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分层目标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客观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方法。根据职校学生基础不一,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的现状,结合AUTOCAD课程特点,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AUTOCAD教学 分层目标教学法 优化教学效果
一、 了解学生,明确目标,分层备课
1.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学生分层
分层目标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必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再进行合理的分层。比如通过一份简单上机任务:1、进入AUTOCAD绘图界面,画一圆,将其保存至D:/班级+姓名/001.dwg;2、在上图形界面上再画一矩形,将其另存为D:/班级+姓名/002.dwt。通过简单的操作可观察学生学习基础、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实际情况,再通过班主任、原任课教师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三组:A、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接受、理解能力强。B、基础一般,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应用能力一般。C、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缺乏学习信心,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2.明确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求
教师为了满足A、B、C三组学生不同的需求,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类学生,教师应注意扩大其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加强其空间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B类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基本命令使用和操作方法训练,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CAD课程正确、有效学习方法;对于C类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该课程的正确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通教材,分层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目标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精通教材的基础上,需精心设计分层目标教学法教案。根据AUTOCAD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制定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目标,分解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从三类学生着手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安排每一个教学程序,制定每组学生每一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求。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学内容准备,力求使每个学生均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分层目标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目标教学有别于复式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优化整体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层次性是落实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整合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知识点要一步步呈现,采取小步走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比如在矩形命令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各种参数的矩形和空间长方体的设计运用,即在“指定第一角点/[圆角/倒角/标高/厚度/宽度]”命令提示下进行相关操作。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各种矩形绘制方法和运用技巧,首先把每种矩形输入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再如下表:通过绘制直角矩形、倒角矩形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基本输入方法,再让C类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一遍,B类学生尝试绘制下表中圆角矩形,A类学生尝试绘制下表中长方体,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教师对以上操作过程进行层层分析、探讨,并加以总结,最后让三组学生都能逐步掌握矩形命应用方法和技巧。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层推进的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点。
2. 分解难点,增加可接受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单独讲解,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加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例如在学习编辑命令时,绘制习题中如下卫星图,首先将图纸进行逆向分析:图<1> 图<2> 图<3> 图<4>,得出图形最初只是一个椭圆,问题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自己应用相关椭圆、偏移、环形阵列、修剪命令由图<4>向图<1>逐步完成操作。这样的教学安排使难点分散,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设计课堂提问,能有计划地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设计提问时,注意必要的铺垫,形成思维逻辑的递进:基础知识 理解知识 综合应用知识,有利于中、差生回答。比如在学习椭圆命令时,让学生通过“机械制图中圆是经过如何投影变成椭圆的?椭圆参数有那几个?”问题来回顾制图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绘制椭圆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当命令提示区出现“指定另一半轴长度或[旋转(R)]”时,再提出 “旋转是什么?”的疑问,教师先利用旋转方式以30、60、90、180角度参数输入得出不同的椭圆去提示,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进步。
4. 集中与分组,因材施教
集体授课 《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1310.html
关键词: AUTOCAD教学 分层目标教学法 优化教学效果
一、 了解学生,明确目标,分层备课
1.深入了解学生,进行学生分层
分层目标教学法是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基础上,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必先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再进行合理的分层。比如通过一份简单上机任务:1、进入AUTOCAD绘图界面,画一圆,将其保存至D:/班级+姓名/001.dwg;2、在上图形界面上再画一矩形,将其另存为D:/班级+姓名/002.dwt。通过简单的操作可观察学生学习基础、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实际情况,再通过班主任、原任课教师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三组:A、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接受、理解能力强。B、基础一般,学习态度较积极,有上进心,理解、应用能力一般。C、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缺乏学习信心,基础、理解能力较差。
2.明确教学目标,满足学生需求
教师为了满足A、B、C三组学生不同的需求,需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A类学生,教师应注意扩大其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加强其空间思维能力、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B类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其基本命令使用和操作方法训练,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CAD课程正确、有效学习方法;对于C类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该课程的正确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提高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通教材,分层备课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目标教学方法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了解学生、精通教材的基础上,需精心设计分层目标教学法教案。根据AUTOCAD课程特点和教学需要,制定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目标,分解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起点,从三类学生着手设计每个教学环节,安排每一个教学程序,制定每组学生每一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要求。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不同深度、不同广度的教学内容准备,力求使每个学生均能达到预定的学习效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二、分层目标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目标教学有别于复式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的学生为教学重点,带动差生,提高优生,优化整体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层次性是落实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学习是一个知识积累和整合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不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知识点要一步步呈现,采取小步走的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比如在矩形命令的学习过程中,涉及各种参数的矩形和空间长方体的设计运用,即在“指定第一角点/[圆角/倒角/标高/厚度/宽度]”命令提示下进行相关操作。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各种矩形绘制方法和运用技巧,首先把每种矩形输入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再如下表:通过绘制直角矩形、倒角矩形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矩形的基本输入方法,再让C类学生自己上机操作一遍,B类学生尝试绘制下表中圆角矩形,A类学生尝试绘制下表中长方体,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教师对以上操作过程进行层层分析、探讨,并加以总结,最后让三组学生都能逐步掌握矩形命应用方法和技巧。这样,通过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层推进的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较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点。
2. 分解难点,增加可接受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单独讲解,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加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例如在学习编辑命令时,绘制习题中如下卫星图,首先将图纸进行逆向分析:图<1> 图<2> 图<3> 图<4>,得出图形最初只是一个椭圆,问题变得简单化了,再让学生自己应用相关椭圆、偏移、环形阵列、修剪命令由图<4>向图<1>逐步完成操作。这样的教学安排使难点分散,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优化课堂提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优化设计课堂提问,能有计划地把学生思维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设计提问时,注意必要的铺垫,形成思维逻辑的递进:基础知识 理解知识 综合应用知识,有利于中、差生回答。比如在学习椭圆命令时,让学生通过“机械制图中圆是经过如何投影变成椭圆的?椭圆参数有那几个?”问题来回顾制图基础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绘制椭圆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当命令提示区出现“指定另一半轴长度或[旋转(R)]”时,再提出 “旋转是什么?”的疑问,教师先利用旋转方式以30、60、90、180角度参数输入得出不同的椭圆去提示,让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通过这些与教材内容、学生层次相配套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可学性,又有驱动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进步。
4. 集中与分组,因材施教
集体授课 《分层目标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