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正文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


3.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如果把形成性评价看作是对学生学习错误的初诊的话,诊断性评价就是复诊。它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中屡犯错误深层原因的调查。它需要一些精心准备的诊断性测试以及高度专门化的访谈技术。

4.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它是对教学目标达到程度的判断,同时也提供了教学目标适当性与教学策略有效性的信息。

现代学生评价的基本模式教育评价的模式是相对固定的评价程序,它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教育评价的基本范围、内容、过程和程序的规定。西方教育评价的模式一般都有较大的适用范围。不但可以广泛地用于学生评价,在实践中也被广泛地运用于课程与教学方案评价等各个方面。教学评价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泰勒模式

泰勒模式诞生于本世纪30年代,泰勒评价模式与现代学生评价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模式的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所谓的“泰勒原理”中。泰勒原理是由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组成的:一条是“评价活动的原理”;另一条是课程编制的原理。泰勒评价模式的评价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教育方案的目标;

(2)根据行为和内容对每个目标加以定义;

(3)确定应用目标的情景;

(4)确定应用目标情景的途径;

(5)设计取得记录的途径;

(6)决定评定方式;

(7)决定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方法。

2.CIPP模式

CIPP模式诞生于本世纪60年代。有人对泰勒评价模式提出疑问,认为,如果评价以目标为中心、依据,那么,目标的合理性又根据什么去判断?教育除了活动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外,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的效应、效果,这些非预期的效果等要不要进行评价?……。在西方,有一种教育流派认为,教育乃是个人自我实现的过程,用统一的目标模式去统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去评价教育、教学的结果,从根本上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他们对泰勒模式更为丰满。1966年斯塔弗比姆首创了CIPP评价模式。这是由背景(context)评价、输入(input)评价、过程(process)评价和成果(product)评价这四种评价组成的一种综合评价模式。

3.目的游离评价

这种模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来的。严格地说,目的游离模式不是一种完善的评价模式,它没有完整的评价程序。因此,有人把它仅当作一种关于评价的思想原则。斯克里文断定:“对目的的考虑和评价是一个不必要的,而且是有害的步骤。”按他的观点来看,目标

教育评价的概念、分类、步骤和基本模式(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942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教学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