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与中学政治
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全体”是由一个个组成的,教师的职责不仅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还要着力于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因材施教,促进他们每一个人发挥潜能,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成长。教学中如果拘泥于、满足于一般要求、共同标准,就无创新精神可言,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之人,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有无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起灵魂作用的,而这种培养绝不是空喊口号,或什么几步法,几步式所能凑效的,这种培养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鼓励学生思想遨翔,鼓励学生爆发思想火花。诚然许多名教师好的教学方法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实际”,考虑较多的却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对学生自己怎么学,采用哪些学习方法,效率如何,效果怎样,却没有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去思考、研究。然而教师在课堂上教会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是无限的,要根本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必须以此为突破口,展开研究,寻找规律,而只有深入到学生之中,才能取得指导学生学法的发言权。教法与学生并不矛盾,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教师更要研究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的地位,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引导作用,中学教师自己更应注意求新和务实,因为求新是教学的生命,而务实则是求新的基础。求新必须研究,教师的研究应从教材和对学生的训练开始,创新应体现在把书教话,时有新招,比如多搞些教研、写写论文,对大家共同面临问题或是别人尚未发现的问题发表你有创见的观点,教师应当能不断吸收由教育科学所提供的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加以运用,并且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师自己创新不断,只有这样创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创新绝不是翻新,革旧布新,教学才会有生气,才有活力,社会才会发展,这也是当今社会开展创新教育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