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二
要和要求来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工作。这些是我们在构建和研究指导新的历史条件下体育实践的理论体系时,必须充分重视和深入探索与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当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水平、振奋民族精神、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基本经验主要是:
1.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都对体育事业十分重视和关心,都对如何发展体育事业有过专门指示,都对体育事业作过专门的题词。
毛泽东积极倡导体育运动,身体力行。他在青年时代的论文《体育之研究》中,精辟地指出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体育的本义是:“养乎吾生、乐乎吾心”,主张身心并完、身心皆适、德智体三育并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之初,以他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就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人民共和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著名题词,明确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1953年又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之后又有过一系列关于体育的论述和讲话。这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曾经分管过体育工作,对如何开展体育工作也有过很多具体的指示。1952年,他题词“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4月,邓小平指出:“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方针,制定规划。”他还说,“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它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要把体育搞起来”。1983年9月15日,他为第五届全运会的题词“提高水平,为国争光”,“体育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要把体育搞起来”。据此,党中央1984年发出《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号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这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刚刚担任总书记后不久,于1990年2月21日专门为体育题词”发展体育,振兴中华”。1993年7月5日,他又为第七届全运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1995年6月16日,他为《新体育》杂志创刊45周年题词“胜不骄,败不馁”。1997年8月16日,他再次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还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做过专门的论述,对如何搞好体育工作提出过很多专门要求。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对搞好新时期的体育工作做了专门部署。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地发展。
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体育工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我国先后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个规范和指导体育事业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也专门下发过《学校体育暂行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多个文件。这些法律和法规提高了体育事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有力的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也都成立了负责体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加快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工作措施,保证了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2.坚持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中国的体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体现在体育工作中,就是要通过体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服务。在体育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把体育为人民服务放在体育工作的首位。在体育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以出色的体育工作成绩来实现体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人民体质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不断增多,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竞技体育在世界体育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和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体育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求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展开,特别是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体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竖持社会主义体育的公益性和举国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体育事业看成是社会公益事业,看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因为坚持了体育事业公益性的基本性质,才决定了国家设置各级体育机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发展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兴建各类体育基础设施,培养各类体育人才,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法律上的保障。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不仅加大了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而且还动员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形成了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办体育的基本格局。在发展体育事业的方式上,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和举国体制,发挥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使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实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多年来体育实践有力地证明,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和发展体育事业的举国体制方式是我国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4.坚持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具有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但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也是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能在人类社会不断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如果在体育工作中离开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就会丧失体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抓住了体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把握了体育工作的重点。从毛泽东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江泽民的“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到中央文件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我国的体育事业能达到当前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在体育工作中坚持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的结果。紧紧扭住体育工作“增强人民体质”的这个中心不放松,就能保证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二(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8041.html
二、当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水平、振奋民族精神、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建设精神文明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基本经验主要是:
1.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核心都对体育事业十分重视和关心,都对如何发展体育事业有过专门指示,都对体育事业作过专门的题词。
毛泽东积极倡导体育运动,身体力行。他在青年时代的论文《体育之研究》中,精辟地指出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体育的本义是:“养乎吾生、乐乎吾心”,主张身心并完、身心皆适、德智体三育并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之初,以他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就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人民共和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5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毛泽东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著名题词,明确了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1953年又指出:“体育是关系六亿人民健康的大事。”之后又有过一系列关于体育的论述和讲话。这些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曾经分管过体育工作,对如何开展体育工作也有过很多具体的指示。1952年,他题词“把体育运动普及到广大群众中去”。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4月,邓小平指出:“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进一步研究,提出方针,制定规划。”他还说,“现在看来,体育运动搞得好不好,影响太大了,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它鼓舞了这么多人,吸引了这么多观众、听众,要把体育搞起来”。1983年9月15日,他为第五届全运会的题词“提高水平,为国争光”,“体育是一个国家经济、文明的表现,要把体育搞起来”。据此,党中央1984年发出《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号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这些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刚刚担任总书记后不久,于1990年2月21日专门为体育题词”发展体育,振兴中华”。1993年7月5日,他又为第七届全运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1995年6月16日,他为《新体育》杂志创刊45周年题词“胜不骄,败不馁”。1997年8月16日,他再次为体育工作题词“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还对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做过专门的论述,对如何搞好体育工作提出过很多专门要求。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对搞好新时期的体育工作做了专门部署。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地发展。
党和政府历来都把体育工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我国先后颁布了《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两个规范和指导体育事业发展的法规性文件。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也专门下发过《学校体育暂行条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多个文件。这些法律和法规提高了体育事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有力的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也都成立了负责体育工作的专门机构,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加快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和工作措施,保证了体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2.坚持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决定了中国的体育事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体现在体育工作中,就是要通过体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服务。在体育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方向,把体育为人民服务放在体育工作的首位。在体育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以出色的体育工作成绩来实现体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加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人民体质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不断增多,人均寿命大幅度提高。竞技体育在世界体育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和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爱国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体育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求体育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工作展开,特别是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事业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体育事业得到很大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3.竖持社会主义体育的公益性和举国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一直把体育事业看成是社会公益事业,看成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因为坚持了体育事业公益性的基本性质,才决定了国家设置各级体育机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发展体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兴建各类体育基础设施,培养各类体育人才,给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法律上的保障。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不仅加大了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而且还动员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形成了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共同办体育的基本格局。在发展体育事业的方式上,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和举国体制,发挥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使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实力,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多年来体育实践有力地证明,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和发展体育事业的举国体制方式是我国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4.坚持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在现代社会中,体育具有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但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也是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能在人类社会不断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如果在体育工作中离开了体育的本质功能,就会丧失体育存在和发展的根据。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就是抓住了体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把握了体育工作的重点。从毛泽东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江泽民的“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到中央文件中“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切都清楚地表明,我国的体育事业能达到当前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在体育工作中坚持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的结果。紧紧扭住体育工作“增强人民体质”的这个中心不放松,就能保证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探讨之二(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