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
所谓“豆腐渣”,原本指的是在加快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那种金钱至上、偷工减料、外表堂皇、实质低劣、寿命不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建筑工程。其危害性是众所周知的。
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愈加深入,社会上多样招牌、各种名义、五花八门的学研活动和学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对实践进行理论的思考及归纳总结、实现理性认识的研究和飞跃、并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服务,这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理应高度重视。但是,如今人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在热火朝天的学研活动过程中,的的确确存在着某些“豆腐渣”表现或“豆腐渣工程”。
一、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的主要表现
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现象,大致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种主要表现:
一则追求“曲高”。为了对下增强感召力、对外增强吸引力、对上加大“汇报力”,为了使理论更加具有权威性,同时也为了竭力“搁平”本地、本单位或本部门实际存在的诸多矛盾,一些学研活动的组织者,不惜花重金高价聘请在国内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学者,不远数千里前来授课。实在请不动的,都要千方百计地购来授课录相应付门面。从一些学研活动的授课安排可以看出,70%甚至以上的授课,是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再有20%以上的授课,是省内的专家学者;另外10%左右的授课,是上级分管的主要领导。而平日靠财政供养的大量本地、本单位或本部门的科研工作者,则绝大多数在一边坐“冷板凳”。这种“听天书”的结果,尽管“曲高”,但是毕竟“和寡”——宏观的理论,毕竟同本地、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实际相距甚远。即使是学术刊物,一般也都重复几支固定的“高曲”,将群众拒之门外。
二则盲目“填鸭”。学研的关键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学研的目的重在实际运用。但是,如今的一些地方,为了强调“系统性”,注重“时间性”,学研活动的培训方法一概都是身居高院、一味“填鸭”。甚至还有专门负责大规模培训活动的院校一把手公开“动员”:“这次培训学习,就是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必结合实际。待学好了回去以后,再考虑联系实际的问题。”甚至在某些单位,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研究现实问题看成是“大逆不道”或“不务正业”。
三则讲究“规模”。对同一个先进理论的学习、思考和研究,不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甚至不同的具体人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和重点。反映“一片红”特征的面上的学研活动,只能是一种造势形式,而更重要、更有效的学研活动则在对不同的人群突出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入脑入心,才能真正对指导实践产生作用。而如今的一些学研活动,注重造势,轻视实在;注重面上,轻视具体;注重形式,轻视内容。
四则规避“敏感”。时下,一些学研活动的组织者,心理上最担心也是最忌讳的,就是所谓“敏感”话题。顾名思义,“敏感”这个词语本来是指“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按理说,对一个带有全局指导性的新的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认识,贵在实际反映能动,贵在实际反应灵敏,应该对有悖理论要求的思想言行敏感,而不是唯书唯上、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对联系实际“敏感”。然而,如今某些学研活动的组织者,一味将理论看作是口号,生怕并竭力规避联系实际,特别是竭力防止甚至阻碍学习研究中有同志指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与理论相悖逆的错误思想行为,一概将此当成“敏感”,变相规定这些话只能由“权威”来说。于是,无论是授课还是研究,最为赞赏支持的,是那些不厌其烦地重复上面说过的话——哪怕是原话,对联系实际的话题一律要设法“引导”。至于总结,一般都是反复强调成绩以及放之四海的习惯说法。
五则落入“俗套”。一个有幸能够登上讲坛的本地某院校教授,在会上发言强调自己学习辛苦时,公然糊里糊涂地称:“……就因为我脑子里完全装着系统理论、终日不停地思考授课,所以我在‘斗地主(一种时髦的赌博活动)’的时候才盘盘输。一连十几盘,就从来没有赢过!”在场的上级领导竟然没人出面纠正他的说法,党组书记反而对其发言的“精彩”,带头进行热烈地鼓掌。
二、学研活动中“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原因
一是不以为然。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政治教育,将政治思想与实际工作变成了“两张皮”,致使一些学研活动的组织者习惯了从心底对指导实际的理论的不以为然。当某个同志对学习产生出强烈的感想心得的时候,有专门负责组织学研的人立刻泼来一盆冷水:“什么系统不系统的,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当有副职在正职头头大会动员之后建议“在单位里广泛开展学习活动,所有领导干部都上台授课,一是促使大家进一步深入学习,一是在全体职工掀起学习热潮”的时候,正职的头头完全没有了台上的意气风发,对此只是不屑一顾地淡然一笑,言下之意是“多此一举!”这种态度,目前在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者中表现非常突出,成为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产生的一个主要根源。
二是消极抵触。密切联系本地区、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实际,全面开展对新的系统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无疑会触及到某些人的灵魂和既定利益,引发出一种消极抵触情绪。这些人认为,形式上或是表面上的学习研究,既是对上应付也是对下交代的一种可靠办法,不搞不行;但是,倘若真的使多数人都产生了共鸣,开始入脑入心,特别是敢于联系实际了,自己的那点“火”就有可能再也包不住了,灵魂会暴露无遗不说,既得利益也会受到“侵害”。于是,一面大张旗鼓组织学研,一面寻找借口干扰深入。这,也是当前学研活动中之所以产生“豆腐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口是心非。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口是心非的言行表现人们都已经见惯不惊了。要么,台上说一套,台下说的另一套;要么,纸上写一套,干的却是另一套;要么,要求下属或群众是一套,自己却始终奉行另一套。这种现象,无疑也是在学研活动中产生“豆腐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应对学研活动“豆腐渣”的基本方法
应对和纠正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现象,基本的方法就是“老调重弹”,也就是中央主要领导历来强调的,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新的系统理论的学习研究,无论是在内容安排上,还是在方法形式上,都要讲求群众性,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之一能真正入脑入心,二能密切联系实际,三能切实指导实践。在此,无须一一赘述。
《谨防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1182.html
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的提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愈加深入,社会上多样招牌、各种名义、五花八门的学研活动和学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对实践进行理论的思考及归纳总结、实现理性认识的研究和飞跃、并用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服务,这本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理应高度重视。但是,如今人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在热火朝天的学研活动过程中,的的确确存在着某些“豆腐渣”表现或“豆腐渣工程”。
一、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的主要表现
联系社会实际,对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现象,大致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种主要表现:
一则追求“曲高”。为了对下增强感召力、对外增强吸引力、对上加大“汇报力”,为了使理论更加具有权威性,同时也为了竭力“搁平”本地、本单位或本部门实际存在的诸多矛盾,一些学研活动的组织者,不惜花重金高价聘请在国内享有很高威望的专家学者,不远数千里前来授课。实在请不动的,都要千方百计地购来授课录相应付门面。从一些学研活动的授课安排可以看出,70%甚至以上的授课,是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再有20%以上的授课,是省内的专家学者;另外10%左右的授课,是上级分管的主要领导。而平日靠财政供养的大量本地、本单位或本部门的科研工作者,则绝大多数在一边坐“冷板凳”。这种“听天书”的结果,尽管“曲高”,但是毕竟“和寡”——宏观的理论,毕竟同本地、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实际相距甚远。即使是学术刊物,一般也都重复几支固定的“高曲”,将群众拒之门外。
二则盲目“填鸭”。学研的关键在于密切联系实际,学研的目的重在实际运用。但是,如今的一些地方,为了强调“系统性”,注重“时间性”,学研活动的培训方法一概都是身居高院、一味“填鸭”。甚至还有专门负责大规模培训活动的院校一把手公开“动员”:“这次培训学习,就是理论。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必结合实际。待学好了回去以后,再考虑联系实际的问题。”甚至在某些单位,将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联系社会实际思考研究现实问题看成是“大逆不道”或“不务正业”。
三则讲究“规模”。对同一个先进理论的学习、思考和研究,不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甚至不同的具体人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和重点。反映“一片红”特征的面上的学研活动,只能是一种造势形式,而更重要、更有效的学研活动则在对不同的人群突出不同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入脑入心,才能真正对指导实践产生作用。而如今的一些学研活动,注重造势,轻视实在;注重面上,轻视具体;注重形式,轻视内容。
四则规避“敏感”。时下,一些学研活动的组织者,心理上最担心也是最忌讳的,就是所谓“敏感”话题。顾名思义,“敏感”这个词语本来是指“在生理上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反应很快。”按理说,对一个带有全局指导性的新的理论的学习、研究和认识,贵在实际反映能动,贵在实际反应灵敏,应该对有悖理论要求的思想言行敏感,而不是唯书唯上、照本宣科、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对联系实际“敏感”。然而,如今某些学研活动的组织者,一味将理论看作是口号,生怕并竭力规避联系实际,特别是竭力防止甚至阻碍学习研究中有同志指出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与理论相悖逆的错误思想行为,一概将此当成“敏感”,变相规定这些话只能由“权威”来说。于是,无论是授课还是研究,最为赞赏支持的,是那些不厌其烦地重复上面说过的话——哪怕是原话,对联系实际的话题一律要设法“引导”。至于总结,一般都是反复强调成绩以及放之四海的习惯说法。
五则落入“俗套”。一个有幸能够登上讲坛的本地某院校教授,在会上发言强调自己学习辛苦时,公然糊里糊涂地称:“……就因为我脑子里完全装着系统理论、终日不停地思考授课,所以我在‘斗地主(一种时髦的赌博活动)’的时候才盘盘输。一连十几盘,就从来没有赢过!”在场的上级领导竟然没人出面纠正他的说法,党组书记反而对其发言的“精彩”,带头进行热烈地鼓掌。
二、学研活动中“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原因
一是不以为然。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政治教育,将政治思想与实际工作变成了“两张皮”,致使一些学研活动的组织者习惯了从心底对指导实际的理论的不以为然。当某个同志对学习产生出强烈的感想心得的时候,有专门负责组织学研的人立刻泼来一盆冷水:“什么系统不系统的,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当有副职在正职头头大会动员之后建议“在单位里广泛开展学习活动,所有领导干部都上台授课,一是促使大家进一步深入学习,一是在全体职工掀起学习热潮”的时候,正职的头头完全没有了台上的意气风发,对此只是不屑一顾地淡然一笑,言下之意是“多此一举!”这种态度,目前在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者中表现非常突出,成为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产生的一个主要根源。
二是消极抵触。密切联系本地区、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实际,全面开展对新的系统理论的深入学习研究,无疑会触及到某些人的灵魂和既定利益,引发出一种消极抵触情绪。这些人认为,形式上或是表面上的学习研究,既是对上应付也是对下交代的一种可靠办法,不搞不行;但是,倘若真的使多数人都产生了共鸣,开始入脑入心,特别是敢于联系实际了,自己的那点“火”就有可能再也包不住了,灵魂会暴露无遗不说,既得利益也会受到“侵害”。于是,一面大张旗鼓组织学研,一面寻找借口干扰深入。这,也是当前学研活动中之所以产生“豆腐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口是心非。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口是心非的言行表现人们都已经见惯不惊了。要么,台上说一套,台下说的另一套;要么,纸上写一套,干的却是另一套;要么,要求下属或群众是一套,自己却始终奉行另一套。这种现象,无疑也是在学研活动中产生“豆腐渣”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应对学研活动“豆腐渣”的基本方法
应对和纠正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现象,基本的方法就是“老调重弹”,也就是中央主要领导历来强调的,本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对新的系统理论的学习研究,无论是在内容安排上,还是在方法形式上,都要讲求群众性,充分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调动起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之一能真正入脑入心,二能密切联系实际,三能切实指导实践。在此,无须一一赘述。
《谨防学研活动中的“豆腐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