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与从严管理
班主任到底是“民主型”的好还是“严管型”的好?我国教育理论界众口一词地推崇“民主型”,而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大多认为应“严”字当头。也许正因如此,有些新教师在管理的风格上有一种戏剧性的变化:刚从学校出来时,常常坚持教授们的民主管理理念并努力实践;过了一段时间,也许受了几回挫折,觉得“吃力不讨好”,又受了老教师的言传身教,就纷纷走上专制的道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主张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他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他还认为,教育要有惩罚,但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加速实现集体纪律化的一种手段。
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把“严管”说得更响,他认为人有生物本性,并与后天形成的社会性相矛盾,只有通过社会监督和教育才能控制生物本性,因而他把纪律当作强有力的道德教育手段。他说:“强有力的与完善的控制体系是必需的,把他们(指儿童)限制在正规范围内,防止他们的行为越轨。”
中外思想家的论述实际上已经道出了“严管”与“民主管理”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一般地说,“严管”可以迅速控制局面,使纪律严明,秩序井然,此其长处;但严管太过,缺乏温情,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激起公愤,此其短处。“民主管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方法上和风细雨,潜移默化,能获得学生的亲近和爱戴,但在具体实践中,若使用不当,会降低管理者的权威,产生负面效应。因此,“严管”与“民主管理”方法的选择和两者如何配合运用是管理中的重大课题。
那么,应该如何选择管理策略或管理风格呢?
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曹操说:“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这就是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国方略,或“以礼为首”,或以“以刑为先”。管理一个班也一样。一个混乱的班集体,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正常的秩序,一般而言,“严管”就成为首选的管理策略。而一个先进的班集体,正常秩序已经建立,守纪观念已深入人心,这时班主任再板起面孔用严的话就没有必要了。多讲点民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温暖,管理效率会更高。
二要根据班主任的管理能力而定。
一般管理能力强、威信高的班主任可多用“民主管理”的方法,反之则不妨保持一些威严。顽皮学生面对一个新班主任时,起初往往不敢轻举妄动,常会进行一番试探性的“攻击”,看看班主任有多少“能耐”。这时你若能保持一定的威严,就可以使调皮学生不敢放肆,如果嘻皮笑脸,会给学生以软弱好欺的印象。等学生放肆起来,再去严管,可能就力不从心了。
三要根据班主任自身的管理特长而定。
长于“民主管理”的不妨民主些,长于“严管”的班主任,只要不是太专制,也无不可。但“宽”和“严”都要适度,宽不能不讲原则,严不能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
四要根据个别学生的特点加以选择。
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管理的策略也应灵活。有些学生对老师的“严管”总不服气,而老师如果能关心他,他就可能服服帖帖了;有些学生则恰好相反,那必须给他来点“严管”。
《民主管理与从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