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论文 >> 正文

徐特立德育目的论——读《徐特立文存》五卷本的启示


摘要:

本文探讨了徐特立关于德育的含义,它由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四个方面所构成;德育的目的是要造成一定立尝一定方向而无限生动发展的人格。文章还论述了实现德育目的所规定的任务。

关键词:德育目的 任务 

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份,它是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人们需要具有的正确的思想观点、良好的道德风貌,却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进行培养和建设。从教育学的意义来说,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通常称为德育。

笔者最近展读由广东教育出版社于1996年1月出版的《徐特立文存》(五卷本),发现这部宏篇论卷中有不少篇章论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深感他对于思想道德建设有许多独特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当前的两个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现实借鉴意义。本文拟对他有关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目的、任务及其理论依据的论述,作一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一、思想道德教育的含义

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制度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规范要求是不同的。徐特立生活岁月的年度跨度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背景下,他从不同的角度,对思想道德教育有过不少的论述与提法。最早的述说,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在他著述的《小学各科教授法》中论述修身科“教授目的”时写道:“修身科以涵养生徒德性,指导道德实践为要旨。”还具体论述了小学各年级修身科教材编写原则与教授方法。20年代初,他在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副部长、代部长时,制定签发的有关《小学教育制度》的文告中明确提出:思想道德教育“要同革命战争的各个方面——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的道德教育,培养儿童的自动能力和创造性。……还应当从根本上训育儿童,读书讲解和实际行动要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求从小学二年级起开设政治课。抗日战争爆发后,针对日寇的奴化教育,他坚决主张:“要消灭一切教育上的医学专用剂,使人民从民族解放斗争中觉悟起来”,尤其是要有对于政治的了解,和自己的解放、社会的解放及民族的解放的高度觉悟。为达此目的,应把十岁以上的儿童都组织起来,加以教育,使人人都懂得抗战。

由上可见,徐特立是把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民族解放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国解放前夕和解放之初,正是急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他就此问题发表了系列文章与讲话,予以系统论述。1946年秋,在一次讲述伦理道德问题时说:“一般教育问题,总是把伦理教育提到第一位”,并指出:“经济是道德的基础,道德伦理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建立在生产关系上。当时社会合理的社会关系就是道德,当时合理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当时的规范。”因此,在阶级社会里,任何时代的“道德既是绳人也是律己,这是道德的基本问题。”他还谈到:“道德、能力、思想都是政治教育,在学校要放在第一位。学校要讲道德和能力。”在引导学生重视道德修养的同时,要注意发展他们的智能,日后才有立足社会的本领。并且,他阐明了道德与政治、法律的联系与区别: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要有一种高度的热情,这是跟政治不同的地方。“这种意识形态,还不等于政治法律,但政治结合上情感,结合以道德,就使政治更有生命。道德主要是从思想感情上表现。”

以上论述透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了以德育为首的地位。道德教育是以传递社会意识形态使受教育者向着预定目标加速社会化的活动。1949年11月2日,徐特立曾在讲述“科学民族化与大众化”问题时说:“进步的社会,把意识形态的科学哲学放在第一”。所以,在我们人民民主制度的国家里,“新道德的建立,是要从学习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论开始。”只有用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与方法来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才能真正有得(德)于心,为新的道德打下基矗显然,他是把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作为培养青少年儿童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人的个性心理的和谐发展能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徐特立曾在谈及教师与儿童家庭的关系时说:儿童是社会有机体构成的一部份,儿童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是互相影响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儿童的父母“共同研究儿童之性质及其需要……故教育儿童者,不可不谋求个性之发达,又不可不适合于社会。”可见,培养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对其身心发展及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论述揭示,我们社会主义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包含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构成整体。它为我国普通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或曰德育规定了明确的内涵,为思想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矗。

二、“造成一定立尝一定方向又无限生动发展的人格”的德育目的思想

道德教育是要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具有什么样思想品德的人,即培养年轻后代在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素质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徐特立说:“道德思想造成一定的意识形态就是人格。我们也要造成一定立尝一定方向又无限生动发展的人格。”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反映当时社会要求的教育及其所决定的德育目的是不同的。我们的教育要求塑造与以往剥削制度下完全不同的、具有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人格。他明确指出:我们学校的“思想教育就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为什么呢?因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形态,而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故此,“思想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要使儿童建立辩证的宇宙观。”

以上的论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目的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哺育年轻后代奠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陶冶共产主义道德情操、树立坚定的无产阶级政治方向,养成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在社会实践中,“改造自己,把自己锻炼成为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共产主义者,把革命的红旗世世代代传下去,直到消灭一切阶级,实现人类的完全解放。”可见,徐特立揭示的德育目标体现出了人的身心的完满发展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上述教育目的制定有三方面的依据。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规定性  徐特立于1950年1月在《教育讲座》中写道:“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又说:“可以断言教育的本质和方法是受同一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式决定的。”他这里所指的“社会形式”就是指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它是制约着教育目的的首要因素。他所说的“人格”,既是指伦理学意义上的人的道德品质,又指教育学意义上的人的智能和体能的要求,也含有心理学上的个性心理品质。他还具体论述了“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四种形式”社会中的教育对各自需要的“一定人格”的标准。在一切剥削制度下,“两个阶级对立的社会,必须培养两种不同的人格”的人,即“劳心者”的统治者与“劳力者”的被统治者,以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在我们人民民主制度的国家,社会变革使社会习惯和个人道德也就来了历史上空前的大转变。我们无产阶级的伦理道德“是没有剥削、压迫”,“求得人类完全平等”。这说明在我们人民民主的社会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的社会特别看重人,我们培养儿童“要有主人意识、自学的能力、习惯。……要有批判的态度,独立思考的头脑。”他还一再强调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独立人格的“国民”,而不是甘当奴隶的“

徐特立德育目的论——读《徐特立文存》五卷本的启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049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班主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