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教学管理论文 >> 正文

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为何不高?


话锋一转:“你们说吧,以后打算怎么办?”

  “以后再也不给班集体抹黑了。”

  不知他们的回答是否由衷,但这样的故事发生在我们许许多多的学校,甚至发生在每一天,然而有多少人想过,它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常常辩解自己的一些做法“是为了学生好”,可是却常常忽略,有时我们的教育体现的并不是“育”的过程,而是学生被驯服的过程。从手背后不许动,到训斥、责骂、体罚,都缺乏对儿童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处理问题乃至日常的师生交往中,也常常会出现不尊重学生人格,不体谅学生感受的情况。因此,漠视学生权利,缺乏人文关怀,已成为当前德育工作中突出的问题。

  只有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监督回到自然生活状态时,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如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教育?

  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为学生创造不真实的教育情境,引导学生说“高尚的口号”。

  品德课上,老师饱含深情地讲述一位乡村女教师的故事,她为了让山里的孩子能够上学,每天一个个背着学生过河到学校,放学再一个个把他们背过河送回家。老师说:“你们看,那个老师多么爱他的学生啊!说说看,我们应该怎样爱老师呀?”一个女孩站起来极认真地回答:“我长大了也背老师过河。”类似这样的教学环节和德育活动真是不胜枚举。学生长期浸润于这样的道德情境中,他们怎么会言行一致呢?

  记得近期去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教育会议,安排我们到一所有名的学校参观。那天,天气格外晴朗,我们乘坐的几辆大车停靠在学校的门口,一阵震耳欲聋的鼓号声响起,我看到几位老师正忙活着“摆放”夹道欢迎的孩子们的位置,“训练”孩子们的欢迎姿势。为了迎接代表们的到来,孩子们在太阳底下不知等候了多长时间,演练了多少遍。尽管他们站位准确,动作整齐,但却一个个表情木然。因为,那是大人们要求他们做的,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欢迎方式。

  德育存在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存在于师生的相互交往中。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是最真实、最稳定的行为,只有教育者对学生的教育、监督回到自然生活状态时,我们的德育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喊德育的重要性,但在学校实际工作中,对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德育。因为,“教学”、“分数”、“评优”、“职称”是硬指标,而“品德”、“教育”是软指标。教学任务必须完成,而德育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学生劳动观念差,就加强劳动教育;心理素质差,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差,就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在如此“加强”的过程中,使德育成了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缺乏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通盘考虑,恰恰在加强中迷失了德育本来的意义。德育不能急功近利,只有拿出高招、实招、好招,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才真正成为可能。

  

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为何不高?(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9612.html

  • 上一篇范文: 学校文化是什么?
  • 下一篇范文: “标签”不能随意贴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教学管理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