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正文

立本、无为、开放、成长


2、互相尊重的环境 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在基本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向更高层次的受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发展。在学校管理中,关心、爱护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现代管理越来越强调对员工的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求?如事业上的需求、生活上的需求、情感上的需求等?。学校教师在工作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能力、认识、爱好、修养等不同,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学校创设一个彼此尊重、真诚关心的人际环境。孔子强调“和为贵”,并把“和”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普遍规范,这种“和”的精神渗透到组织的各个层面,可以促成各校大局的稳定和整体的和谐,当然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者从精神的层面去倾听、理解、尊重教师的处境和需求,将心比心,用心去留心。在这点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巨化中学,“校长室的大门随时向每一个教师敞开”。这是我们长期形成的一种管理氛围,我们也因此受益匪浅。具体地说,由于受企业办学的限制,加上近年来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使地方学校发展迅猛,而作为企业办学的巨化中学在生源、师资、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在一定时期里甚至面临生存上的危机。是生存还是悄无声息地灭亡?我们困惑过,甚至动摇过:企业办学能挺过去吗?就在这种困难面前,我们依靠的是这种良好的“感情留人”的人际关系氛围,依靠的是我们的平等、尊重、宽容、理解的管理体系,逐步稳定了教师队伍,将全体教职员工拧成一股绳,全校上下团结、努力、奋进,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走过了巨化中学办学史上最艰难的一段路。

3、全员化管理 成功的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它的主体是全体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每位教师都是真正的主人,管理人员与普通教师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的关系,在工作秩序上鼓励全体员工对学校工作进行策略性思考,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工作秩序。--这样的学校管理才是健康的、有序的、良性循环的管理。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做好“授权”、“放权”工作,做好管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让每位教师都有权力、信息、知识和酬劳,使人人都有授权赋能的感觉,增强教师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体,与学校共成长、同呼吸。巨化中学历来重视走全员化道路,坚持学校的发展不是某个校长或领导班子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职工共同的事业,学校兴则个人兴,学校衰则个人衰,因此,我校格外重视全员参与管理,借鉴巨化集团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简称TQC?”,并通过合理化建议、各种座谈会等形式为每个教师提供参与学校管理的平台,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教师在学校的成功发展中体验个人的价值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在新型学校管理中,我们应以“教师”为本,关注入的情感与价值,用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构建人本管理,从而创造出一种使教师精神愉快、关系和谐的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提供好的制度环境,培养富有参与意识和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队伍,使教职工处于自动运转的自主状态,使他们努力为学校的目标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学生篇:“人”的培养

我曾在报纸上看过一篇报道:一个外国教育代表团采中国考察,一天他们来到一所幼儿园,在参观过程中,有一成员向老师提出能否向中国的小朋友提一个问题,老师表示同意。于是,这个“老外”来到一个班级。向小朋友问道:“小朋友们,请告诉我你们的祖国在哪里?”片刻停顿之后,这个“老外”怎么也没想到,被问的中国小朋友们竟想也不想地异口同声地说道:“祖国在我心中!”提问的老外顿时激动万分,其惊讶、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多么金子般的答案?当我读到这则报道时,内心升起一翻感慨,在欣慰的同时一个沉重的问题向我袭来,如果我们把“老外”的这个问题再问一下我们的小学生,中学生乃至大学生,会是什么样的答案?

对于这个答案,恐怕我们都心知肚明,这里自然有我们的德育体系出现重大偏颇的因素,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学生教育管理也肯定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当我们在德育课、思想政治课乃至其他场合一味大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类理想、共产主义等等神圣道德的时候,很少有学生能根据这些内容在他们平凡甚至枯燥的学习生活中体验崇高与伟大,感悟壮烈与牺牲。这种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脱节,直接导致我们学生道德素质的滑坡以及心理防线的脆弱。

现在,全社会都在质疑中学生乃至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和心理问题,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我们自己的学校做起,改变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以往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作法,开展切合实际的基本的道德教育和德育管理,如底线道德教育、诚信爱心教育等。

l、底线道德教育 现在理论界极力主张对道德进行层次划分,建立新的道德体系。根据这些道德层次划分的不同,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德育教育的重心,从一些基础道德--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基本伦常抓起。如我们在

立本、无为、开放、成长(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950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教学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