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认清国情 爱我中华
4.6 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具体内容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中华民族是经过几千年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而逐步形成的。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第二,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其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机体,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第四,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规定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第五,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
在具体把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时,要把知、情、行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知导行、以情感人,做到知行统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民族相互借鉴、彼此融合、共同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民族感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消灭了剥削制度,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根源,各族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的感情日益发展,中华民族大家庭更加团结。维护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感情,要落实在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上。二是在讲述我国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时要突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十六大报告强调,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三是在讲述精神文明建设两方面的内容时,要注意与时俱进,体现十六大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有关精神。具体而言,就是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要突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倡导《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四是在讲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时,要突出批判继承这一点;在讲述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与外国文化关系时,要明确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五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四、认清国情 爱我中华(第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