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的体育
反映,生活质量又是生活方式的最终追求。生产方式的这些变化,导致人们改 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因此,生活方式的变化还不是人们追求现代生活的理想目标。现在,随着 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在逐步改善,但这并不等于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提高。“现代化条 件下的体育”与任何阶段性体育不同的是,人们更从追求生活质量的层面理解参与体育的意义,体育的自发自 主自娱自乐的性质将更加明显。体育将真正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3.2.2.2竞技体育在某些区域呈阶段性萎缩态势
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多少代以来几乎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从事行政、制造和贸易,而以农民为主体的 社会,可能只需几代人就变得只剩下相当少的人留在农村。与这种职业变化相伴随的是大量人口向城市(城镇 )迁徙,过去一些谋生的手段被迫改变,这种发展本身对体育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是以体育作为谋 生发展手段的人和愿意从事极其艰苦的专业训练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越来越少,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业 余训练的人数和水平。
竞技体育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体育后备人才来源的缺乏,必将导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初步 现代化地区竞技体育因人才来源不足而出现阶段性萎缩态势,使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着社 会发展的巨大冲击。
3.2.2.3 群众体育组织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群众体育组织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走向必然使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因其独特的组织形式而成为人们参与活 动最经常的形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是 体育活动必需的存在空间。由于形式上的便利和组织程度上的紧密,这两种体育形式将会越来越成为社会体育 组织形式的主流。
3.2.2.4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向社区渗透
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和社 会发展,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和必然,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职能已逐步从市、区政府中分离 出来,向街道积聚。随着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担负的 福利服务性工作更多地由社会来承担,许多福利设施将从机关和企业中分离出来。同时由于人们余暇时间的增 多,在社区的活动时间必然要延长,这些就为发展社区体育展示了广阔前景。
社区体育地位的提高,必然会提出场地设施建设的迫切要求。因此,随着现代化进程,居住区、小区的体 育设施建设将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成为体育设施建设的主体部分。体育设施向社区渗透意味着已建 成的居住区原先对此考虑不足的必将随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健身要求的增加而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为居 民修建进行体育活动的简易化体育场地,新建居住区必须按照《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的要求,规划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将体育设施建设投资纳入居住区、小区建设费用之中,同步建成。
3.2.2.5训练体制逐步向职业和业余分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现代化的推进,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国家包办的高度集中的四级训练 网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专业训练体制将会因其培养人才 的不全面性和社会承认的不可确定性而受到社会的巨大冲击,从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主要训练形 式将是高水平运动队伍向职业化和业余化方面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市场价值大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 ,市场价值不大的项目走业余化道路(在相当长时间内先由政府扶持)。业余层次的运动训练逐步向学校过渡 ,真正办到有条件的学校去,并采用市场机制,搞有偿训练,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以后,发现和选拔优秀苗 子,进入高层次进一步训练。从而按照市场规律建立训练体系。
3.2.2.6体育产业逐步成为社会消费热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部分地区走向现代化,经济富裕以后的人们在消费方式上的一个突出变化是:更加重视消费质量 ,重视素质发展消费。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刺激了社会体育需求的增长。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 和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健康投资观念和体育消费明显增加的势头。这预示着未来社会体育消费将成为人们为 提高自身素质而投入的主要消费形式。
体育消费的增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体育场馆开发经营、体育竞赛市场开发、体育表演、 健身、娱乐等体育本体产业开发将会逐步发展和积累,使我国部分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真正成 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3实施对策
3.3.1实施“现代化条件下体育”应遵循的原则
3.3.1.1可持续发展原则(略)
3.3.1.2群体优先发展原则
群体优先发展原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实践告诉我们,群众体育,发展与人们的收入呈 正相关。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群众体育受到生产力发展的极大限制。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则是 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志的,在迈进现代化历史条件下,群体优先原则作为体育发展指导方针是可行的。
3.3.2实现“现代化条件下的体育”的基本对策
3.3.2.1发展规模——适度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方面发展相协调,共同为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服务。其发展的规模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滞后或超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是不合理的选择 。因此,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尽快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体育发展的理论构想转换 为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3.2.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世界体育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 体育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十分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使体育 人口出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这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其次,从体育内部因素上,要挣脱对体育发展的 桎梏。特别是要摆脱兴奋剂、赛风不正、伪科学、假体育、假比赛的阴影,保证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也是体育发展的未来,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育教育,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的积 极性,对未来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决定意义。
3.3.2.3发展重点——全民健身(略)
3.3.2.4发展手段——依法管理
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法制管理将成为政府管理各项事业的主要行为。随着《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法规的颁布。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将成为体育管理的主要 手段。依法管理要抓好几个环节:(1)增强法制观念。 通过教育、宣传等方法,解决实现人治向法治转变的 观念问题。(2 )加强法规建设,加快《体育法》、配套立法步伐。重点内容是,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建设、 体育市场管理等法规。同时,应建立完善体育工作的评比表彰制度。如体育贡献奖、群体先进表彰、体育先进 县、先进社区等一系列评比表彰办法。(3)建立体育行政执法检查制度。 按《体育法》和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确定执法部门的职责,建立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明确责任范围、执法权限、奖惩办法 等一套制度。
3.3.2.5发展基础——体育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
首先体育经费筹资渠道实行多元化,投入总量要加大。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国家的投入,既不现实, 也不合理。必须建立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支持和个人消费成分逐步增加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体育 法》的规定,国家财政的投入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其次加强体育人 才的培养,培养体育人才,在思想上要引起重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措施上要制订培养规划,加快培养步 伐;在机制上要促进交流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在方法上,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际锻炼,努力形成一批运动 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科研人员的人才群、人才链。
3.3.2.6发展策略——分类指导、梯级推进(略)
3.3.2.7发展活力——体育产业
各地要坚持“木体推进,多种经营”的方针,努力发展体育广告、体育彩票、体育电视转播、体育纪念品 、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馆服务等本体产业。立足于体育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把体育潜在的 经济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多种经营也应围绕着本体产业的开发来进行,为体育经营提供配套服务。
体育产业的发展还依靠体育市场的培育和管理。一方面,应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意识,引导群众为健康投资 ,拓宽体育消费渠道,培育体育市场。另一方面,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在培育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加强培 育,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
3.3.2.8发展潜力——体育科研
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体育应加强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大幅地提高科技在体育发展中的贡献 份额。科研工作不仅要坚持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重点抓好科学选才、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研究,解决负荷 、营养、恢复等问题,而且要搞好为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加强科学锻炼、科学健身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应 发挥社会团体及体育院系的科研力量,加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软科学研究,提高体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
3.3.2.9发展动力——深化改革
推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宏观上应转变职能,实现从办体育向管体育的转地区体育人才 资源,并实行利益共享,保证竞技体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3.3.2.10发展难点——竞技体育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形成巨大的冲击。竞技体育在经济发达地区会出现阶段性萎缩态 势,使得竞技体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后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难点。这就必须刻须充分利用经济发达地区和 欠发达地区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文泛合作,运用经济发达地区在经费投入和训练力量方面的优势开发落后地区 体育人才资源,并实行利益共享,保证竞技体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4、建议
4.1继续深入进行本课题研究。 特别是选择个别有特别典型意义的研究对象,深入进行经济、社会、体育 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用几年时间跟踪这些地区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轨迹,为今后其它地区体育发展 提供借鉴。
4.2根据本课题研究结果, 制定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迈向现代化时的体育发展战略,指导经济先行一步地区 体育的发展。
4.3根据本课题研究结果,选择个别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进行试点,积极引导先行一步地区体育发展,为其它 经济发达地区在迈向现代化时的体育发展提供示范。
4.4参考本课题研究提出的基本原则, 研究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群体优先发展问题。
4.5根据本课题研究提出的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研究全国体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合作开发问题,从而促 进区域体育的共同发展,保证经济发达地区在竞技体育发展中不会出现萎缩或者缩小萎缩态势。
4.6将本课题研究指出的基本对策, 与国家体委有关部门研究指导工作相结合,保证体育发展的方向性。
鸣谢:
国家体委政法司。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市体委、武进、常熟、江阴、锡山和张家港市体委,湖塘、邹@ ①、月城、华士、洛社、前洲、张桥、塘桥、南沙镇人民政府及江苏省体委群体处处长丁明娟、训练处处长宋 述初、计财处调研员吴秉礼、产业处张苏闽、南京体院田标等同志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帮助,特此鸣谢 。
* 国家体委1996—1997软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组长 孔庆鹏 副组长 王炳泰
组员 王志明 刘菊昌 杨国庆
王志光 程志理 陈勇军
《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的体育(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8913.html
3.2.2.2竞技体育在某些区域呈阶段性萎缩态势
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多少代以来几乎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人从事行政、制造和贸易,而以农民为主体的 社会,可能只需几代人就变得只剩下相当少的人留在农村。与这种职业变化相伴随的是大量人口向城市(城镇 )迁徙,过去一些谋生的手段被迫改变,这种发展本身对体育的冲击是多方面的,比较突出的是以体育作为谋 生发展手段的人和愿意从事极其艰苦的专业训练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越来越少,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业 余训练的人数和水平。
竞技体育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体育后备人才来源的缺乏,必将导致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初步 现代化地区竞技体育因人才来源不足而出现阶段性萎缩态势,使我国现行的竞技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着社 会发展的巨大冲击。
3.2.2.3 群众体育组织程度将会越来越高
群众体育组织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走向必然使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因其独特的组织形式而成为人们参与活 动最经常的形式。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体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单位,社区是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是 体育活动必需的存在空间。由于形式上的便利和组织程度上的紧密,这两种体育形式将会越来越成为社会体育 组织形式的主流。
3.2.2.4体育设施建设逐步向社区渗透
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基础环节,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现代化进程中随着经济和社 会发展,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和必然,相当一部分城市管理职能已逐步从市、区政府中分离 出来,向街道积聚。随着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原来由政府和企业担负的 福利服务性工作更多地由社会来承担,许多福利设施将从机关和企业中分离出来。同时由于人们余暇时间的增 多,在社区的活动时间必然要延长,这些就为发展社区体育展示了广阔前景。
社区体育地位的提高,必然会提出场地设施建设的迫切要求。因此,随着现代化进程,居住区、小区的体 育设施建设将成为城市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成为体育设施建设的主体部分。体育设施向社区渗透意味着已建 成的居住区原先对此考虑不足的必将随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健身要求的增加而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为居 民修建进行体育活动的简易化体育场地,新建居住区必须按照《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的要求,规划社区体育设施用地,将体育设施建设投资纳入居住区、小区建设费用之中,同步建成。
3.2.2.5训练体制逐步向职业和业余分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和现代化的推进,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国家包办的高度集中的四级训练 网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专业训练体制将会因其培养人才 的不全面性和社会承认的不可确定性而受到社会的巨大冲击,从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主要训练形 式将是高水平运动队伍向职业化和业余化方面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市场价值大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 ,市场价值不大的项目走业余化道路(在相当长时间内先由政府扶持)。业余层次的运动训练逐步向学校过渡 ,真正办到有条件的学校去,并采用市场机制,搞有偿训练,通过真正意义上的普及以后,发现和选拔优秀苗 子,进入高层次进一步训练。从而按照市场规律建立训练体系。
3.2.2.6体育产业逐步成为社会消费热点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我国部分地区走向现代化,经济富裕以后的人们在消费方式上的一个突出变化是:更加重视消费质量 ,重视素质发展消费。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刺激了社会体育需求的增长。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 和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健康投资观念和体育消费明显增加的势头。这预示着未来社会体育消费将成为人们为 提高自身素质而投入的主要消费形式。
体育消费的增长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体育场馆开发经营、体育竞赛市场开发、体育表演、 健身、娱乐等体育本体产业开发将会逐步发展和积累,使我国部分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出现良好势头,真正成 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3实施对策
3.3.1实施“现代化条件下体育”应遵循的原则
3.3.1.1可持续发展原则(略)
3.3.1.2群体优先发展原则
群体优先发展原则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实践告诉我们,群众体育,发展与人们的收入呈 正相关。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群众体育受到生产力发展的极大限制。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则是 以生产力发展为标志的,在迈进现代化历史条件下,群体优先原则作为体育发展指导方针是可行的。
; 3.3.1.3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略)
3.3.2实现“现代化条件下的体育”的基本对策
3.3.2.1发展规模——适度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体育的发展必须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方面发展相协调,共同为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服务。其发展的规模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滞后或超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均是不合理的选择 。因此,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决策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尽快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体育发展的理论构想转换 为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3.2.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世界体育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 体育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十分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在更高层次上协调发展,使体育 人口出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这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其次,从体育内部因素上,要挣脱对体育发展的 桎梏。特别是要摆脱兴奋剂、赛风不正、伪科学、假体育、假比赛的阴影,保证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未来,也是体育发展的未来,对他们进行系统、科学的体育教育,激发他们参与体育的积 极性,对未来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决定意义。
3.3.2.3发展重点——全民健身(略)
3.3.2.4发展手段——依法管理
我国现代化建设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法制管理将成为政府管理各项事业的主要行为。随着《体育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等法规的颁布。依法行政、依法治体将成为体育管理的主要 手段。依法管理要抓好几个环节:(1)增强法制观念。 通过教育、宣传等方法,解决实现人治向法治转变的 观念问题。(2 )加强法规建设,加快《体育法》、配套立法步伐。重点内容是,全民健身、体育场地建设、 体育市场管理等法规。同时,应建立完善体育工作的评比表彰制度。如体育贡献奖、群体先进表彰、体育先进 县、先进社区等一系列评比表彰办法。(3)建立体育行政执法检查制度。 按《体育法》和国家的有关法律、 法规确定执法部门的职责,建立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行政执法责任体系,明确责任范围、执法权限、奖惩办法 等一套制度。
3.3.2.5发展基础——体育经费投入和人才培养
首先体育经费筹资渠道实行多元化,投入总量要加大。体育事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国家的投入,既不现实, 也不合理。必须建立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支持和个人消费成分逐步增加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按照《体育 法》的规定,国家财政的投入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其次加强体育人 才的培养,培养体育人才,在思想上要引起重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措施上要制订培养规划,加快培养步 伐;在机制上要促进交流引进,优化人才结构;在方法上,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际锻炼,努力形成一批运动 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科研人员的人才群、人才链。
3.3.2.6发展策略——分类指导、梯级推进(略)
3.3.2.7发展活力——体育产业
各地要坚持“木体推进,多种经营”的方针,努力发展体育广告、体育彩票、体育电视转播、体育纪念品 、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馆服务等本体产业。立足于体育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把体育潜在的 经济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多种经营也应围绕着本体产业的开发来进行,为体育经营提供配套服务。
体育产业的发展还依靠体育市场的培育和管理。一方面,应提高全社会的体育意识,引导群众为健康投资 ,拓宽体育消费渠道,培育体育市场。另一方面,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在培育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加强培 育,促进体育市场健康发展。
3.3.2.8发展潜力——体育科研
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体育应加强科技攻关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大幅地提高科技在体育发展中的贡献 份额。科研工作不仅要坚持与运动实践紧密结合,重点抓好科学选才、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的研究,解决负荷 、营养、恢复等问题,而且要搞好为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加强科学锻炼、科学健身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还应 发挥社会团体及体育院系的科研力量,加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软科学研究,提高体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
3.3.2.9发展动力——深化改革
推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宏观上应转变职能,实现从办体育向管体育的转地区体育人才 资源,并实行利益共享,保证竞技体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3.3.2.10发展难点——竞技体育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体育后备人才的来源形成巨大的冲击。竞技体育在经济发达地区会出现阶段性萎缩态 势,使得竞技体育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后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难点。这就必须刻须充分利用经济发达地区和 欠发达地区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文泛合作,运用经济发达地区在经费投入和训练力量方面的优势开发落后地区 体育人才资源,并实行利益共享,保证竞技体育的持续稳定发展。
4、建议
4.1继续深入进行本课题研究。 特别是选择个别有特别典型意义的研究对象,深入进行经济、社会、体育 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用几年时间跟踪这些地区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体育发展的轨迹,为今后其它地区体育发展 提供借鉴。
4.2根据本课题研究结果, 制定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迈向现代化时的体育发展战略,指导经济先行一步地区 体育的发展。
4.3根据本课题研究结果,选择个别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进行试点,积极引导先行一步地区体育发展,为其它 经济发达地区在迈向现代化时的体育发展提供示范。
4.4参考本课题研究提出的基本原则, 研究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群体优先发展问题。
4.5根据本课题研究提出的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研究全国体育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合作开发问题,从而促 进区域体育的共同发展,保证经济发达地区在竞技体育发展中不会出现萎缩或者缩小萎缩态势。
4.6将本课题研究指出的基本对策, 与国家体委有关部门研究指导工作相结合,保证体育发展的方向性。
鸣谢:
国家体委政法司。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市体委、武进、常熟、江阴、锡山和张家港市体委,湖塘、邹@ ①、月城、华士、洛社、前洲、张桥、塘桥、南沙镇人民政府及江苏省体委群体处处长丁明娟、训练处处长宋 述初、计财处调研员吴秉礼、产业处张苏闽、南京体院田标等同志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指导和帮助,特此鸣谢 。
* 国家体委1996—1997软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组长 孔庆鹏 副组长 王炳泰
组员 王志明 刘菊昌 杨国庆
王志光 程志理 陈勇军
《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的体育(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