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自尊特点与教师的批评策略
自尊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渴望积极的肯定性评价而获得自尊,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要。而批评作为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的教育手段,它是一种否定性评价,因此,它必然会剥夺学生的自尊需要,而引起情绪上的反应。如果批评的方式不当,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就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不仅影响批评效果,还可能导致逆反心理,使以后的教育更难开展。因此,我们在使用批评这个武器的同时,必须把握学生的自尊特点,讲究批评的策略,保护学生的自尊。
一
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加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萌动和增强,再加上目前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以及现代社会文化对个性的过分张扬,使当今中学生的自尊心理明显表现出以下特点:
盲目性。
自尊心是由于人的自我评价引起的,因此,如果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客观正确,他的自尊程度,就必然恰如其份。否则,评价过高,就会产生自尊过强,妄自尊大的毛玻当前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他们的自尊中或多或少地夹杂着盲目自尊的成份。一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和逐步提高的时期,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深刻性、客观性的质量还不很高,很容易出现高估(当然也有低估)自我的倾向,自尊自信往往表现到过分的程度。二是当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家庭结构”使他们从幼小起就处于家庭的核心地位,再加上家长不适当的溺爱,逐步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个性特征。三是近年来,由于外来思想的浸淫,以及各种传媒文化的熏陶,看重和追求个人权益的思想,在当今中学生中早已深深地扎了根,这种对个性张扬的思想,也强化了中学生的自尊意识。
敏感性。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不仅越来越强,而且也变得敏感起来,即使是他人的一个较弱的信息,也能被他们敏感的自尊捕捉,从而引起强烈的自尊体验。由于女性固有的心细、敏感、多疑等心理特征,她们的自尊体验更为灵敏。
渴求性。
中学生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他们最怕别人看低自己。他们会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有的甚至在用合乎规范的方式无法获得自尊需要时,会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寻求满足。即使是当他们自尊已满足时也不会放弃对自尊的渴求,一方面他们会通过种种方式努力捍卫业已获得的自尊,另一方面会把自尊的触角伸向新的领域,去获得新的自尊体验,他们的自尊永远处于饥饿状态,即使自卑感强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也有十分强烈的自尊需求。
极端性。
中学生的自尊体验容易走向极端。当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一致,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如果社会评价不能满足自尊需要或发生矛盾时,他们可能会妄自菲薄,情绪一落千丈,甚至出现自暴自弃,少数还可能会产生极端行为。
二
教师要期待批评取得正向效应,就应从自尊需要的取向这个根本问题入手,尊重他们的自尊,讲究批评策略。
一、化揭短为期望,把尖锐的批评软化处理。 戴尔·卡耐基说: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正错误,因为他可以保持个人的尊严和自觉。这种方法既能让受批评者明白自己的“短处”,又因为老师已将严厉尖锐的批评化为期望、建议,这种经软化处理的批评,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在硬梆梆、冷冰冰地揭短,而是充满着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对自己改正缺点自觉性的信任,从而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还启动了学生自我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二、选择恰当的场合与时机。 维护自尊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任何人在被批评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即使是老师的态度再诚恳,只要有他人在场,哪怕批评的方式再温和,也会让学生感到伤面子。因此,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进行。中学生由于性意识的逐步成熟,他们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在异性面前,他们的自尊会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敏感,所以在异性面前我们不宜进行严厉的批评,否则轻者影响批评效果,重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顶撞老师。
三、点到为止。 针对中学生自尊敏感性的特点,以及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教师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罢手。在批评时,要保护他人敏感的自尊,批评时不宜过于尖锐刻薄,穷追不放,只须“七分”,即点到为止,尤其是在学生犯一些小错误,则更要“不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例如学生课堂开小差,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只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之类的含蓄暗示就足够了。
四、确定要批评的目标,切忌纠缠旧帐。 有的老师出于好心或一时之气,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常常提及以往的一些错误,想使学生牢记以便改正。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会使他们认为,你一直在搜集他的缺点错误,这次是在和他算总帐,这对他们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来讲,无疑是极大的伤害。另外,这种“秋后算帐”式的批评,也是对他盲目自尊的一次彻底否定,从而产生极端的情绪体验。因此,对待学生的过失错误,老师的批评要一次针对一次的错误,在什么地方什么事上错了,应当就这个错误进行批评,让学生明白犯了什么错误,错误的严重程度,有什么危害,千万不可揪往辫子,搭车批评。
五、自揭“伤疤”,现身说法。 面对学生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带来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暴露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过失——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失败的教训,在教育学生时应充分挖掘自身这一教育资源——这种自揭“伤疤”的现身说法的迂回式批评来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御。正如戴尔·卡耐尔说的“听别人数说我们的缺点很难,但假如对方谦卑地自称他们也并非完善,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六、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批评即使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中学生自尊体验的极端性,批评之后很可能会产生诸如自卑、意识消沉、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教师应细心 《中学生的自尊特点与教师的批评策略》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9220.html
一
中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加速发展,并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萌动和增强,再加上目前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以及现代社会文化对个性的过分张扬,使当今中学生的自尊心理明显表现出以下特点:
盲目性。
自尊心是由于人的自我评价引起的,因此,如果一个人对自身的评价客观正确,他的自尊程度,就必然恰如其份。否则,评价过高,就会产生自尊过强,妄自尊大的毛玻当前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他们的自尊中或多或少地夹杂着盲目自尊的成份。一是由于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和逐步提高的时期,自我评价的全面性、深刻性、客观性的质量还不很高,很容易出现高估(当然也有低估)自我的倾向,自尊自信往往表现到过分的程度。二是当前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四二一家庭结构”使他们从幼小起就处于家庭的核心地位,再加上家长不适当的溺爱,逐步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个性特征。三是近年来,由于外来思想的浸淫,以及各种传媒文化的熏陶,看重和追求个人权益的思想,在当今中学生中早已深深地扎了根,这种对个性张扬的思想,也强化了中学生的自尊意识。
敏感性。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和不断增强,他们的自尊不仅越来越强,而且也变得敏感起来,即使是他人的一个较弱的信息,也能被他们敏感的自尊捕捉,从而引起强烈的自尊体验。由于女性固有的心细、敏感、多疑等心理特征,她们的自尊体验更为灵敏。
渴求性。
中学生渴望在集体中居于适当的地位,得到较好的评价和重视。他们最怕别人看低自己。他们会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自己,争强好胜。有的甚至在用合乎规范的方式无法获得自尊需要时,会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方式寻求满足。即使是当他们自尊已满足时也不会放弃对自尊的渴求,一方面他们会通过种种方式努力捍卫业已获得的自尊,另一方面会把自尊的触角伸向新的领域,去获得新的自尊体验,他们的自尊永远处于饥饿状态,即使自卑感强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同样也有十分强烈的自尊需求。
极端性。
中学生的自尊体验容易走向极端。当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一致,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时,他们往往会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如果社会评价不能满足自尊需要或发生矛盾时,他们可能会妄自菲薄,情绪一落千丈,甚至出现自暴自弃,少数还可能会产生极端行为。
二
教师要期待批评取得正向效应,就应从自尊需要的取向这个根本问题入手,尊重他们的自尊,讲究批评策略。
一、化揭短为期望,把尖锐的批评软化处理。 戴尔·卡耐基说:用建议的方法容易让人改正错误,因为他可以保持个人的尊严和自觉。这种方法既能让受批评者明白自己的“短处”,又因为老师已将严厉尖锐的批评化为期望、建议,这种经软化处理的批评,让学生觉得老师不是在硬梆梆、冷冰冰地揭短,而是充满着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对自己改正缺点自觉性的信任,从而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还启动了学生自我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二、选择恰当的场合与时机。 维护自尊是每个正常人的基本需要,任何人在被批评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即使是老师的态度再诚恳,只要有他人在场,哪怕批评的方式再温和,也会让学生感到伤面子。因此,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时进行。中学生由于性意识的逐步成熟,他们特别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在异性面前,他们的自尊会表现得更为强烈,更为敏感,所以在异性面前我们不宜进行严厉的批评,否则轻者影响批评效果,重者产生逆反心理,甚至顶撞老师。
三、点到为止。 针对中学生自尊敏感性的特点,以及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提高,教师只要让其明白错误行为及错误所在就罢手。在批评时,要保护他人敏感的自尊,批评时不宜过于尖锐刻薄,穷追不放,只须“七分”,即点到为止,尤其是在学生犯一些小错误,则更要“不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例如学生课堂开小差,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只须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之类的含蓄暗示就足够了。
四、确定要批评的目标,切忌纠缠旧帐。 有的老师出于好心或一时之气,在对学生批评教育时,常常提及以往的一些错误,想使学生牢记以便改正。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会使他们认为,你一直在搜集他的缺点错误,这次是在和他算总帐,这对他们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来讲,无疑是极大的伤害。另外,这种“秋后算帐”式的批评,也是对他盲目自尊的一次彻底否定,从而产生极端的情绪体验。因此,对待学生的过失错误,老师的批评要一次针对一次的错误,在什么地方什么事上错了,应当就这个错误进行批评,让学生明白犯了什么错误,错误的严重程度,有什么危害,千万不可揪往辫子,搭车批评。
五、自揭“伤疤”,现身说法。 面对学生强烈而又敏感的自尊带来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暴露自己成长道路上的过失——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失败的教训,在教育学生时应充分挖掘自身这一教育资源——这种自揭“伤疤”的现身说法的迂回式批评来解除学生的心理防御。正如戴尔·卡耐尔说的“听别人数说我们的缺点很难,但假如对方谦卑地自称他们也并非完善,我们就比较容易接受了”。
六、做好批评的善后工作。 批评即使最温和的批评,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中学生自尊体验的极端性,批评之后很可能会产生诸如自卑、意识消沉、情绪低落等消极反应。教师应细心 《中学生的自尊特点与教师的批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