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此话虽然夸张,但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思想道德教育应从小抓起。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多种渠道,主渠道之一是学校。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最早接触的社会就是幼儿园和学校。所以,人们把幼儿园和小学中学称作是启蒙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对他们日后成长至关重要。有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沉思片刻回答:“幼儿园。”他解释说:“幼儿园教会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可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将会受益终身。
中国人一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有的学校在教育思想上有片面性。主要问题是,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实践。不少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老师有业绩,学校有光彩,这是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而思想品德是隐性的,难以量化,摸不着,看不见,短时间也显示不出来。因而,不愿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德育工作上。同时,有些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重视学习成绩当然不错,但因此而忽视甚至放弃思想道德教育,是很不应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摆上更重要的位置。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道德的引路人,是品行的示范者。但是,应当看到,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少数教师道德失范,品行欠佳。这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不利的。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师德教育工作,道德品质不好的人不能当老师。教育应以育人为本,教师要善于、乐于与学生交朋友,谈知心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真正做到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一位教育专家认为:性格品质其实都是情绪、道德的重要内容。优良性格有四个基础:一是快乐、活泼;二是安静、专注;三是勇敢、自信;四是爱劳动、关心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走进大自然,陶冶情操,观察社会,鼓励自己动手,参加劳动,是促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肯于吃苦、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乃至塑造性格的重要途径。素质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教师点点滴滴的培养、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收效。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是发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主渠道作用的坚强后盾,要关心和重视中小学建设,政策措施对中小学要倾斜。还应增加教育的投入,为教职员工创造一个宽松、优越的教学、生活、进修环境,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