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呼唤理想主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教育”,已成为众多有识之士深切关注的大论题。
纵观中国教育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肯定教育获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中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理想主义的色彩还是较少,缺乏应有的对现实目标的批判和超越;中国教育片面追求与现实的适应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引领时代、提升社会的功能。
这意味着在人们越来越受现实功利羁绊,越来越被实利主义限制了生命意义的拓展之时,由于教育体现着对人类生活最高境界的追求,保留了对于超越实利的、非功利的价值的追求,至少还可以寄希望于教育去使人对人在现实中的病态和畸型保持警觉,对人的纯功利冲动起到平衡和矫正作用。
前不久,在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的实践及推广研究》开题会时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课题负责人、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曾经提出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继2002年启动了“新教育实验”,规划了各项实验项目,全国二十几所学校参加了首批实验,各省市的一大批老师主动加入实验的大军,千千万万的教师们正在行动中将“新教育”理想具体化、系列化。目前有十个省的200多所学校参加。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新教育理论;加强新教育理论实践的基础性建设;形成区域性推广科研成果的新型机制;建设特色化的“校园”“社区”;促使老师在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基础上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在健全人格、学有所长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新教育理论的实践设计为“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并且发展的这样一个概念。新教育实验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贱的,还是富贵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他们提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家长的发展,也可能没有学生的发展。符合十六大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因此,当前社会发展应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上来,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新教育实验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新教育实验追求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高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应当是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张扬起了理想主义的旗帜。
《基础教育呼唤理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