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纵深地带
孩子放学回家时家长要给予理解和赏识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孩子面临许多复杂具体的情况,经历丰富的心理体验,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令人高兴的,也有令人烦恼的;有心情舒展的,也有思想压抑的。回到家时,就有相应的表现:或者兴高采烈,想得到家长的夸奖;或者愁眉不展,想得到家长的安慰;或者迷惑不解,想得到家长的指点。此时,家长要注意观察,根据孩子的表现,给予理解和赏识,增强成功感和自信心,淡化缺点,减小自卑感。如:“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有什么困难需要爸爸(妈妈)帮助吗?”,“今天又帮助哪位同学了?”,“今天又给老师提出什么好的问题了?”等等。
孩子在家庭中家长要寓教育于具体活动之中
家庭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基地,如果家长能够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和内容,结合家庭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那么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容易养成。如,培养孩子勤奋的习惯,要落实在每天按时作息、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衣服、按时完成作业、坚持课外阅读等具体活动中;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要落实在不攀比吃穿,吃饭不挑食、不剩饭,不乱花零钱、爱护衣物、爱惜文具和生活用品等具体活动中;培养孩子孝敬父母,要落实在见到爸爸妈妈主动问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不给父母添麻烦,帮助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母亲节(或父亲节,或父母的生日,或三八妇女节等)到来时,要真诚地表示祝贺等活动中。
对灌输式、口号式、文件式的德育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
五、学校道德教育怎么办
山东省单县师范学校张宇讲师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自主教育,培养学生独立人格
当前,中小学生有的过分依赖家长,生活不能自理;有的缺乏自信,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有的上进心不足,消极悲观等。鲁洁教授说:“自主的生活,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品德和多方面的素质。”因此,学校加强自主教育必须真正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加强自主教育,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能自己看到自己、发现自身的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和智能因素,做到自己教育自己;要帮助学生具有成就感和建立对生活的自信,立足将来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大写的人;要帮助学生竭尽心灵的全部道德力量在集体中把自己树立起来,为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感到自豪。在学习上开展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存在。在生活上让学生自主参与,看到自己并显示自己的力量所在。
强化尊重教育,培养学生关怀意识
中小学生有的厌学、甚至中途辍学;有的心理压力比较大,丧失自尊;有的对他人、集体产生愤怒、抵触和报复情绪等。甚至还有的声泪俱下地说:“爸爸,我不想上学了,我想跟着你打工。”“妈妈,我们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重要的是主观上我们还不能够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情和爱,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怀意识。尊重学生,教师要首先和学生做朋友,蹲下来看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以礼相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生命、学习、劳动和创造。第二,教师要信任学生。信任学生意味着理解、期待和尊重,要承认和肯定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愿望。信任作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是培养学生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你希望学生成为怎样的人,就必须相信他是怎样的人,把他当成怎样的人看待。第三,教师要善于对学生作肯定的评价,正确理解教育惩戒的意义。作为关注和重视学生的表现,表扬和批评都是尊重学生的一种形式,但批评要慎重、公正、适度、方式得当
《深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纵深地带(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