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区长在2006年全区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标题:代区长在2006年全区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年10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区农民增收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民增收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农民增收形势,全面部署今后一阶段农民增收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农民增收工作高度重视,_月_日专题召开全区高效农业规模化推进会议;9月下旬借参加省第八届农洽会之机,又组织各镇分管负责人和区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赴徐州、宿迁、扬州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10月8日区四套班子会议还专门传达了全市农民增收工作会议精神,并就我区贯彻落实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马上区委_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现在,我根据区四套班子会议研究的精神,先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村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加大工作组织力度,多策并举,多路并进,挖掘增收潜力,拓展增收空间,农民收入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打破了多年来低位徘徊的局面。去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70元,攀上了新的台阶。应当说,这些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区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慢于全面小康的序时进度,慢于GDP的增长速度,慢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依然是整个农村工作最为突出的矛盾,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保持两位数的增幅任务艰巨。
一是农民收入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首先从收入结构来分析,家庭经营性收入的第一产业仍然是我区农民收入的大头,达2233元,比重高达42.3,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等非农收入比重明显偏低,这是我区农民收入总量不高的最大差距。因此,大力提高非农产业收入,将是今后农民增收工作的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其次从县(市、区)间的位置来分析,我区虽处于第一板块,但农民收入仍位于全市中游水平。2005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第一板块的东台、亭湖、大丰分别低395元、335元、235元,处于第一板块的末位。再次从镇与镇的收入水平来分析,不平衡性较大,最高的大纵湖镇已达6057元,最低的北蒋镇只有4810元。如不引起重视,在新一轮农村经济发展中,差距还将继续拉大。
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这几年我区农民收入高位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和省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等外力的拉动,农民增收的内生机制尚未形成,增收的支撑体系比较脆弱。从农产品加工增值来看,全区年产51万吨粮食、21万吨蔬菜、8万吨水产品,大多是以卖初级农产品为主,以原始形态进入市场,不但比较效益低下,而且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据统计,我区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仅为0.55:1,而全国平均水平是0.6:1,农民从加工增值中获益较少。从农民组织化程度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总量不大、覆盖不广、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销售主要是以“小商小贩”各自为战为主。从农业劳动效率来看,2005年,全市亩平产出率为1700元,而我区仅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全区农业劳均增加值为8116元,相当于从事二产的1/5,不到从事三产的1/3。按照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农业生产条件,我区农业劳动力实际需要7.5万人左右,尚有4.5万人需要“分流”。从高效特色农业规模来看,按照亩效益2000元的标准,全区高效农业面积仅为10万亩左右,占耕地面积的11.2,比东台、大丰等地低近25个百分点。小而全,样样有,特色不明,规模不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支撑力不强。
三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增多。从产业特点来看,就目前来说农业还是一个“露天工厂”,“靠天吃饭”的产业发展格局还未改变;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特别是随着世贸过渡期的结束和技术壁垒门槛的提高,农产品出口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由于受能源供应趋紧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扬、难以回落,农本呈增加趋势。从政策层面来看,“一免三补”支农政策已实施到位,依靠政策性增收的空间十分有限。与此同时,长期以来制约我区农民收入增长的投入不足、结构不优、基础设施脆弱等诸多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业自身增收的潜力非常狭小。
总之,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地估价当前农民增收的形势,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二、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扎实抓好农民增收措施的落实
按照区党代会提出的2009年之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后一阶段全区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更新理念,统筹城乡,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大力实施项目农业,围绕项目抓招商,依托项目促增收,加快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确保“十一五”期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具体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要加快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我区农业有基础、有亮点,但不足之处就在于缺少像徐州维维、山东鲁花、河南双汇等大型龙头企业,缺少像山东寿光蔬菜、东台西瓜、射阳蒜苗等规模生产基地。要在新一轮农业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精细种植业、精品养殖业和精深加工业项目建设。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谋求突破:一是在龙头加工型项目上求突破。近年来,我区在发展龙头加工企业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引进了重庆啤酒、金威麦芽、盛嘉蛋白纤维、天邦饲料等一批亿元以上的项目,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围绕高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着力在淡水产品加工、水生河藕茨菇加工、蔬菜加工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培育一批骨干型、出口型、成长型重点龙头加工企业。力争全区每年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加工项目10个以上,每个镇和农口部门确保引进1个500万元以上的龙头加工企业。二是在基地带动型项目上求突破。依托现有高效农业,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抓手,积极扩大规模养殖,着力主攻设施栽培,重点推进郭猛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尚庄万亩大棚番茄基地,龙冈、北蒋百万方大棚食用菌基地,北龙港万亩荷藕种植基地,秦南、郭猛千亩大棚草莓等基地建设,努力提高高效农业的规模化水平。三是在城市服务型项目上求突破。充分发挥主城区、大郊区的独特区位优势,瞄准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饭桌子、新房子,大力发展特色果品、花卉苗木、规模养殖等都市农业,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商场、入超市,切实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尤其是要以大纵湖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依托省级步湖路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统筹发展观光农业,使农业观光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四是在外向拓展型项目上求突破。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想方设法快上外资项目、拓展外向农业,培大育强海王冷冻、华祺农水产、华美蜂蜜、联益肠衣等具有特色优势的创汇产业,不断提高出口创汇农业的比重。
2、要突出发展高效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又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抓手。省委李源潮书记在全省领导干部学习会上,把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列入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首,并强调要“更大力度地干起来”。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高效农业“双百工程”的组织推进力度,不断扩大高效农业的规模。在季节安排上,要重抓冬季农业。冬季农业开发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设施、温室栽培的主要季节。麦子的生长期长达半年以上,而其产出微乎其微,如果把麦子生长季节充分利用起来,通过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光温资源利用率就会成倍增加。并且11月份以后连续有元旦、春节、元宵三大市场需求旺季,又是鲜活蔬菜等农产品供应的淡季,发展一亩设施蔬菜,可以增加4000-5000元的收入。可以说,发展冬季农业是既有市场,又有技术,还有成功的典型。各镇一定要抓住秋播这个重要契机,把加快发展冬季高效农业作为当前农业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努力提高发展冬季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在发展方向上,要注重特色优势。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已基本形成了设施果蔬、花卉苗木、优质畜禽、特水养殖和水生立体共育等五大高效农业产业。各镇要将这五大产业作为今年秋播和明年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因地制宜、放大亮点、扩大规模、打响品牌,务求取得新的突破。在工作方式上,要坚持典型引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实现以点带面、连点成片。要以培植专业大户为基础,以组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以争创“单打冠军”为目标,通过2-3年的努力,全区每个组至少建立1个10亩以上高效农业示范点,每个村至少建立1个100亩以上高效农业示范匡,每个镇至少建立1个1000亩以上高效农业示范方,全区建立若干个10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区,以此推动全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快速发展。
3、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收入是我区近几年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也面临着优质劳动力资源减少、转移难度加大的新矛盾。今后,一方面,要继续强势推进劳动力转移。坚持就地转移和异地输出并举,突出抓好农业自身吸纳消化能力建设,提高就地转移的比例,既为本地发展作贡献,也为自身增收入。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增加的278元有183元来自工资性收入。由此可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两位数的目标,最大的潜力和希望就在发展劳务经济上。各镇(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好劳动力转移。另一方面,要深入有效地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针对市场对劳动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专的实际,以“__富民创业网络大学”和各类职校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精心实施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的就业本领;全面推行转移培训券制度,重点加强对“两后”人员的技能培训,使他们直接进入劳务市场。确保实现年均转移劳务1万人,转移务工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目标。
4、要积极推动农民自主创业。要立足土地资源推进农民创业。坚持从加快种养业结构调整入手,以制种、设施蔬菜、特色果品、规模养殖等产业为龙头,实施大户带农户战略,把大户做强,小户做大,提高单位土地种养效益,把土地资源转化为全民创业、农民增收的新优势。要立足搞活流通推进农民创业。遵循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简化登记手续,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现职农技人员、规模种养大户领办和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来连接市场、企业和农户,带动农民自主创业;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科研院所结成利益共同体,使每一户农户至少加入一个“四元”组织引导农民创业。每年确保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30个以上,新发展农民经纪人2000人以上。要立足发展民营推进农民创业。继续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培育更多的创业主体,以“双强”引路、大户带动,引导农民加入民营创业链,实现由“劳务型”向“老板型”转变,形成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的滚雪球式的创业叠加效应。
5、要着力解决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要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流转难,已成为影响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矛盾呈逐年上升态势。各镇要在稳定家庭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立土地流转新机制,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土地向农业园区和规模经营大户集中。这方面,区委农工办、区国土局要解放思想,用足用活政策,妥善化解土地流转矛盾。要解决好发展资金问题。金融部门特别是农发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经济组织、高效农业和农民投资创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增加小额贷款规模,提高小额贷款覆盖率,帮助农民解决季节性、临时性急需资金。各镇、各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探索建立农业龙头企业担保公司和联户信用担保机制,积极主动地与金融部门合作,切实帮助农民化解贷款难问题。要解决好农业服务问题。当前,要着重推进良种服务业,坚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子种苗企业和种子种苗专业化服务组织,加快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和资本为支撑,拥有现代营销手段和产品品牌,集“育、繁、推”为一体的现代种苗体系;要着重推进新型农技服务业,发展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为主导,以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专业性服务组织、各类中介组织为补充的新型农技服务体系。要解决好市场开拓问题。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逐步实现流通先行、未产先销,促进产销对接;加快发展超市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拍卖交易等现代流通业态和新型营销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值。
三、转变观念,改进方式,努力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
一要以新的理念引领农业发展。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各级干部要率先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宽眼界、创新思路,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的方法经营农业,积极探索加快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要转换观念,打破传统领导和组织农业的思维定势,坚持以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引领“三农”发展,牢固确立“支持产业化就是支持农业,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服务农民、就是服务先进生产力”的理念,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增收。要从思想深处把自己解放出来,从习惯于服务千家万户转向重点服务涉农项目,从习惯于跑田头转向跑码头,从习惯于抓生产转向抓加工流通,把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等涉农“龙头”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层层统一思想认识,理清思路,善抓重点,锲而不舍,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二要以新的措施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全区上下没有与农民增收无关的单位和个人。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农口部门是农民增收工作的主要职能部 《代区长在2006年全区农民增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