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体育论文 >> 正文

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下)


p; 附图{图}
    上图可以说明学习技术,经过不断的练习形成技能与促进身心发展的关系。对高中学生应在初中已学的基 础上,对技术动作提高要求,并逐渐形成技能,提高锻炼身体的效益。
    高中学生在强调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的教育的同时,仍然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并形成良好 的运动习惯。这里提出的“提高


学生的体育、保健能力”,笔者体会是指体育这一学科的综合学科能力,包括 掌握技术动作、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设计、自我锻炼、自我调控、自我检查评价以及自我卫生保健的能 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始终应十分重视的教育目的。其中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 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问题。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和行为 指导进行的。还应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到国家、社会对青年一代的期望联系起来,进而进行体育的价值观 、人生观的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是由我国的教育总目标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需要决定的。当前体育理论界研究讨论的运 动项目的目的论与手段论之争,同样涉及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高中教育应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马克思主义 基本观点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把学生和锻炼同自己的社会责任相联系。体育教材内容有理论有实 践,包括体育的社会文化、生理和心理学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相关的操作技术与行为,都应以完成教 育和体育教学目的为准则,脱离教育、教学目标,单纯把参与田径、体操、球类、民族传统体育、韵律操和舞 蹈的“活动”作为终极的个人兴趣和目的,不符合我们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体育教学是组织起来的班级集体活动。教学中因材施教,加强对教材内容的选择性,是在群体教育活动中 进行的。我们要反对“一刀切”或“齐步走”,但这不是反对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依据。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活 动是本学科的特点,在体育活动中每时每刻都要发生人与人、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教学比 赛中的个人与群体、这一小群体与另一小群体之间的较量;技术与战术的运用;等等。上述一切都是在充分发 挥个人聪明才智和运动能力的同时与集体发生关系。发挥群体的作用,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不是限制学生个性 的发展;同样,发挥个人的特长,重视个性发展,不是发展学生的个人主义。因此,对高中学生进行团结合作 、互相帮助等优良品德的教育更应加强。
    新大纲明确地提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自立自强、坚毅勇敢、顽强拼 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这反映了教育改革培养目标的时代特征,对高中学生提出的自立、自强、勇于开拓进 取的创造精神。这里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关于“发展学生个性”问题。什么叫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它是由人在适应或改变现实环境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意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但是,问题并不是这么简 单,它是由多层次、多侧面结构复杂构成的整体。这些层次有:(1)能力——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特征 ;(2)气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3 )性格——完成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4)活动的倾向 特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 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发展个性的一个方面,但不是 全部,而且更重要的不是简单的结果,而是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的倾向和完成“任务 ”的态度与行为。只有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教育、教学目的重要内涵之一,才能有效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 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学生视为主体,把教与学看成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 活动。不仅重视教师的教法,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法。
    怎样看待发展个性与群体教育活动的关系呢?有的人往往把发展学生个性与重视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对立 起来,这是一个误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矛盾的。社会观察和科学实验证明,离开社会群体,离开人际关系, 个性是不可能形成的。个性属于社会范畴,它存在于通过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社会参与并与群体的人 际关系表现出来的。“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是以微观的形式而存在的,但它又受宏观的社会关系系统所制约的。 ”其基本图式是:
    ┌─────────┐
    ┌───────┐ │在群体中通过交往而│ ┌──┐
    │宏观的社会关系│→ │ │→│个性│
    └───────┘ │形成的微观人际关系│ └──┘
    └─────────┘
    参考文件: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2.《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体育教学大纲》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参考书: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王焕勋主编:《实用教育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5.瞿葆奎主编:《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学文集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6.陶景@①等主编:《学校体育大辞典》,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7.吕达著:《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8.[日]松田岩男著:《体育心理学》《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编译(内部参考)。
    9.《中学体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风里加杨的右半部


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下)(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835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体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