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加调控,围绕资源配置抓经济
本节内容是高考重点,特别是"三农"问题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考试的可能性非常大。
(1)农业,常考为何要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与怎样发展农业。
要注意把握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现状(脆弱、滞后、薄弱)、搞好农业的意义(两个关系到)、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两高一优、政策、科技、投入、产业化、结构调整)。
从发挥市场的作用看,要求农业发展依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和农产品品质;从发挥宏 观调控的作用看,就是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
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实现增收的途径有两个,农业和非农产业。实现从农业增收的关键是走"两高一优"之路;实现从非农产业增收,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知识联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时事相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取消农业特产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直接对粮食生产补贴,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共的培训;近段时间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影响。
(2)工业和建筑业
重点把握工业的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与新型工业化。要注意区别工业主导作用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前者是从产业结构讲的,后者是从所有制结构讲的。一定要结合我国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一个结合,五个特点:高、好、低、少、优)、必要性、实现途径。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能耗物耗,降低成本,利用资源优势。新型工业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的长远利益。
知识联系:新型工业化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
时事相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水电煤"三荒"、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考查方式通过表格比较我国的能源、水等消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相比的差距,解决方式: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要重点理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考试常用图表(或数字)表示我国的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的变化,来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的成绩,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来反映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农业的比重越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经济就越发达。但千万记住,农业比重(而非绝对值)的减少,并没有改变其基础地位,只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4)银行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是主要金融机构。
①要求大家重点把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特别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职能),银行的作用,同时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利润来源。
知识联系:央行的职能与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前者主要涉及财政的收与支,由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后者涉及货币的贷与存,由中央银行制定执行。
时事相关:中央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②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形式主要有:储蓄、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重点把握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传统的储蓄依然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投资方式。
3.劳动者
(1)把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把握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平等就业与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安全保护权;享受社会保险与福利的权利;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联系培养高技术工人,人才强国战略)。
(2)把握劳动合同制度订立的原则(核心原则,最基本、最重要原则分别是什么);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注意不能认为劳动合同制度仅仅是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它还保护用工单位的权利,要树立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意识。
(3)社会保障制度要把握其概念与内容,并要能够判断出属于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把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意义。
知识联系:市场的自发性与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建立两个制度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劳动者的权利与国家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解决拖欠工资。
知识总结:关于解决就业与在就业。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获得收入的来源;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方法:根本上是要促进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增加就业岗位;要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搞好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搞好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二)分配
1.国民收入
(1)要理解国民收入与国民(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的三个概念的区别。
(2)重点把握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各个部分的用途,如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属于公共消费。要注意区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不同。
2.财政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产品分配,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要把握财政预算制定过程。要结合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财政的状况的三种形式进行正确的认识。
(2)财政的作用是我们考试的重点,考试时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来理解。
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前者是根本性的,增加财政收入必须要努力发展经济;对于后者要把握好财政收入的"度"。
时事相关:国家对受非典、禽流感影响行业提供财政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进行直补;对西部地区、东北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等。
2.税收
(1)把握税收的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 《市场加调控,围绕资源配置抓经济(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0290.html
(1)农业,常考为何要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的生产)与怎样发展农业。
要注意把握农业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农业的现状(脆弱、滞后、薄弱)、搞好农业的意义(两个关系到)、怎样实现农业现代化(两高一优、政策、科技、投入、产业化、结构调整)。
从发挥市场的作用看,要求农业发展依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和农产品品质;从发挥宏 观调控的作用看,就是要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
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实现增收的途径有两个,农业和非农产业。实现从农业增收的关键是走"两高一优"之路;实现从非农产业增收,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
知识联系: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与财政、税收的作用;促进农民增收与共同富裕的目标。
时事相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安全;取消农业特产税,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直接对粮食生产补贴,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民共的培训;近段时间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影响。
(2)工业和建筑业
重点把握工业的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与新型工业化。要注意区别工业主导作用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前者是从产业结构讲的,后者是从所有制结构讲的。一定要结合我国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理解和把握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一个结合,五个特点:高、好、低、少、优)、必要性、实现途径。
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能耗物耗,降低成本,利用资源优势。新型工业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也反映了社会的长远利益。
知识联系:新型工业化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
时事相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的水电煤"三荒"、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考查方式通过表格比较我国的能源、水等消耗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人均资源拥有量与世界相比的差距,解决方式: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3)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要重点理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考试常用图表(或数字)表示我国的三大产业在GDP中的比重的变化,来反映我国国民经济的成绩,同时通过与发达国家比较,来反映存在的问题。一般来说农业的比重越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经济就越发达。但千万记住,农业比重(而非绝对值)的减少,并没有改变其基础地位,只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4)银行
金融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是主要金融机构。
①要求大家重点把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特别是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职能),银行的作用,同时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利润来源。
知识联系:央行的职能与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前者主要涉及财政的收与支,由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后者涉及货币的贷与存,由中央银行制定执行。
时事相关:中央银行的改革、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②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形式主要有:储蓄、股票、债券、商业保险。要把握它们之间的区别,重点把握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传统的储蓄依然是我国居民目前最主要投资方式。
3.劳动者
(1)把握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重点把握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平等就业与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安全保护权;享受社会保险与福利的权利;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性(联系培养高技术工人,人才强国战略)。
(2)把握劳动合同制度订立的原则(核心原则,最基本、最重要原则分别是什么);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的意义。注意不能认为劳动合同制度仅仅是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它还保护用工单位的权利,要树立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意识。
(3)社会保障制度要把握其概念与内容,并要能够判断出属于哪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把握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意义。
知识联系:市场的自发性与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建立两个制度与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劳动者的权利与国家进行安全生产检查、解决拖欠工资。
知识总结:关于解决就业与在就业。原因: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获得收入的来源;劳动者有劳动的权利。方法:根本上是要促进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增加就业岗位;要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搞好国有企业;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搞好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二)分配
1.国民收入
(1)要理解国民收入与国民(内)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的三个概念的区别。
(2)重点把握如何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要处理好生产与生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各个部分的用途,如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属于公共消费。要注意区分国民收入的分配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不同。
2.财政
(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产品分配,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要把握财政预算制定过程。要结合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财政的状况的三种形式进行正确的认识。
(2)财政的作用是我们考试的重点,考试时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例子来理解。
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增加财政收入,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前者是根本性的,增加财政收入必须要努力发展经济;对于后者要把握好财政收入的"度"。
时事相关:国家对受非典、禽流感影响行业提供财政支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进行直补;对西部地区、东北振兴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等。
2.税收
(1)把握税收的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税收 《市场加调控,围绕资源配置抓经济(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