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初探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聪明的!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形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为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如何在教学中扬学生所长、补学生所短,发展他们的各种智能?
一、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等,利用网络更是能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能体现计算机及其网络优越性的学习任务,且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
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
因此,在多元智能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能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而基于计算机及网络的专题学习与此是相吻合的。
一方面,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专题素材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
另一方面,在专题学习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这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如提出问题、拟订计划、收集信息、记录统计、分析整理信息、发表意见、讨论交流等,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各种基本技能,也获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进行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从而体验更深刻,知识、经验更丰富。
三、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
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一般对动作的体验较深,教师在进行“复制”和“粘贴”的教学中,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复制”和“粘贴”的过程与盖图章的过程联系起来,或者将此过程比喻成拍照和洗照片。
另外一个重要的做法是,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发挥其特长的机会,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学习。比如,在“画图”软件的“选定”和“移动”工具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媒体素材,向他们提出不同的任务。像可以让学生将音符选中,移动后组合成不同的节拍;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建筑、花草、人物等图案;或者让学生参与客厅地面瓷砖铺设,设计出各种既实用又美观的方案。又如,同样是网页的浏览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收集资料。总之,应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体验,运用各种模式参与学习,并进行各种交流活动。这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学生至少会从一种模式中受益。
四、提供师生协同学习的机会
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一般我们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当然,仅仅给学生分组并不能确保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目的地给予引导。
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
当然,一开始可以是3-4人小组内的合作,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后,我们可以尝试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比如,在《设计西湖旅游计划方案》这一任务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组专门调查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更倾向于西湖几日游,统计分析数据,写出调查报告;有的组负责收集西湖十景的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制作一份精美的介绍西湖的多媒体作品;有的组负责设计旅游线路图,为不同需求的游客设计出比较适合的旅游方案;有的组则专门收集有关杭州特产的资料,设计出可供游客参考的天堂购物方案。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改进和汇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以便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合作,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
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作品的交流与评价显得越来越有效,它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
作品的自我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由于各智能之间的联系性,这种自我评价的过程同样非常有助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自我评价。
作品评价,不应该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应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始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范例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校园里的树》一课,通过画各种各样的树这一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画图”软件中几个常用工具的使用。当树在几个孩子那儿被拟人化后,教师立即抓住机会展现给所有的学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于是有的学生给树扎上了小辫子,有的学生在树杆上开了一扇小门,说那是小动物的家……
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的确,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显得十分的有意义。对于年幼的学生,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绝不是权威,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
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可以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
[2]Linda 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杨晓萍,朱乃明. 《多元智力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
资料链接
霍华德?加德纳,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现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和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两位所长之一。霍华德?加德纳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出版过 18本专著,发表过数百篇论文,获得过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世界多国大学的荣誉学位。1983年他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得到各国教育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中小学信息技术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初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9657.html
一、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研究表明,人类在出生之前就已具有各种智能发展的基础。加德纳认为遗传基因对智能可达到的程度可能有一个最高值。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智能要逼近这个极限的可能性很小。然而,如果我们能多为学生提供有利于某种智能发展的条件,那么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反言之,如果学生始终不被接触开发某种智能的环境,那么其生理潜能无论多大,都不太可能被激发出来。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多元智能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获得发展。
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提供了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智能环境。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能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等,利用网络更是能实现各种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因此,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能体现计算机及其网络优越性的学习任务,且设计的任务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专题学习
与传统的智力理论相比,加德纳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宽泛的智能体系,而且提出了新颖实用的智能概念。他把智能定义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实际上是多种智能的组合。
因此,在多元智能环境里,为学生提供单一的、直接用于激发学生某种智能的素材可能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设计出一些让学生感到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而基于计算机及网络的专题学习与此是相吻合的。
一方面,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提供的专题素材往往跨越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
另一方面,在专题学习中,学生需要规划自己的学习,这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如提出问题、拟订计划、收集信息、记录统计、分析整理信息、发表意见、讨论交流等,学生不仅需要运用各种基本技能,也获得了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智能进行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从而体验更深刻,知识、经验更丰富。
三、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手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
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一般对动作的体验较深,教师在进行“复制”和“粘贴”的教学中,可以将较为抽象的“复制”和“粘贴”的过程与盖图章的过程联系起来,或者将此过程比喻成拍照和洗照片。
另外一个重要的做法是,教师应为孩子们提供发挥其特长的机会,让他们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学习。比如,在“画图”软件的“选定”和“移动”工具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不同内容的媒体素材,向他们提出不同的任务。像可以让学生将音符选中,移动后组合成不同的节拍;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建筑、花草、人物等图案;或者让学生参与客厅地面瓷砖铺设,设计出各种既实用又美观的方案。又如,同样是网页的浏览学习,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收集资料。总之,应该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体验,运用各种模式参与学习,并进行各种交流活动。这样,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模仿,学生至少会从一种模式中受益。
四、提供师生协同学习的机会
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协同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开发学生的人际潜能,而且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
为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一般我们要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当然,仅仅给学生分组并不能确保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必须有目的地给予引导。
人际智能的核心是留意自己和他人差别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合作完成某一项任务的过程中,可以由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特长的分析,自行分工、把握进展速度。建立了合作小组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此时的学习光有兴趣是不够的,更需要有一种责任感。
当然,一开始可以是3-4人小组内的合作,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巧后,我们可以尝试全班同学之间的合作。比如,在《设计西湖旅游计划方案》这一任务中,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的组专门调查不同年龄、不同收入、不同学历层次的人更倾向于西湖几日游,统计分析数据,写出调查报告;有的组负责收集西湖十景的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制作一份精美的介绍西湖的多媒体作品;有的组负责设计旅游线路图,为不同需求的游客设计出比较适合的旅游方案;有的组则专门收集有关杭州特产的资料,设计出可供游客参考的天堂购物方案。最后将各个小组的成果进行交流、改进和汇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以参与者的身份介入,以便自然地发挥协同学习的作用。通过这种有意义的合作,学生逐渐明白团体的成功有赖于团体的协同努力,从而在小组中建立起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五、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过去人们大多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大部分智能测试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多元智能理论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必须要从多元的角度进行。
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作品的交流与评价显得越来越有效,它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
作品的自我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由于各智能之间的联系性,这种自我评价的过程同样非常有助于学生语言智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安全感进行自我评价。
作品评价,不应该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应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始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范例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比如《校园里的树》一课,通过画各种各样的树这一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画图”软件中几个常用工具的使用。当树在几个孩子那儿被拟人化后,教师立即抓住机会展现给所有的学生。生动有趣的画面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于是有的学生给树扎上了小辫子,有的学生在树杆上开了一扇小门,说那是小动物的家……
加德纳认为:在一般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种发展与别人无关。的确,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除了自我评价外,他人的评价同样显得十分的有意义。对于年幼的学生,可能教师评价的权威性倾向较重,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学生之间的互评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同伴的肯定与认可有时会比教师的肯定更有效。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但绝不是权威,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
为让每个孩子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我们可以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任务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
[2]Linda Campbell等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杨晓萍,朱乃明. 《多元智力理论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第3期.
资料链接
霍华德?加德纳,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现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和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研究所两位所长之一。霍华德?加德纳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出版过 18本专著,发表过数百篇论文,获得过包括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世界多国大学的荣誉学位。1983年他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得到各国教育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中小学信息技术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