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论文 >> 正文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与德育对策研究


韧不拔的精神和热爱劳动、参加 劳动的意识还显得非常薄弱。特别是对劳动持无所谓的消极态度(选项3、4、5)的人数竟占41.7%, 这是很发人深省的。六是得分率在0.2层级的,主要是“对谈恋爱的态度”和“对怪异装扮的态度。”这是 高中生得分率最低、在认识与态度上最具多样化特点的两个方面,选项很不集中且呈消极态势,体现了高中生 在“恋爱观”与“审美观”上的迷惘和困惑。这一方面与其生理成熟、思想活跃、好奇心盛、模仿力强、喜欢 随大流赶时髦有关,一方面也与他们在扩大开放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广泛接触外来文化,特别是受到一些黄色 书刊的腐蚀、诱惑、污染有很大关系。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在这方面应高度重视,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表5 高中生思想品德典型问题得分率分析(N=199)
    (附图 {图})
    3.小学生与高中生典型问题得分率分析及其彼此差异比较
    由表4、表5排序可见,中、小学生对十三个典型问题的认识与态度,既有相同、相近之处,又有相异、 相反之点,有的甚至差异非常显著。为明晰起见,谨将中小学生思品典型问题得分率比较图示如下。
    (附图 {图})
    (三)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家庭背景分析及其差异比较
    1.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家庭背景分析与比较
    调查表明,文化、技术水平较高的家庭子女,其思想政治觉悟较高、上进心较强、学习态度端正、集体观 念较浓。就小学生思想品德13个典型问题的总平均分来看,知识分子家庭的学生高居首位,工人家庭的学生 位居第二,干部家庭的学生居于第三,农民家庭的学生名落第四。对此,我们分析,知识分子较为重视子女的 早期思想品德教育和成才意识培养;工人虽本身文化水平较低,但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希冀子女成为“文化 人”的心情甚为迫切,因而对孩子在德才方面要求严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忙于工作事务和个人发展,无暇 顾及或疏于子女教育,加之“官风”影响,使子女优越感甚浓,上进心不强;而农村地区比较闭塞、单纯,对 经济腐败等问题感触不深,因而得分较低,以致影响了总体分。但在个别典型问题上,这种排列又有所变化。 如“关心国家大事”一项的平均分就变为:农民子女居于首位;知识分子子女居于第二;干部子女居于第三; 工人子女居于第四。在“对雷锋、赖宁的态度”上,农民子女又排在第一位。可见,学生总体水平与具体问题 之间也会因不同的家庭背景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具体问题上一定要作出具体分析(详见表6)。
    表6 小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家庭背景分析(N=225)
    (附图 {图})
    2.高中生思想品德善的家庭背景分析与比较
    同小学生一样,不同的家庭背景,会对高中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背景的显著差异,则会带来影响的显 著差异。例如,在“对劳动的态度”方面,工农子女由于受家庭的影响,要比干部子女强;但在为“病人、灾 区募捐”方面,由于工农子女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等方面原因,比干部子女要差(详见表7)。
    表7 高中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家庭背景分析(N=199)
    (附图 {图})
    三、新时期中小学生德育对策研究
    通过本次就13个典型问题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平均水平、得分率、家庭影响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与比 较,我们发现,目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令人欣慰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基本上也是措 施得力、成效显著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日趋向多元、多向、多变方 面发展,再加上有的学校重智、轻德、忽体、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致少数学生偏离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正确轨道 。因此调查后我们最突出的感受是: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事关我国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亟待加强和深化。德 育工作者务必下大功夫认真研究当前的社会状况、学生特点和德育对策,使学生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健康 成长。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认识、启发和思考。
    (一)在德育内容上,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和公民教育。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的道德教育传 统的民族,如仁爱、孝悌、忠恕、克己、尊亲、敬长、利国、谦逊、勤敏、廉洁、公正、守信、和乐、助人、 好学、俭朴等传统美德至今仍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我国传统美德教育特别是列宁所说的那 些“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教育”[①],是 当前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
    公民教育,是指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的教育,是中小 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教育。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公民素质养成教育。德育内容中的公民教育对实现 中小学生个体社会化、把不谙世事的孩子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积极进取的社会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工作“切入点”不是单从很抽象的理论原则或响亮的口号入手,而是从最基本、最切身的作为国家公民所必 需的常识入手,从教人如何做“好孩子”、“好学生”开始。
    (二)在德育方法上,应重视对中小学生的说服教育和集体教育。德育方法是指达成德育目标、实施德育 内容、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各种影响方式和手段的总和。对此,我们曾列出六种德育方法供中小学生选择。结 果详见表8。
    表8 中小学生对德育方法的选择
    (附图 {图})
    由表9可见,中小学生德育方法应以说服教育和集体教育为主。首先,说服教育注重以诚待人,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它比那种声色俱厉的训斥和严惩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特别是对高中生而言,他们较为重视自我 价值、自我评判和自我发展,对成人的依附感减弱。因此,教育者应在尊重与理解他们的基础上,以平等、商 讨的方式,促其加强自我教育、矫正不良行为、完善道德品质。其次,集体教育注重培养学生集体并通过集体 活动教育学生。学生集体包括学校、班级、团队及校内外各种学生组织。它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 ;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目的。正如马卡连柯所言:“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 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②]
    表9 中小学生对德育途径的选择
    (附图 {图})
    在奖惩方面,由表8排序可见,高中生把“从重处罚”排在第三位、“奖励为主”排在第五位;而小学生 则把“奖励为主”排在第三位、“从重处罚”排在第六位。可见,高中生比较赞同“说服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 合”的德育方法,主张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并对违纪者严肃处理;而小学生则希望教师以赞扬、表彰、奖赏的 形式正面引导和教育。他们对那种粗暴的训斥、处分、体罚或变相体罚方法十分反感,因而将“从重处罚”列 为最差的德育方法。遗憾的是,个别教师目前仍把处罚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作为“教育”学生的“尚方宝剑 ”而屡试不止,这与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任务及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格格不入的,是学校教育应该坚决禁止的 。
    (三)在德育途径上,要注意对中小学生区别对待,使之渠道畅通、全面推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由 表9排序可见,小学生把教师、班主任视为最重要的德育指导者,列居首位。这是因为小学生接触社会少、依 赖性大、模仿力强,教师、班主任是他们心目中知识的化身、处世的楷模,享有崇高威望。因此,班主任应创 造性地通过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队会、报告会、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义务劳动、 观看影剧、阅读书刊等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并用自己率先垂范的身教影响学生。任课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内 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以自己堪为人师的政治态度、道德情操、言谈 举止、工作作风等影响学生。
    然而,高中生则把“同学交往”列居德育途径的首位。这是因为高中生对教师已失去了小学阶段那种圣洁 般的崇拜,班主任也不再象小学阶段那样实施“包班制”,而且教师众多,班主任有时并非主课教师。加之高 中生正值青春期发育阶段,具有一种闭锁心理,不愿再轻意吐露内心的“小秘密”,尤其对成年人,开始具有 防范心理,言谈举止常带有掩饰、隐蔽、婉曲、内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与德育对策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936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班主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