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论文 >> 正文

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


康的生活,这样必能对形成社会主义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内化--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

所谓“内化”,这里是指通过教育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转化为学生自我要求,并付之于行动。在价值观教育中,学生效仿榜样,是通过比较、内省的形式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敬慕、羞愧等心理,产生目标、情感和行为上的追求,从而引发自我教育。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情感确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心理条件之一。分析一下孔繁森、李国安等英雄人物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他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热爱情感的反复体验和升华,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学校在价值观教育中,一定要激发学生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和激情。只有以情动情,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同学生相处,以平易近人的教态、亲切感人的语言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发现学生价值观的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人进步的内在动力,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体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促进“两个互动”。

一是促进学生情理互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评价。要引导他们把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以达到情理相通,认识加深。这里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教育,使他们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去正确认识、分析和解决各种价值观念问题,从本质上而不是从表面上认识、信服、内化社会主义价值观。

二是促进学生知行互动。激励他们把初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

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外在表现。所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一定要注意引导他们身体力行,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对于学生在社会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正确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奖赏或表扬,正面强化,使之巩固、保持。

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应给予否定、惩罚或批评,使之减弱、消退。这些手段有助于加大价值观教育的力度,对于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调控,从而巩固内化成效。

人生价值的目标确有高低层次之分,对已初步形成了一定正确价值观的学生,学校还要重视变换角度,选择不同的载体,不断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让他们明白,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坚定,爆发出的精神驱动力就越强,表现出的行为约束力就越好,产生出的品质塑造力就越大。反之,人生价值的实现就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略论学生价值观教育(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0223.html

  • 上一篇范文: 传统道德教育
  • 下一篇范文: 要重视“知耻”的教育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班主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