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心中靓丽的一抹色彩
九台市莽卡满族乡中心学校 张斌成 黄明卓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颇发人深省。
街头一个画摊上,生意总是很兴隆。一天,一个衣着邋遢,尖嘴猴腮,看起来很讨厌的小青年要求给他画像。画家上上下下打量着小伙子,几分钟后,一幅画教到小伙子的手上。大家纷纷凑过来一睹为快。哇!像极了!这也的确是人们的第一印象:小伙子有几分像日本影星高仓健,而画中人面棱角分明,双目炯炯,更把小伙子的特点突出出来。小伙子端详了老半天,眉开眼笑,十分满意。他绝对没想到形象丑陋的自己在画家笔下竟会有如此神韵。
接下来,一个看样子圆滑势力的商人,在画家笔下,变得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个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则变得豪放耿直,像梁山好汉一般令人敬畏……
我们不能不为这位画家的高明而折服,他总是用心捕捉所画对象最美好的气质,然后发扬光大,所以他的画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由此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我们教师呢?是否在用心体会每个学生最美好的一面,并将其展现出来?
只有能够发现美,才能在心中保留一份对美的期望;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生活在一份对美奢求的空间里,从而我们才能用微笑迎接每一天。
而现实中却有很多教师看到的只是学生的缺点,不是这做错了,就是那不对,即使有做得比较好的时候,也被以前的污点所掩盖了,导致学生对课堂越来越厌烦,甚至产生厌学心理,不想再进入学校。其实,仔细想一想:学生需要的仅仅是在他做得较好时你的一句鼓励;在他遇到难题时你的一句帮助;在他内心中感到困惑时你的一句安慰……那为什么我们老师就那么吝惜自己的一句话呢?
因为在我们教师心中有一道屏障,这个屏障缘于传统的“师道尊严”在作祟,缘于成人化的思维定势在左右,缘于“师本”的思想居高临下不肯屈就……所以教师与学生间体现不出平等互助的关系,而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即没有将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对待,这一切恰恰将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越拉越远,最终导致教师对待不同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教育形式”,对待不同学生有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各个等级的学生永远被带上了一个摘不去的“金箍”。
如果我们教师首先将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高度,用心灵去与之沟通、交流,用自己的坦诚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精神和人格熏陶学生,再从画家的角度来看待学生,那么,从我们教师的眼中应该永远看到盛开的、绚丽的花朵;在我们教师的心中应该永远能够感触到学生内心中迸发出的哪怕点点的火花。
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用我们睿智的眼睛去发现学生内心中那片永远灿烂的天地;用我们灵犀的画笔为学生描绘出一条铺满七彩霓虹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