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创]
积极的财政政策
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含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拉动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⑵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参见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
①增发国债。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已6年,到2003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成效显著。2004年将发行1100亿元左右的国债。
②强化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
③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保证各项重点支出。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
④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⑤适当增加投资,积极调整国家投资结构。加强科技和人力资本开发投资,增加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财政对国土整治和西部大开发的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市化,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与教材结合点
1.经济常识
⑴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人,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⑵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才能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居民的收人,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⑶货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针对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通货膨胀;针对9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发展。
⑷国民收人的分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对国民收人的分配进行调整,体现了在国民收人分配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原则。
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⑹银行的作用。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我国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银行存贷款利息率,为消费提供贷款支持等,有力地刺激了投资和消费,这是银行作用的具体体现。
此外,还可以运用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汇率等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
2.哲学常识
⑴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这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贸易,扩大外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⑵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党和政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⑷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做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⑸联系观点、发展观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政治常识
⑴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国家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国家之所以要履行这些职能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⑵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国务院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其实施过程,是国家机关遵循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⑶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党中央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由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
4.历史知识
联系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它们都是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促进经济发展的。
四、高考试题导向
(一)选择题:
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回答1—3题
1.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成效显著。从哲学上看,其原因在于
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③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从经济学角度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①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 ②可以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创](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819.html
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含义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拉动经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⑵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参见为什么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措施:
①增发国债。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已6年,到2003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0亿元,年均拉动经济增长1.5—2个百分点,成效显著。2004年将发行1100亿元左右的国债。
②强化税收征管,增加财政收入,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
③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力度,保证各项重点支出。国债和新增财政资金的使用,要重点向“三农”倾斜,向社会发展倾斜,向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倾斜,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
④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⑤适当增加投资,积极调整国家投资结构。加强科技和人力资本开发投资,增加财政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财政对国土整治和西部大开发的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市化,实施生态环境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与教材结合点
1.经济常识
⑴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人,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⑵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刺激居民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才能增加社会财富,提高居民的收人,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⑶货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针对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我国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抑制通货膨胀;针对9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增加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发展。
⑷国民收人的分配。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对国民收人的分配进行调整,体现了在国民收人分配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关系的原则。
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具体体现。
⑹银行的作用。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我国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降低银行存贷款利息率,为消费提供贷款支持等,有力地刺激了投资和消费,这是银行作用的具体体现。
此外,还可以运用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社会保障制度、汇率等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
2.哲学常识
⑴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努力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这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同时,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开拓国际市场,增加出口贸易,扩大外需,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⑵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党和政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⑷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做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了尊重规律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⑸联系观点、发展观点。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3.政治常识
⑴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国家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国家之所以要履行这些职能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⑵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国务院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及其实施过程,是国家机关遵循对人民负责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⑶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党中央决定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由党的地位、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
4.历史知识
联系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它们都是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来促进经济发展的。
四、高考试题导向
(一)选择题:
2003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回答1—3题
1.中央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成效显著。从哲学上看,其原因在于
①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③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从经济学角度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①有利于发挥宏观调控的基础作用 ②可以 《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创](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