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独立自主,促成创新


[作者]  浙江省跨世纪骨干教师中学语文研修班

[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一、模式研究的由来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教师的生命光采、成败得失主要反映在课堂上,学生的品德、知识、才能和创造力主要也在课堂里获得。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中枢,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便是这个中枢的核心。建构科学的、规范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益。教学模式(Model   ofteaching)作为一种教学程序或策略,有一定的法则和原理,但操作时可以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可以普遍接受。

    为了研究教学模式,一年多来,研修班课题组以改革开放的姿态,先后在杭州市学军中学、桐乡市第一中学举行了十余次观摩教学,吸引全省各地数百名教师前来听课、评课。对各种课型进行分析,大家发现成功范例是各式各样的,有许多无法预先确定的变量,但在它们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合理的教学结构框架,是建构新模式的基础。在对各个成功范例作比较、分析之后,发现其中国共产党同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策略。那就是在教师策导下,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没有压力感,始终保持安全、自由、舒畅的心态,让他们独立地去学习发现、创造。课题组经过抽象、概括,推出“独立自主,促成创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这个新模式吸纳了前人教学研究的智慧成果,是在诸多已有模式的交叉点上形成的,同时又是适应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的产物。世上没有完全独立的教学模式,新模式是已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延续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前人的模式及其理论成果作一必要的历史回顾。

            二、模式研究的历史回顾

   

翻开中外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教学模式的研究有两种走向,一是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讲究知识的系统性,重视接受现成的原理;一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所需要的知识,重视实际的运用,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所主张的教学以教师、教科书和课堂为中心,对我国教育界影响很深。六十年代我国开始解构凯洛夫教育思想,同时清理把语文课误成政治课、文学课或工具课的做法。上海育才中学推出了“八字”教学模式(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其中四个要素不是独立的质体,它们相互交叉、相容。“议议”与“讲讲”就难有严格的区分;“讲讲”与“练练”常被颠倒。校长段力佩称之为“有领导的‘茶馆’式的教学”,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意在拆解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是这个模式的“领导者”。

    八十年代受改革开放思潮的裹挟,语文教学模式研究呈现多元化的倾向,诸如“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探究教学”以及“八步读书法”、“作文三级训练”等,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提出多种教学模式。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几乎都提出过自己的教学模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训练为主线,自读、教读、作业和复读四式课型)和辽宁魏书生的“自学六步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钱氏模式欲把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结合起来,意在融通两端,消解矛盾,同时强化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解题与阅读能力,所以为方方面面所共同接受,但模式本身所使用的三个关键词及其关系的表述,尚存歧义。先说“主导”,指起决定作用者,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与之相对的是“被导”或“受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性就难以体现出来。再说“主体”,指有认识与实践能力者,与之相对的是“客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又成了受制约的“客体”。“主导”与“主体”本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也是不相对等、不相并列的概念,不能混同使用。教师必须是“主体”,然后才有“主导”可言。在课堂活动中,教与学本是一个复合主体,教师是实施的主体,学生是学习与价值的主体,双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相互转化,又都是相对的客体。此外,“训练为主线”的说法也欠妥,教学是师生双方碰撞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从头至尾“训练”,容易滑入以教师为中心的题海战,这显然不是钱氏模式的本意。

    魏氏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定向”、“讨论”、“答疑”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活动,也可学生自己组织活动;“自学”、“自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有时教师外出开会或讲课,长至一两个月,学生也能自己组织教学。魏氏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教学管理系统,规定学生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学期定时必做的事;又建立了反馈检测的监督系统,师生共同管理学习活动。这一模式对学生要求很高,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已经取代了教师作用。课堂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同地、同时对同一话题展开的交流活动,你来我往,对话问答,缺一不可。魏氏模式纯属个体教学经验的结晶,确切说是一种自学模式。

    回顾语文教学模式的发展与演变,它虽然只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一种结构或程序,但上下左右联系起来看,则是社会巨网中的一个网眼。我国知识经济已经初露端倪,要在21世纪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就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由书本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造教育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呼唤。

            三、新模式的结构与内涵

    新模式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创造型

人才为目标,用四个关键词作出简要的结构表述,其内涵如下。

    “独立”。传统教育视学生为“受教育者”、“听话者”、“被动者”,创造教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这一个”。尽管他们的资质、禀赋以及成绩有差异,但都有成才的条件,教学不能用同一的标准和口径要求他们,应有所区别。实施分层教学,让超常者冒尖,带动普通者,使后进者也有所得。课堂上要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保证人人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获得满足,增强信心。

    “自主”。传统教育把教师视为绝对权威、主宰者、训诫者,创造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经过选择的充足材料,处处、时时为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潜能,在学习中感受自己的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促成”。传统教育把学生头脑当成仓库,一味往里堵塞知识,创造教育唤醒、激励、鼓动学生自己去开掘知识的宝藏。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由投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不是代替学习,而是教以学习的方法论。教师要由主导者变为策导者,时时唤醒自己,停止讲授知识,赶快打开学生灵智的头脑,促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

《独立自主,促成创新》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830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