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德育管理论文 >> 正文

全面达小康,关键在农村[原创]


全面达小康 关键在农村
江苏省海安县大公中学 严小林 226623
[时政材料]
1、总结党领导人民在过去20多年间实现第一、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过程中取得的历史经验,展望未来20年社会发展的前景,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战略部署,鲜明的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2003年3月5日,朱容基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政府工作要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经济常识:
1、 用产业化提升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化,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速生产、加工、流通主体的培养,实现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新提高,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发挥地方特色,培大育强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境外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开发农业,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围绕城郊型、外向型定位,大力度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2、 用城乡化发展农村。要加快建设具有不同产业特色和人文内涵的城镇体系;大力发展小城镇,让农民“愿意来,来得了,留得住”;通过促进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培植城镇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带动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面繁荣城镇经济。
3、 用市场化富裕农民。要将市场机制和市场行为贯穿渗透到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业、农村、农民与市场的全方位对接;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化、标准化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出口产品、优势产品、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逐步构筑城乡一体的就业平台,鼓励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经商。
4、 用文明打造城乡。以文明创建为龙头,发挥创建工作,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的作用,以深化文明村镇建设为抓手,促进农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哲学常识
1、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将成为推动城乡经济的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代表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2、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是继续消除局部贫困的阶段,是逐步提高小康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逐步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到2000底,我国人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只是低层次、不全面的小康。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相对落后的农村要与城镇同步全面达小康,更要快马加鞭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3、 正确的价值取向要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农村小康目标的提出符合这一观点。这一目标绘制了21世纪头20年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对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的方向。
4、 正确意识、崇高理想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推进农村跨越式发展,加速农村小康进程这一指导思想,贯彻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去,将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政治常识:
1、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必将更好地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更本利益,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农业小康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的大事。
2、 体现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必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重大战略任务的提出,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体现。
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全面达小康,关键在农村[原创]》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83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德育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