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弟子规下学期教学计划
班级弟子规下学期教学计划
《弟子规》由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弟子敦伦尽份防邪存诫,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教学的涵义:
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利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儿童,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是以教导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待人处世的准则。是道德教育的规范,用来养成良好的习惯让道德意识做深层的内化。
教学目的:
1、加强儿童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2、增强儿童的阅读及背诵能力,加强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对基本伦常应有的概念,知道孝顺父母的重要。
4、让孩子知道为人处事的一些正确态度,学会一些做事的方法。
5、帮助学生立下志向,做个人格好、有担当的好人。
6、熟读并背诵《弟子规》,逐步落实到生活中。
具体落实要求:
(一)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1)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体贴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对事:强调「凡出言,信为先」的重要;要求「惟其是,勿佞巧」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威仪与守信的观念;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对物:灌输日常生活必须「节用爱物」,还要晓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对物品也要有恭敬爱惜之心,这样才能用得久远,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二)教导学生落实经典的教诲
1.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1)四正:心正、身正、椅正、书正
要求上课专注、座椅平正、姿态挺正、课本摆正。在家里也应如此,因为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集中,学习效果降低。
(2)精神抖擞,读诵要求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声调不可太高
精神抖擞是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致的有效方法。要掌握课堂的气氛。
「凡道字,重且舒」,读诵要求字正腔圆,首先自己要做到。与孩子对话时,也要观察孩子的吐字是否清晰、语速是否过快,如果能从小注意音声的高低控制、速度快慢的调节,则孩子将来的言谈也会温文儒雅,气度翩翩。
(3)落实每天读诵
要求每天朗诵固定遍数,例如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一周下来就可累积百遍以上,自然就能背诵下来。背诵得越熟越好,可以终身牢记不忘。而且对于已经背过的经典也要经常令其复习,诚如《论语》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背诵的遍数也是越多越好,因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2.讲解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相结合
许多学生虽然书读得不错,但与人相处的能力非常差,难以面对挫折,胆小懦弱,心胸狭隘,因此,主动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例如:对长辈礼敬的应对、与同学友爱的相处、公共场合的行仪,个人优秀品格的培养,这些在课堂上都要详细地教育。利用丰富的美德故事资源,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故事,历代传颂的圣贤、伟人的事迹,结合孩子经文学习的进度、他们自身的状况,讲解给他们听,让他们在良善的人文熏陶中养正自我。
3.游戏中学,引导孩子,发挥孩子想象力、创造力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俗话讲得好: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教育不是孤立的,如果家长与老师在理念上能达成共识,在教育上紧密配合,就非常有利于孩子向既定的目标发展,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老师一种要求,家长又另行一套,孩子会不知所从,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亲师经常地沟通,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对孩子加强督导,就可以取得很好
《弟子规》由来: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弟子敦伦尽份防邪存诫,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教学的涵义:
儿童天真未泯之时,最容易教导,也最需要教导,利用这一段黄金时期,藉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们的子弟,利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儿童,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是以教导小朋友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待人处世的准则。是道德教育的规范,用来养成良好的习惯让道德意识做深层的内化。
教学目的:
1、加强儿童的理解力与记忆力。
2、增强儿童的阅读及背诵能力,加强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对基本伦常应有的概念,知道孝顺父母的重要。
4、让孩子知道为人处事的一些正确态度,学会一些做事的方法。
5、帮助学生立下志向,做个人格好、有担当的好人。
6、熟读并背诵《弟子规》,逐步落实到生活中。
具体落实要求:
(一)对人、对事、对物应有的正确态度
(1)对人:明白五伦的关系,知道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尊敬师长、关怀体贴他人;教导互助合群的理念、培养宽厚待人的心性;晓喻见贤思齐、知恩报恩的道理。
(2)对事:强调「凡出言,信为先」的重要;要求「惟其是,勿佞巧」的做事方法;注重礼仪、讲求信用,建立威仪与守信的观念;教育「承担责任、知过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养「面对困难,能冷静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态度;教导是非判断的能力,并培养好学的精神。
(3)对物:灌输日常生活必须「节用爱物」,还要晓喻物资来源的艰辛,感恩大自然的赐予。例如:长养慈爱心,爱护小动物和植物;物有定位,对物品也要有恭敬爱惜之心,这样才能用得久远,常保如新,而且使用方便。
(二)教导学生落实经典的教诲
1.要求学生必须做到:
(1)四正:心正、身正、椅正、书正
要求上课专注、座椅平正、姿态挺正、课本摆正。在家里也应如此,因为精神散漫就容易意志不集中,学习效果降低。
(2)精神抖擞,读诵要求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声调不可太高
精神抖擞是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习兴致的有效方法。要掌握课堂的气氛。
「凡道字,重且舒」,读诵要求字正腔圆,首先自己要做到。与孩子对话时,也要观察孩子的吐字是否清晰、语速是否过快,如果能从小注意音声的高低控制、速度快慢的调节,则孩子将来的言谈也会温文儒雅,气度翩翩。
(3)落实每天读诵
要求每天朗诵固定遍数,例如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一周下来就可累积百遍以上,自然就能背诵下来。背诵得越熟越好,可以终身牢记不忘。而且对于已经背过的经典也要经常令其复习,诚如《论语》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背诵的遍数也是越多越好,因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2.讲解做人的道理──与生活相结合
许多学生虽然书读得不错,但与人相处的能力非常差,难以面对挫折,胆小懦弱,心胸狭隘,因此,主动引导学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弟子规》。例如:对长辈礼敬的应对、与同学友爱的相处、公共场合的行仪,个人优秀品格的培养,这些在课堂上都要详细地教育。利用丰富的美德故事资源,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故事,历代传颂的圣贤、伟人的事迹,结合孩子经文学习的进度、他们自身的状况,讲解给他们听,让他们在良善的人文熏陶中养正自我。
3.游戏中学,引导孩子,发挥孩子想象力、创造力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俗话讲得好: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教育不是孤立的,如果家长与老师在理念上能达成共识,在教育上紧密配合,就非常有利于孩子向既定的目标发展,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老师一种要求,家长又另行一套,孩子会不知所从,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另外,亲师经常地沟通,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双管齐下,对孩子加强督导,就可以取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