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最重要的是单元教材科学化


[作者]  严华银

[内容]

 

    ——关于“高中单元整体目标教学实验”的深层思考

    自1989年起,从事语文“高中单元整体目标教学实验”的研究和实践,至今已5年。其间,做了一番工作,也出了一些成果。但余心仍有所不解:“单元整体目标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方法无疑是科学先进的,学、研、教的工作辛勤不懈,而收获与之并不成正比。这是为什么呢?读到《评文化研究中的三种倾向》一文(载《复旦学报》1994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4年第8期)不禁豁然开朗,大有“于吾心有戚戚焉”之慨。俞吾金先生论道:“在当前的文化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第一种倾向是形式主义,”其主要表现之一“是片面地注重对哲学文化的方法论,尤其是逻辑方法的研究,忽视了从本体论角度出发,对文化现象和文化问题的思想基础作出深入的、批判性的反思”。文章所针对的当然主要不是中学语文教学,但语文教学应当属于文化研究的范畴,反思近些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界的轰轰烈烈的改革,似或多或少地犯了俞先生所言的毛病。教学设想花样迭出,教学方法铺天盖地,这本是好事,但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体”即教材的研究、探讨,比如教材编写的规律、原则,教材编写的体例、格局,教材选文的标准、规格等。就说“单元教学”吧,它的原则依据系统、控制的理论,它的过程契合思维认识的规律,它的实施合乎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从宏观上看,它也确乎是源于我们现行统编教材的“单元型”体例的。但没有对这一教材的内部作一番全面、细致、乃至瞻前顾后洞幽入微式的分析、探究,比如,体现循序渐进的“阶梯性”,体现由此及彼的“迁移性”等,这些问题还没得到很好解决,就热衷于“单元教学”特点的列举、论证,方法的总结、完善,这似乎有点舍本逐末。笔者认为,现行教材,尽管应“单元教学”理论之“运”而生,但却不尽如人意,亟待改进。

            一、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应当承认,现行教材为语文教学、为人才培养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且有目共睹的,数度的修改也更使之朝着科学的目标迈近了许多。现在这种“按单元、分文体”的编写格局也是科学的,合乎汉语教学的规律的。但社会随着改革而来的剧变,时代因了开放而来的飞跃,人们生活的情趣、节奏、质量,人们工作的强度、性质、特点均迥异于前,对几乎一日不可分离的语文自然生发出特殊的要求。与此相对照,现行语文教材便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弱点和弊端。具体说来,我以为有下列几点:

    1.现行教材的编写意图与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有所悖离。

    《教学大纲》和江苏省教委1992年在南通召开的“中小学语文教改座谈会”文件指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人教社的编写说明中,尽管也不乏这方面内容的强调,但过多地偏重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申,说得尖刻一点,语文教材很象政治思想工作的卓具形象性的宣传脚本,选篇注重宣传口径,堆砌政治名人的作品、权力人物的讲话,搞因人而改文,因人而废言……虽也强调潜移默化和渗透,强调“文道结合,但实际往往是得“道”而失“文”。

    解决的办法,就是必须变语文教材的“政治化”为“语言化”。

    2.选文篇幅冗长,内容陈旧,与时代对语文的要求有所悖离。

    现代中学生阅读什么样的文章最合适?这是一个很需要精心研究的课题。笔者从对学生阅读心理、过程、结果的观察调查分析,从教师把握教材、实施教学的经过、效益的考察分析,认为:从篇幅看,最适合中学生阅读、阅读效果最佳的作品应在1500字左右。教师研讨教材深入,驾驭教材方便;学生钻研有望,兴趣容易保持。相对而言,增加难度,提高要求,扩展阅读都可行且易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效果的检测,都将有序有数,可调整、可控制。但纵观现行教材,无论基本篇目还是非基本篇目,均长文居多,比如《阿Q正传》、《反对党八股》、《春蚕》、《谈谈实事求是》等。它们或是出自名家之手,或是思想性极强,在那个特殊时代里为社会的进步起到过积极的作用,照理,应该受到教学双方广泛的欢迎,可是从客观的教学实践看,教师和学生对这些作品都有点敬而畏之的态度。究其原因便是篇幅太长了。有的长至七、八千字乃至万字,教师备课时把握它就已是“神仙难下手”,学生预习复习岂不更是“难于上青天”!要求学生有如此稳定的兴趣保持是不现实的。曾有“长文短教”一说,“长文”而要“短教”,能抓内中的什么?只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事实上单以长短而论,又未免流于狭隘:得时合规,虽长犹短;而短得违情悖理,虽短犹长。仅观教材中的基本篇目,甚感选篇现实感不强。现代文中,五四以后、解放前夕的作品居多,或是小说,或是杂文、政论。每篇均成千上万字,教学中仅搞清时代背景就已不易,再理清这些特殊思维特殊文风的伟人的思维方式、表达个性更是难上加难,又何曾有许多功夫去慢慢品味咀嚼文章的语言因素,个中的微言大义。而加之社会时代的变迁,语言形式的渐进演变,尤其是特殊时代里特殊人物的特殊表达,在今天的这种信息密,节奏快的时代,似已不太适应了。

    而另一方面,当代作品又明显偏于简易。许多论文,除了思想性有可取之处,语言因素很难挖掘,有些课文甚至连一两个生字词、一两个稍难成语也找不着,象这种一眼可以见底、连起码的深度也没有的文章学生学无兴趣,教师教也乏力。而高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一块,许多年来,其难度居高不下,文体偏重在科技说明、学术著作、文学评论或者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凭心而论,试卷虽难,却是与现代社会对语文、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的,因而是合理的,无可指责的。考查的高难度与教材的低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这就迫切需要教材本身来一场大的变革。

    3.编写体例不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实际。

    现行教材对一篇入选文章的处理如下:

    预习(或自读)提示、选文、注释、思考和练习。其中预习(或自读)提示一项是修改后增设的。整体看,教材对单篇课文设计体例从理论上讲是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但联系教学的具体过程、实际效果,联系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看,却有许多明显的弊端。

    先说“预习(或自读)提示”。交待作品的体载、作家情况、背景材料,这当然有利于学生省出时间和精力去理解课文,但“提示”所涉及的内容太多、太细、太全面、太周到了,除了上述的各项,还有主题(或中心)思想,作法技巧、语言特点,小说甚至点明了主要人物及其性格、思想、典型意义,记叙文也已归纳了各部分要点。这样周全的“提示”已经大大违背了编者设计的初衷,于教者和学者都是没什么好处的。它成全了怠隋者的敷衍搪塞,束缚了勤勉者的求异创新,使本该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才能逐步获得的知识全然揭晓,学生没有了疑惑、刺激、期盼和成功的欢乐,学习兴奋点都难以产生了。这对教师的教无疑带来了许多始料未及的弊端(详见拙文《试论单元教材阅读“提示”的编写原则》),这样的教材,使学生对新知识没有一点神秘感,无论教与学,自然是索然寡味了。有还不如没有。

    再说注释。就教材而言,必要的注释不可或缺,比如文言文中的时间、地域、称谓

《最重要的是单元教材科学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8026.html

  • 上一篇范文: 明确要点训练到位
  • 下一篇范文: 有趣的“○”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