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论文 >> 正文

东西方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是当今世界关心的焦点。1993年在广州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 认为:“在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应该把道德教育放在全部教育的首位”。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在反思中开始复兴道德教育。但是,时至今日,他们仍未能解决日益 严重的社会犯罪和青少年道德沦丧等问题。于是,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在四处求索之后,意味深长地提出:“到 东方寻求答案”。西方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寻求道德教育的答案?东方道德教育中的优良传统是什么?东方的 发展中国家,作为现代化道路上的后起者,应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本文试图通 过对东西方道德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道德教育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以求得这些问题的答 案。
    一、东西方道德教育面临的共同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今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社会和道德 危机”[1]。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危机突出表现在:①犯罪率上升。从1980年起,世界各国犯罪率平均以每年5 %的速度增长。美国为最,每年犯罪3500多万起;近几年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犯罪率增长异常迅速,1994年俄罗 斯内政部报告说,全国有5600多个犯罪团伙,是1990年的10倍;②毒品走私猖獗。全世界毒品交易年获利高达 5000亿美元,美国、西欧最为严重;③失业率猛增。1995年西方主要国家的失业率:西班牙24.4%,法国12.2% ,意大利11.9%,加拿大10.2%,德国10%,英国8.2%;④腐败现象越来越普遍。有人估计,由腐败给各国带来的 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⑤青少年道德日益沦落。据统计,美国每年有100万以上10多岁的少女怀孕,其中 80%是未婚女孩;⑥暴力行为、吸毒和酗酒等一直呈上升趋势。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正在经受第三次“价值观浪潮”的冲击。“权威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正在让 位于“综合主义”的价值观。新价值观的冲击使欧美青少年的道德指南针发生了摇摆。九十年代的美国青年被 称为“漠不关心的一代”,青年人似乎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理解了一半,他们只强调权利而忽略了义务 [2];英国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者把谁作为榜样;法国青年被人们 称为“被牺牲的一代”,他们昏头昏脑,吸毒、搞打砸抢、搞自我破坏[3];德国青年被称为“迂菲士(Yuffie s),即不成器的人,或被称为“一代未知数”[4];俄罗斯目前有500万学生吸毒,俄精神病专家鲍里斯·德拉 普金认为,俄国儿童一代正在变得蠢笨、不断退化,在他们的性格方面形成了病态的劣性:残忍、好撒谎、有 怨恨心理,对什么都无所谓。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出现了“转型社会中的国民心态危机”。这一危机 表现为以下四种倾向:①“物欲化倾向”,金钱成了绝对的第一,“精神”成了“物质”(金钱)的奴隶;② 粗俗化倾向,“不文明的和反文明的粗俗化倾向成了社会的一种时尚;③“淡漠化倾向”,“尽管社会越来越 发展了,然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有越来越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有越来越冷之感”;④“躁动化倾向”, 急躁、浮躁、狂躁、躁动、躁郁,做事没有恒心,很不安分,充满情绪色彩,缺乏理智;进而造成“一种新的 主体性迷失”倾向,具体表现为正义感、责任感的淡化,荣辱观、是非观的混淆,公德心的普遍缺乏,个人行 为的失范以及个人主义的抬头[5]。
    总之,无论是西方或东方,都面临着社会和道德危机,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是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和缩小 贫富差距,而解决道德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向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二、东西方道德教育的背景分析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定的总和。道德具有 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道德教育,一般说来,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依据某种道德观念和要求,对人们有目 的、有计划、系统地施加道德影响的活动。研究东西方道德教育,必须注意它们各自的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 世俗文化背景。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理、语言、种族和经济等方面。从地理上说,东方在此主要指东亚和南 亚诸国;西方在此主要指欧美诸国。从语言上讲,东方多属于汉藏语系;西方多属于印欧语系。从种族上看, 汉藏语系的民族多属于黄色人种,长期处于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之下;而印欧语系的民族多属于白色人种, 近现代以来一直处于殖民统治者的地位。从经济上看,西方国家从英国产业革命以来,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现 在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多属于发达国家;东方国家除日本外,多属于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以上 这些地理、语言、种族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对东西方道德教育都起着潜移默化或直接的影响。
    2.宗教因素 宗教不管是作为信仰或是作为规范体系,对道德教育的影响都是非常巨大的。具有世界影响 的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东方国家主要信奉佛教,西方国家主要信奉基督教。有些国家和地区 把某种宗教奉为国教,如东正教是俄国的国教,伊斯兰教是穆斯林国家的国教,梵蒂冈是典型的天主教国家。 在这些地区和国家,宗教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许多重要活动和宗教都有直接的联系。甚至有些道 德教育主要是通过宗教教育进行的。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指出:“低级社会的道德,其特征就在于它主要是宗教的 道德。”“在这种情景下,道德教育只能像道德自身一样,主要以宗教为特征。只有宗教教育的观念才能成为 当时进行的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也首先使人学会对上帝应有的行为方式。”[6]正因为道德与宗教同源并有 部分重合,所以当我们研究东西方道德教育时,“我们应当分析宗教概念,认清宗教概念包含的是什么,确定 其本质,并用理性的语言加以表达”(同注②)。
    3.世俗文化背景 世俗文化是指与宗教文化相对的文化。东方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是指以文 德(如诗、书、礼、乐等)教育被统治者以“化”其“愚”,即“以德教化”、“以文相化”之意;西方拉丁 语中的“Cultura”原意是指耕种、栽培、照料,后来引伸为文化修养、教育程度、掌握技能。东西方世俗“文 化”都含有对人的培养教育之意,所不同的是,东方强调教之以“德”,而西方则偏重教之以“智”。正如梁 漱溟先生所说:“中国人的教育在偏重情意的一边,例如孝悌……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 自然科学……之教。”[7]
    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区别是明显的。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文化是个人服从社会,儒家礼教也好,家族观 念也好,都是要求个人以社会为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受到很大抑制和约束。美国正相反,在个人和社会发生 矛盾时,往往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这有利于激发个人的主动进取精神,整个社会有活力。但这种观念也导 致滥用自由,现在美国社会乱象丛生,不能说与此无关。有人甚至说:美国将来就毁在这个‘自由’上!”[8 ]
    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道德教育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影响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 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传统使西方道德教育表现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东方文化的家族主义和群体

东西方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6966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班主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