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加调控,围绕资源配置抓经济
市场加调控,围绕资源配置抓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在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同时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缺陷与不足,以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最终达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整个经济常识的主线就是通过发挥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据这一主线我们应重点把握经济学的以下知识:
一、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重点把握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特别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重视使用价值才能顺利实现价值。对物美价廉的理解也是有可能考试的知识点,要注意把握物美价廉要求的提出与实现的条件,前者是从商品的基本属性角度提出的,商品的供求关系变化与竞争的存在使其成为可能。
从市场角度看,商品的这一基本属性要求商家要重视使用价值,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顺利实现价值,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从宏观调控角度看,要求国家健全法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知识联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承担者,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密切相关。
时事相关:我国实施以缺陷汽车产品为试点的召回制度;国家重视产品安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要树立品牌意识,创造中国制造的名牌产品。
2.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同时又注意把握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无论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意义在于不断降低商品中的劳动消耗,不断增加社会财富;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能够使商品生产者获得的利润增加,效益提高。
考试时如果说的是某企业,常指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如果指某种商品或某个行业,常指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知识联系: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价值规律的激励作用、提高经济效益方法与途径、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密切相关。
(二)货币
1.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职能是其本质的体现。在充当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包括纸币、电子货币);用于贮藏时必须是足值货币即金银,而不能是纸币;支付手段是流通手段延生出来的一个职能,最大的特点是延时支付,需要现实的货币;世界货币职能一般只有金银才能充当,但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可以具有某种世界货币职能。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纸币的发行必须遵循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违背这一规律,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现象,要注意把握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从市场的要求看,适量的货币是保证商品顺利流通的重要条件;从国家的宏观调控看,既要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通货紧缩,从而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知识联系: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中央银行的职能。外汇汇率的变化引起的货币升值和贬值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意义上的升值与贬值的区别与联系。
(三)价值规律
1.要注意把握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特别要注意理解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把握引起价格上下波动的原因和并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的原因。
2.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考试的重点,通常用来考查某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应如何发展,或某个经济现象中体现的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归结为一点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来实现的。这一作用,从市场角度看,要求企业(包括农业生产)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生产的品种和数量。企业常把价格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来影响商品的需求或市场占有额;同时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国家可以通过制定商品的价格来调节商品的生产和需求。
注意:供求关系只能影响价格,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价值的变化。
(2)激励和分化作用实质是通过竞争机制,使得企业产生压力,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企业所占有的资源;企业间的优胜劣汰,使得资源向能够高效利用资源的企业流动。
注意:考查时应注意语言转化,不要照搬教材,特别要强调如何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如企业、农业生产应依据市场需求、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树立竞争意识。
知识联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应自觉遵循价值规律。
时事相关:我国通过实行阶梯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过热。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坚持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