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问题研究
设置非领导职务,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产物,它对推动我国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改善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调动干部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情况表明,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越来越多,在干部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干部队伍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发挥好非领导职务干部特别是那些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www.517878.com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尚不到退休年龄干部的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的现状
1、队伍十分庞大,但构成和来源比较复杂。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加上非领导职数设置过滥,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据统计,全市现有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08人,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50.2%;各县市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4501人,占乡科级干部总数的57.1%。从年龄上看,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0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54.9%,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46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49.3%;从学历上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86.6%,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67%。
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来源,一般分两种情况:下级提任和同级改任。下级提任分为中层干部直接提任和领导干部到龄或退“二线”后提任。同级改任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作为安抚干部的手段。有在精简领导职数中落岗后改任的;有在乡镇换届选举中落选后改任的;有要求到部门单位安排或回原住地工作主动提出改非的;有对资深人员进行照顾性安排的;有不胜任现职进行组织调整的,等等。某县市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561人,其中因机构改革、不胜任现职等改任的非领导职务干部418人。二是作为干部退休的过渡。一些地方和部门为腾出领导岗位,对那些在一定岗位工作达一定年限的干部“先提后退”,把非领导职务视为“二线”职务、退休前的“驿站”,不安排具体工作,不明确岗位要求,单位学习、开会或者工作决策,也不通知他们参加,客观上使非领导职务的同志处于“有职无责”、“有岗无职”、提前退休的状态。三是作为人员分流的渠道。有的地方在机构改革出台明确规定:凡男年满52周岁,女年满48周岁,或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6周岁,就列入非领导职务序列安排,在换届人事调整中不作提名人选,“离岗退养”或“离岗创业”等,列为人员分流的对象。四是作为变相超职配备领导干部的途径。
2、有岗位职责,但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一些领导干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任了非领导职务,仍然有工作岗位,也享有开展工作的权利,但组织上对这部分干部在教育管理监督上,一般不如改非以前或其他在职干部那么严格,甚至是“空白”。在教育上,一般没安排什么学习培训,更没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单位组织学习、开会,一般不通知他们参加,对他们是否参加也没有作出严格要求。在管理上,处于放任状态,使得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期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有的上班不准时,有的偶尔来趟办公室,有的在家休息根本不上班,有的干脆脱岗外出打工或干第二职业。但工资奖金照拿,与其他干部没有两样。在监督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时间不与单位联系,单位对他们在外干什么也不闻不问,缺乏监督。同时非领导职务也存在着能上不能下、出口不畅的问题。非领导职务干部只要不犯重大违纪错误,就可以一定终身,直到退休。
3、经验十分丰富,但干部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非领导职务干部,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工作阅历比较丰富。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大多数都思想情绪松懈,工作热情骤减,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长期处于“赋闲”状态,在工作中一般比较被动,工作中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有的虽然想开展工作,但又担心越职越位,放不开手脚。据调查,有80%以上的乡科级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与单位“两不找”,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造成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唱对台戏,冷嘲热讽,指点江山,干扰单位工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影响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障碍因素 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
1、从社会层面看,存在三种认识误区,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由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等对非领导职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如何对待非领导职务,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在认识上不一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的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是代价论。认为现在改革深入人心,农村搞税费改革,国企推行“双退”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进行,各项改革都得付出成本,付出代价,都得有人承受。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赋闲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二是无用论。认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多,官多兵少,只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就行了,让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显得多余无用,有的思想消极保守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三是实惠论。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平时不上班,但工资奖金一分都不少,有的从事第二职业,有的经商办企业,群众戏称“政治上受了损失,经济上得了实惠”,做不做事无所谓。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在经商上闯出点名堂后也觉得“今生升官的机会没有了,发财的机会还是有的”,转而追求经济上的实惠。2、从组织层面来看,存在三种不良心态,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还没有 《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问题研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796.html
一、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的现状
1、队伍十分庞大,但构成和来源比较复杂。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加上非领导职数设置过滥,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据统计,全市现有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08人,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50.2%;各县市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4501人,占乡科级干部总数的57.1%。从年龄上看,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0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54.9%,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46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49.3%;从学历上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86.6%,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67%。
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来源,一般分两种情况:下级提任和同级改任。下级提任分为中层干部直接提任和领导干部到龄或退“二线”后提任。同级改任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作为安抚干部的手段。有在精简领导职数中落岗后改任的;有在乡镇换届选举中落选后改任的;有要求到部门单位安排或回原住地工作主动提出改非的;有对资深人员进行照顾性安排的;有不胜任现职进行组织调整的,等等。某县市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561人,其中因机构改革、不胜任现职等改任的非领导职务干部418人。二是作为干部退休的过渡。一些地方和部门为腾出领导岗位,对那些在一定岗位工作达一定年限的干部“先提后退”,把非领导职务视为“二线”职务、退休前的“驿站”,不安排具体工作,不明确岗位要求,单位学习、开会或者工作决策,也不通知他们参加,客观上使非领导职务的同志处于“有职无责”、“有岗无职”、提前退休的状态。三是作为人员分流的渠道。有的地方在机构改革出台明确规定:凡男年满52周岁,女年满48周岁,或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6周岁,就列入非领导职务序列安排,在换届人事调整中不作提名人选,“离岗退养”或“离岗创业”等,列为人员分流的对象。四是作为变相超职配备领导干部的途径。
2、有岗位职责,但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一些领导干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任了非领导职务,仍然有工作岗位,也享有开展工作的权利,但组织上对这部分干部在教育管理监督上,一般不如改非以前或其他在职干部那么严格,甚至是“空白”。在教育上,一般没安排什么学习培训,更没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单位组织学习、开会,一般不通知他们参加,对他们是否参加也没有作出严格要求。在管理上,处于放任状态,使得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期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有的上班不准时,有的偶尔来趟办公室,有的在家休息根本不上班,有的干脆脱岗外出打工或干第二职业。但工资奖金照拿,与其他干部没有两样。在监督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时间不与单位联系,单位对他们在外干什么也不闻不问,缺乏监督。同时非领导职务也存在着能上不能下、出口不畅的问题。非领导职务干部只要不犯重大违纪错误,就可以一定终身,直到退休。
3、经验十分丰富,但干部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非领导职务干部,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工作阅历比较丰富。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大多数都思想情绪松懈,工作热情骤减,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长期处于“赋闲”状态,在工作中一般比较被动,工作中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有的虽然想开展工作,但又担心越职越位,放不开手脚。据调查,有80%以上的乡科级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与单位“两不找”,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造成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唱对台戏,冷嘲热讽,指点江山,干扰单位工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影响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障碍因素 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
1、从社会层面看,存在三种认识误区,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由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等对非领导职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如何对待非领导职务,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在认识上不一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的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是代价论。认为现在改革深入人心,农村搞税费改革,国企推行“双退”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进行,各项改革都得付出成本,付出代价,都得有人承受。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赋闲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二是无用论。认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多,官多兵少,只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就行了,让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显得多余无用,有的思想消极保守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三是实惠论。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平时不上班,但工资奖金一分都不少,有的从事第二职业,有的经商办企业,群众戏称“政治上受了损失,经济上得了实惠”,做不做事无所谓。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在经商上闯出点名堂后也觉得“今生升官的机会没有了,发财的机会还是有的”,转而追求经济上的实惠。2、从组织层面来看,存在三种不良心态,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还没有 《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