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浸没法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法。其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学科内容。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的。 加拿大从1965年就开始进行浸没法双语教学实验,用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对讲英语的学生实施法语教学。自那时起,浸没法在北美许多地方被采用,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在美国,浸没法教学所涉及到的语言包括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汉语。
在这三十多年里,除了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之外,浸没法也陆续被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和实验,现已被公认为是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许多西欧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形式的浸没法。
在奥地利和荷兰,越来越多的学校实施了类似于加拿大的浸没法进行教学,它们称之为“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大多数教学计划涉
及到的第二语言是英语。
在德国,许多学校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实施所谓的“通过外语来学习”(learning through a foreign language)的教学计划,半天使用德语学习,半天使用外语学习。这些学校使用的外语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兰语、俄语、现代希腊语和土耳其语。
浸没法是比较成功的外语教学法,它给了外语教学界很多的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的、纯粹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
第二,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机会的教学方式对语言学习有益。
研究表明,参与浸没法教学的学生在法语阅读和听力测试中的成绩与母语是法语的学生一样好,但他们很少能在说和写的输出方面取得与听和读输入理解方面同样好的成绩。
对学生口笔头输出技能所做的详细分析表明,尽管他们所掌握的口笔头技能能保证他们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但还是存在弱点。例如,与母语使用者相比,他们所使用的语言里的语法结构简单,冗余现象少。母语使用者有许多方式表达同一个意思,而浸没法学生的表达方式较少,经常只有一个。他们的语法学习和使用,容易受英语语法的干扰。浸没法学生使用法语时,少用习惯用语。虽然学生所使用的语法和句法正确无误,但常常不符合母语使用者使用语言的常规。尽管学生能达到交际目的,但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上还是有欠缺。导致这一结果的部分原因是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进行广泛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言。即便是发言,也经常是对教师的提问作出回应。
要想弥补浸没法学生在表达方面存在的缺陷,就要在教学中使用能把形式训练与交际活动结合起来的各种方法。所选择使用的各种教学活动要达到交际法教授语言的四个标准:即目的性、交互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
第三,课程设计时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
Swain(1988)搜集和分析了浸没法教师使用法语教不同学科的材料。他发现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法语句型种类很有限,纠正学生的错误更多地集中在学科内容上,而不是在语言形式上。各科教师在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时,常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各学科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学科内容,在教学中所采取的与学生沟通的交际策略常常以学生已经具备的语言技能、语言水平为准,因此,学生在学习学科内容方面,很少遇到来自语言方面的挑战。毫无疑问,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无益。
为了更充分地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浸没法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提供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比较复杂的语言,并设计一些需要学生使用比较复杂的语言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活动。总之,必须仔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任务,以便帮助学生学会和使用语言的某个形式。如果没有系统的计划,各学科教师各自为政,会提供不系统的、甚至零散的语言形式。而如果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各学科协调一致,有系统地将教学重点分阶段集中在某些语言结构上,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法水平。有一点必须要注意,提高对语言形式的注意力,并不意味着忽视语言交际和语言意义。
三、几点思考
为了满足新世纪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许多国家对外语教学作出了调整和改革,采用了“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教学方式。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或许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要加深对外语学习目的的认识
人们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在真正的交际场合进行有实际内容、有实际意义的交际。外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种交际能力。
我国许多中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持久的兴趣。这里涉及到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从初一到高三的六年中,学生很少有机会把英语当作一个有用的交际工具在真实的场合来使用。他们学习英语的唯一用途就是考试。
我国缺乏使用英语的环境。我们在英语课堂上给学生练习所创设的情景也大多是人为的。我们可否借鉴“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方式,在电脑、物理和化学等科目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给学生提供一个在真实的交际场合,有意义地使用英语的机会,让英语真正变成一个交际工具。
2.要充分意识到语域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学科有自己使用语言的独特之处,它们在形式和功能上都存在差异。学生很难在外语课上习得这些差异,他们只能在相关学科的学习中去体验、去模仿、去学习。在交际中自觉地去遵守相应的语言使用规则。
3.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国外的实验证明,当外语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要比孤立地、纯粹地学习语言的方式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实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
尽管我国的英语教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但“少慢差费”依然非常突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从根本上改变“少慢差费”,这是我国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我们可否借鉴“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方式,在全国各地有条件的学校,尝试既开设英语课,又在电脑、物理、化学等学科用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使一批各门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尽快地脱颖而出。
4.实施“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
实施“语言与内容融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学科内容,但也不能忽视这一教学方式的另一个目的一语言学习。因此,除了外语课制订的语言教学计划外,各门学科也应有符合学科特点的语言教学计划。这样,教师在授课时就不会迁就学生的语言水平,仅仅在学生已有的语言水平范围内使用教学语言,而会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语言知识,与外语课教学形成互动效应。 在语言教学方面,各门学科之间还应根据教学计划,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齐心协力共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另外,我国许多大学招收的外语专业的本、专科生,基本上是偏重文科的高中毕业生。在大学外语系所接受的教育大多是语言文学类的。他们毕业后,到中学任教,教英语尚可,用外语教某些理科的课程很困难。因此,大学外语系招生是否可考虑招收一些高中学理科的学生,或文理科兼收。这样可满足我国部分中学对双语教师的需求。
(吕良环 《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8期《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语言与内容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