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转型中的师德建设
学生个别指导并接受报酬。这八条准则反映的是对于学生主体的尊严、人格、需求等的尊重,显示出教师角色的转化。
2.合作型教师师德
不同时代,教师的角色有不同,不同教师角色,有不同的师德要求,这是一条规律。“合作型”角色的教师在师德上除吸收官方和非官方提出的一切有益的道德要求外,这里特别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现代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专业观。教育观指:要把教育视为一种成长与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成长与发展,首先是学生的发展,再就是社会的发展。学生观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切要使教育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育;办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输送适应教育的学生。专业观指:要把教师视为一种专业行为,把教育视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事业。作为专业,要有专业精神、专业资格和专业道德等。这“三观”是奠定教师确立和扮演好“合作者”角色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主要属于教师的专业伦理范畴,所以,是现代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反映的是教师敢不敢创新、勇不勇于创新的问题,是胆识、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综合体现,是创新情意与创新意志的结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教师才能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从陈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敢于担当新角色,发挥新作用,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第三,教师要有合作精神。主要是教与学的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虚心了解和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在早期阶段,教师的合作往往起着帮助、引导、指导学生的作用,但要适合学生特点和要求。再次,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顺利、不恰当、甚至不成功,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甚至是全部责任,决不能推过揽功。这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在许多情形中,教师批评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时,往往指责道:“你怎么学的,这么笨!”实际上教师应勇于自责:“我怎么教的,这么笨!”这三点综合起来构成了一种适合教师新角色的“合作精神”。
第四,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古代有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的比喻,反映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师的奉献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一些地方也做出了不同的倡议,例如倡议教师要拒绝收费性家教,拒绝推销违反规定的学习材料,拒绝向学生收取任何不该收的费用,等等,“金钱关系”作为物质关系的体现进入了师德的内容之中,被列入拒绝的范围。但是,作为“合作者”角色的教师的奉献精神还有更深刻更高层次的内涵,这就是在与学生合作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尽心尽力,承担主要的教育劳动,甚至艰苦困难的劳动,也就是奉献身与心,奉献时间与空间,奉献精力、甚至财力(自己花钱做事),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是现代教师的天职,也是福分,是爱心。以上四种精神,是现代师德的最重要的内容。
3.加强师德建设
那么,如何建设这样的师德呢?我们认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第一,更新观念,以适应新角色。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把握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型角色的要求。第二,树立典范,示范引路。通过树立具有现代角色形象和师德水平的教师典范,做出示范,引导所有教师学习榜样,落实行动,争做“合作者”型的新型教师。第三,加强实践锻炼,不断体验、升华。师德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行动、自我锻炼而完成的,因此,现代教师要勇于实践,自我教育,在教育行动中体验师德的真谛与快乐,完善自己的师德结构。第四,对外开放,中西结合。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国门,到国外去看,去学习,直接吸取国外教师的优秀品质和道德人格,同时也多“请进来”,聘用外籍教师来任教或邀请来访问,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对外开放,不仅是学习国外优良师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更是扩大教师眼界,开阔教师胸怀,提高创新的敏感性和反应力,丰富教师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空间的良好策略。(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师角色转型中的师德建设(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797.html
2.合作型教师师德
不同时代,教师的角色有不同,不同教师角色,有不同的师德要求,这是一条规律。“合作型”角色的教师在师德上除吸收官方和非官方提出的一切有益的道德要求外,这里特别强调如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有现代专业精神。主要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专业观。教育观指:要把教育视为一种成长与发展,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成长与发展,首先是学生的发展,再就是社会的发展。学生观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一切要使教育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教育;办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输送适应教育的学生。专业观指:要把教师视为一种专业行为,把教育视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事业。作为专业,要有专业精神、专业资格和专业道德等。这“三观”是奠定教师确立和扮演好“合作者”角色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主要属于教师的专业伦理范畴,所以,是现代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反映的是教师敢不敢创新、勇不勇于创新的问题,是胆识、意志和无私无畏的综合体现,是创新情意与创新意志的结合。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教师才能敢于冲破旧的条条框框,从陈旧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敢于担当新角色,发挥新作用,做新生事物的促进派。
第三,教师要有合作精神。主要是教与学的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虚心了解和对待学生。其次,教师要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在早期阶段,教师的合作往往起着帮助、引导、指导学生的作用,但要适合学生特点和要求。再次,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顺利、不恰当、甚至不成功,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甚至是全部责任,决不能推过揽功。这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在许多情形中,教师批评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时,往往指责道:“你怎么学的,这么笨!”实际上教师应勇于自责:“我怎么教的,这么笨!”这三点综合起来构成了一种适合教师新角色的“合作精神”。
第四,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古代有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的比喻,反映了教师的奉献精神。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教师的奉献精神又有了新的内涵,一些地方也做出了不同的倡议,例如倡议教师要拒绝收费性家教,拒绝推销违反规定的学习材料,拒绝向学生收取任何不该收的费用,等等,“金钱关系”作为物质关系的体现进入了师德的内容之中,被列入拒绝的范围。但是,作为“合作者”角色的教师的奉献精神还有更深刻更高层次的内涵,这就是在与学生合作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尽心尽力,承担主要的教育劳动,甚至艰苦困难的劳动,也就是奉献身与心,奉献时间与空间,奉献精力、甚至财力(自己花钱做事),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是现代教师的天职,也是福分,是爱心。以上四种精神,是现代师德的最重要的内容。
3.加强师德建设
那么,如何建设这样的师德呢?我们认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第一,更新观念,以适应新角色。教师要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把握现代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型角色的要求。第二,树立典范,示范引路。通过树立具有现代角色形象和师德水平的教师典范,做出示范,引导所有教师学习榜样,落实行动,争做“合作者”型的新型教师。第三,加强实践锻炼,不断体验、升华。师德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行动、自我锻炼而完成的,因此,现代教师要勇于实践,自我教育,在教育行动中体验师德的真谛与快乐,完善自己的师德结构。第四,对外开放,中西结合。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国门,到国外去看,去学习,直接吸取国外教师的优秀品质和道德人格,同时也多“请进来”,聘用外籍教师来任教或邀请来访问,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对外开放,不仅是学习国外优良师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更是扩大教师眼界,开阔教师胸怀,提高创新的敏感性和反应力,丰富教师的内心世界和人格空间的良好策略。(作者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师角色转型中的师德建设(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