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正文

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心得体会


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心得体会
  
  事迹简介: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责任大爱,永恒地感动中国
  
  万应慧
  
  2005年就要划上句号,一个叫洪战辉的人,一个贫苦青年的“责任大爱”感动了中国。目前,在央视“感动中国”的评选中,洪战辉的人气最旺。
  
  12年前,年仅13岁的洪战辉父亲疯了,妹妹死了,母亲走了,而其疯父又捡来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他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承担起养育捡来的小妹妹的重担,他把小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靠做些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家计与学业,还给父亲治病。面对人生的困境,他也曾“向天长啸,伏地呻吟”,但他后来明白了:“长啸无用,怨恨无能。”
  
  现在,携妹求学的大学生洪战辉的爱心已经“感动中国”,震撼了我们的心灵。短短几天之内,河南籍青年、湖南怀化学院学生洪战辉的事迹在全国众多报章上传播,引起强烈反响。
  
  一种责任大爱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感动了中国,让善良的人潸然泪下,草根百姓的心灵被击中。苦难以极为残酷的方式锻造了洪战辉的责任大爱。
  
  责任大爱最能感动中国。在道德迷失的水渠,我们需要道德坚守者的堤坝。不需要遮掩,当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的时候,道德已经遗落在一些人等的迷走神经中。几年来,传媒在形容“可怕的群体”的“可怕的行径”之时,已经悄悄把“极少数”的“极”字去掉了。
  
  洪战辉与妹妹和其他兄妹之间没有什么不同,每天和普通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在内心中,他把照顾妹妹当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没有豪言,更没有壮语。真正感动我们的恰恰就是这种平常心,琐碎的平凡撞击着人心。
  
  听闻过“愿嫁富婆”、“卖身救某”的求救,此时见识洪战辉的自强更有一番韵味。他拒绝了来自各方的帮助,因为靠个人努力已经能够养活妹妹和给爸爸买药了。他说:“比我困难的人有的是,更重要的是我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养活自己。”
  
  在超女、韩剧已经成为上世纪80年后新生代精神生活和精神偶像的一个固定符号的时候,洪战辉在公众面前被逐渐推上一种榜样的位置显得有些突兀。这个年轻人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年代,洪战辉这种人格和精神太弥足珍贵了。
  
  有一种平凡叫做感动,有一种责任叫做不离不弃,说他不让人感动,除非你是草木。
  
  洪战辉的故事刺痛了我们的心!
  
  看了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8日有关河南籍大学生洪战辉带着捡来的妹妹,打工求学12年的故事,我很难过。
  
  我首先是被洪战辉的事迹所感动。12岁那年,甚至更早,小小洪战辉就遭遇了家庭和人生的巨大不幸,独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而且还承担起抚养捡来的妹妹的责任,长期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含辛茹苦抚养她长大。这是一个正常的成人都难以想象和承担得起的,可洪战辉做到了。直到今年,他23岁,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带着妹妹上小学,并希望把妹妹送进大学的校门时,他的故事才被媒体挖掘出来。
  
  这一切的一切,有着太多的不易,带着太多的辛酸。
  
  在被他的故事感动的同时,我心里堵得慌,感觉更多的还是难过。
  
  这难过,不光是因为洪战辉。他确实太苦了,苦到一般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只要看看他的苦难命运,人的心总是收得紧紧的,轻松不起来。可是,一个幼小和瘦弱的肩膀,居然把那一切苦难都扛过来了:他为还在吃奶的妹妹讨吃,去工地打工,在校园“经商”,用微薄的收入负担整个家庭的生活,直到上了大学,一切依旧。
  
  更让我难过的是,当他在童年面临那一系列打击和苦难的时候,本应得到正常的救助和应有的援手,但却没有得到。作为一个极度贫困家庭的学生,他的基本生活应该得到政府的保障,上学也应该享受到政府和社会应有的资助和减免;虽然他能主动承担起自己和妹妹生活、读书的责任,但这些原本不应完全成为他个人的事。
  
  是他没有主动去求助吗?从报道中不得而知。但是,即使他没去主动找当地政府和社会求助,他和他妹妹都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如此活生生的两个孩子,如此活生生地被遗忘,不能不说是有关部门的一种失职。
  
  试想:假如故事的主角没有洪战辉那样坚忍不拔的超人毅力和勇气,结局会是个什么样子?更让人不忍面对也有些担心的还有: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洪战辉,会造就出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和心态?还需要问一问的是:像洪战辉和他妹妹那样生活着的人,在中国现在到底还有多少?我们的保障机制还存在不少漏洞,还需要完善。
  
  无独有偶,在同一天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头版头条说的正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家庭与社区支持”关爱儿童项目在中国实施的新闻。该项目官员张亚丽说:“这个项目我们会继续做下去。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在更高的层次上产生影响,使更多的人了解《儿童权利公约》,使中国的每一个儿童,不管他是生活在哪个地方,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是啊,洪战辉和他妹妹的童年,太不美好。他们如小说般曲折的故事,刺痛了太多人心,让人无法不难过。真希望现实的世界,能如海外版这天头条新闻的大标题说的那样:“让阳光普照每个孩子”。
  
  我衷心地为他们祝福!
  
  中国为何因洪战辉而感动
  
  慕毅飞
  
  时近岁末,媒体照例要盘点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与事。此时,一个叫洪战辉的青年走进人们的视野。 (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他生长在河南周口的农村,就读于湖南怀化学院,23岁的年龄,却带大了一个12岁的妹妹。这些年来,他靠打零工和做小生意供养着自己和妹妹,支撑着一个爸爸生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的家;这其间还因为影响了别人的生意,被人打伤了眼睛,落下严重的眼疾。他在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艰难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中学,用五年时间,带着妹妹读完高中,又带着妹妹走进了大学。12月13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以头条新闻刊播了洪战辉的事迹,焦点访谈则分两期做了洪战辉的节目,标题叫《震撼心灵的故事》,——洪战辉有足够的理由感动中国。
  
  洪战辉的出现,让无数饱食终日的生命失去了份量。尤其是在那些貌似富足,动不动玩深沉、玩品味的同龄人面前,同样是大学生的洪战辉,以他特有的方式,显示出精神的富有与人格的伟岸。北京有位大一学生,每月一次把穿脏的衣服邮寄到兰州,让母亲洗干净后再寄回到北京;南开大学外语系发起了一个“阳光晨读”活动,仅为了让“晚上通宵玩,早上不起床”的学生能够早起……即使在这样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年轻人争说“郁闷”,用各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怨天尤人。脆弱成为时代病,同情与理解成为时尚的呻吟,洪战辉却使这一切变得矫情与苍白。不幸本身不是财富,战胜不幸的过程却可以创造财富。每个人面临的困难不尽相同,但战胜困难所需要的精神却是相同的。用洪战辉的话说:“只要你脊梁不弯,就没有你扛不起的山。”中国要有未来,民族要有未来,这未来只有靠洪战辉这样的肩膀才能担当得起来。
  
  洪战辉也知道苦,也感觉到累,也咀嚼过无助与绝望的痛苦;但只要有一丝希望,他就能抓住不放。妹妹是父亲抱回来的弃婴,但没有一个可靠的人能够收养,他就义无反顾地哺养起来;他以12岁的年龄,支撑起上有病父、下有幼妹、另有胞弟的一个家的时候,他出乎本能地被一个叫“责任”的东西支撑着。责任,在洪战辉这儿,是信念,是使命,更是行动。因为是“责任”,他就不会到处张扬自己的不幸,却不惜以最艰辛的活法,谋求自己的活路;因为是自己的“责任”,当他尚有自救之力的时候,他就不假思索地拒绝这样那样的捐助,理由是还有更需要这种帮助的人。当他稍有宽裕的时候,他汇寄了600元钱,帮助一个和他当年一样不幸的学生。——这也是“责任”,是一种深知回报与感恩的更高境界的“责任”。同样具有洪战辉这样的学识与体魄,面对生活的艰辛,有的人甘于跪乞于路人,或动辄以卖身乞怜于世,甚至于不惜争当富翁的“小蜜”、富婆的“小白脸”——这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应该为洪战辉而感动。
  
  因为有了洪战辉,父亲的病情稳定了,出走的母亲回来了,打工的弟弟找到了女朋友,还要寄钱回家盖房子了;而一个毫无血缘的妹妹,却亲如同胞地把自己的未来与洪战辉连在了一起:她长大要考大学,要赚钱治好哥哥的眼病……爱心,弥合了一

《学习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心得体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011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学习心得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