的填鸭式的说教和训练,使幼儿在表象丰富累积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创造。
  
  (3)把形、色、线、图案引入形象图谱的设计创作之中。
  
  在设计形象图谱时,教师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线条的粗细和弯曲以及线条的不同走向来表示诗歌的语言、结构及情绪等。例如:诗歌《春天的色彩》,可以用各种动物的图案表示诗歌中的主要动物形象,还可以用各种色彩的图谱表示出春天不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段落,用一条条随风飘舞的柳条来营造春天的氛围。再如,在带领幼儿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时,可以用红色色块表示欢快、热闹的诗歌作品;用黑色色块表示忧伤低沉的诗歌作品,如表现汶川地震的诗歌《孩子,快回来吧》;用蓝色、绿色表示优美抒情的诗歌作品等。通过运用美术形式与文学作品对人在情绪和情感上影响的相似性,使幼儿在活动中与诗歌产生共鸣和移情体验。
  
  2.幼儿理解诗歌后对作品的想象表达和美术再现。
  
  (1)以“图谱式诗歌教学”的活动形式表达个人的理解和感受。
  
  在“图谱式诗歌教学”中,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的图谱不仅是教师的教具,更是幼儿的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小图谱,可以通过自己操作图谱,熟悉文学作品,通过和别人交流,满足自己想说的愿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诗歌《吹泡泡》中,幼儿手拿图谱,边操作边念诗歌,兴趣浓厚,学习轻松。幼儿在与他人共同操作和表演时,增加了交往机会,满足了交往需要。同时,我们还将有关文学作品的图谱融入游戏环境,使幼儿在耳濡目染中轻松学会文学作品。
  
  (2)帮助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图谱式诗歌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看图谱理解和认识文学作品,再通过语言表达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诗歌《吹泡泡》活动中(见下图),出示图标“?”,幼儿首先认为这个图标只是一个问号,但是通过再次观察和思考,幼儿发现图标的真正涵义是“星星是谁吹出的泡泡”,而不仅仅是一个问号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经历了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过程,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引导幼儿把对诗歌的理解用美术的方法再现出来。
  
  幼儿对诗歌的理解不但要有对创作者的内心情感的理解,更要有个人对诗歌作品的体验。在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我们还引导幼儿大胆地学习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图谱表达个人对诗歌的理解。教师在此活动中所扮演的是一位参与者的角色,不直接干预幼儿的创作,只是在幼儿出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才给幼儿提出建议,帮助幼儿分析、选取最佳的方案。如:幼儿在学习了诗歌《春天的色彩》后,教师可以在语言区角中投放一些纸、油画棒、记号笔等,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图标,根据所画的图谱创编诗歌,也可以记录自己仿编的诗歌。幼儿非常感兴趣,大胆想象设计出青蛙、蝌蚪等一些动物和红、黄、蓝等色彩的图标,仿编出一首新的诗歌:“春天是白色的,看那青蛙的白肚皮;春天是黑色的,看那一群小蝌蚪!”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用他们的眼光去寻找能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方式,在实际的操作活动过程中再一次理解诗歌内容,并把已有的经验加以沟通、综合,全身心地参与到创造表现的活动当中,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三、“图谱式诗歌教学”的运用技巧
  
  在运用“图谱式诗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的思维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认知经验不够丰富,抽象、概括水平较低;中班幼儿思维活跃,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常凭借自己的具体经验来理解文学作品;而大班幼儿记忆的有意性有了明显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喜欢参加富有创造性的活动,理解能力不断增强,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因此,教师在运用“图谱式诗歌教学”时应掌握一定的技巧,灵活运用:
  
  1.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运用不同类型的图谱。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运用的图谱类型应逐渐由形象符号向抽象符号过渡。为小班幼儿制作的图谱大多形象具体,颜色鲜艳,画面大而清晰,数量不宜过多,且需要有背景图;为中班幼儿制作的图谱开始向抽象性过渡,但仍需背景图,可出现简笔画,数量可略多一些;为大班幼儿制作的图谱可出现简单的文字符号,如幼儿认识的一些独体字:上、下、左、右、大、小等,图谱的抽象性更明显,数量也可更多些,并可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制作。如:中班诗歌《月亮》,“每一棵树梢挂一个月亮,小鸟说月亮和我好;每一个脸盆盛一个月亮,小朋友说月亮和我好……”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制作具体形象、色彩鲜明、相对比较大的图谱,当教师根据诗歌内容,将图谱有顺序地一一排列,幼儿根据小图谱就能马上理解儿歌的内容,朗诵儿歌。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制作的图谱就具有抽象性,如:大班诗歌教学《吹泡泡》中的图谱“?”就不是仅仅表示问号,而是引导幼儿猜测“谁会是谁吹出来的泡泡”。在大班“图谱式诗歌教学”中还出现了汉字,常常以图夹文的形式表现诗歌。
  
  2.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图谱出现的时间不同。
  
  在小班,图谱较适宜出现在学习诗歌之前,幼儿在对图谱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后,再结合作品进行学习;在中大班,图谱宜出现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幼儿可运用图谱理解作品的内容。如:小班诗歌《走路》,在活动前教师先逐一出示小图谱并请幼儿说说老师画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当幼儿全都理解小图谱后再进行诗歌教学活动,这样,幼儿就能更好、更快地理解诗歌、朗诵诗歌了。
  
  3.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图谱的操作方法不同。
  
  (1)在小班教师使用图谱时可伴以表情、手势等,以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而中大班则不需要,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去理解图谱,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针对不同的活动目标,在新授活动中教师可配合大的背景图和适当的音乐出现小图谱,采用图谱插入式的方法,给幼儿完整的体验。在复习、创编等活动中,则可选用简单、抽象的小图谱,并可以脱离背景图使用。
  
  如在儿歌《吹泡泡》学习活动中(见下页图),教师进行第一次活动时,图谱是沿轮廓剪下的具体形象的事物图片,并配合背景图使用,此时的图谱相当于教具;进行第二次活动复习儿歌时,教师则把图谱贴放在白纸上,供幼儿自主学习,此时的图谱相当于一种标记符号。
  
  (3)在使用图谱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结构清楚,有一定规律,语言朗朗上口的儿歌、散文诗、绕口令等非常适合用简化的小图谱来表现。在这些作品中除了那些重复的语句,其他内容几乎完全可用小图谱替代。借助这种类似于图标的小图谱,幼儿非常容易理解、体验和朗诵作品。如在学习《别说我小》和《吹泡泡》时,幼儿边看图谱边学习,兴趣浓厚,很快就理解并记住了作品内容。
  
  “图谱式诗歌教学”是我园根据“教育创新理念”和“素质教育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语言领域进行的一个新尝试。利用形象图谱开展诗歌活动,使我们的诗歌教学从教育重“内容”轻“形式”、重“背读”轻“欣赏”、重“知”轻“情”“意”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让幼儿的精神生命得到了主动的富于个性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了“主动探索、师幼互动、灵活创造”的诗歌教学新模式。 《浅谈诗歌活动中图谱的设计与运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787.html

  • 上一篇范文: 关于过年的作文950字
  • 下一篇范文: 幼儿口语教育中的艺术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幼教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