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


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重视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兴趣。二是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以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语文的德育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及心理品质等方面,是育人的基础。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工具性的训练,而且要贯彻思想性的教育。语文教材“文以载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因素,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缘文释道,因道释文,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语文智育以丰富和提高学生优秀的科学文化涵养,开发学生的智能为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语文美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内容包含着人的审美追求、审美体验和审美倾向,语文美育的核心就是要塑造美的心灵,这有利于促进语文德育和智育功能的实现,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育人任务。三是要创设一定的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类型的趋势,语文教学可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提高其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使其通过学习、活动和交往,促进个性言语品质和个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达到“全面发展有特长,知能并举有个性”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上课、作业、考试、无休止的练习几乎构成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时空条件,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利于把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落到实处,这是中学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21世纪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面对世界科学文化高速发展和高度信息化对语文课程的严重挑战,处理好学校教育时间的有限性与科学文化新知识高速无限增长的矛盾,实现语文课程设置的现代化;另一方面要适应我国的国情,充分发挥汉语言文字的优势,继承和发展我国母语教育中的优良传统,形成具有中国语文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体现语文课程设置的民族化。在课程改革中,还应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注意语文活动课程的设置,确保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中学语文课程设置全部是必修课的单一结构应予调整和优化,可以考虑在高中阶段实行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必修课主要保证学生基础语文素质的培养,选修课主要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应该看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强调写作能力,更注重听、说、读的能力。因此,中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应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当前应着力纠正传统语文教学以写作为中心的片面倾向,加强阅读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总之,中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构建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的课程体系。

    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应在现有的文选式体例的基础上,建立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训练体系。要依据国家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大纲中规定的能力训练要求逐一落实到教材的能力训练体系中。语文能力训练项目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为中心任务,兼顾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等任务,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训练体系。鉴于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目前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体例仍应采用文选式为宜,教材应精选中外名家名篇以及一部分文化内涵丰富的现当代论文、科技说明文作为语文教学的经典范例,使学生通过阅读、揣摩来培养和训练语文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可编写一定份量的古今中外佳作阅读文选以及中外文化常识读本,作为辅助教学的补充教材。在中学语文教材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加大教材的弹性,区分能力训练的不同层次,发展层次性教材。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流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考虑将教材区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种类型,教学要求区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课文区分为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练习区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由此使教材既适用于全体学生,又适应于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的需要。就初、高中的不同教学目标而言,初中教材应重点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高中教材则可适当加大文学课文的比例,加强文学教育。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学语文教材的能力训练体系中,特别要注意强化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的意识,使他们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也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已经探索和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由此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方法论的理论与实践,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教法改革的主题是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目标是激活兴趣、启迪思维、发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主导和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目的启发、直观启发、问题启发、对比启发、想象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穿针引线,铺路搭桥。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我设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讲述、对白、演讲、辩论等语言活动和分析、归纳、推导、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多维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在教法改革中,教师要善于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操陶冶、思维训练等语文教学的任务熔于课堂教学之一炉,以便使45分钟的课堂教学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要把教知识与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尽早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素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存在着一个改进考试方法的问题。考试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如果考试不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的方法对付应试教育的命题,素质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应试教育扭曲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和任务,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种种弊端,语文教学中师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是用在听


《素质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066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