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劳动力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是规范市场行为,提升服务水平。中介组织需要培育,同样也需要规范,没有规范的中介组织,就没有良好的劳务输出环境。首先,要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从用工信息管理抓起,规范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劳务输出组织的中介服务行为,对成立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公司要严格审批和管理,统一颁发许可证。要加大劳动力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市里将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规范整顿,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劳务市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市场规律的熟悉程度,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建立服务规范和岗位责任制度,培养出一支品德优良、业务优秀、服务优质的劳务从业人员队伍。再次,要改进服务方式。建立功能完善的劳动力综合性服务场所,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向劳动者宣传政策、发布信息、传授求职技巧,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全市劳动力的专场招聘会,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好更优的服务。
三是搭建信息平台,加大输出力度。我市现有的职业介绍机构所发布的劳务用工信息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广泛性、权威性,影响了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切实抓好劳动力供需信息搜寻的网络建设,全面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国际互联的“通州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对现有各类劳动服务机构进行联网,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交流、传播及咨询工作,实现全国劳动力供求信息资源共享,充分满足劳动者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了解信息的需求。要积极拓展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加大劳务输出组织程度,努力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我市就地转移劳动力的人均收入为6000元左右,省外转移劳动力的人均收入为1万元左右,国外转移劳动力的人均收入为3万元左右。因此,在积极挖掘通州市内劳动力工作岗位的同时,要加大对大中城市和海外劳动力市场的开拓力度,扩大我市的市场份额。要重点研究上海、广州、深圳、苏南以及日本、中东、欧美等国内外劳务市场的劳动力资源需求。要把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精力放在紧缺劳动力和特殊劳动力的需求上,在全面掌握劳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对众多信息仔细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要加强与国内外劳务组织的联系,探索与境外机构联合输出劳务的新方式,带动更多的劳动力走出国门。
3、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劳动力转移渠道。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地被资本密集型产业所替代,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加之市场需求存在着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尤其是我国具有资本短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一些发达国家正相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使我国成为一个“世界工厂”,这些都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第一,扶持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首先,发挥农业内部消化劳动力的优势。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建好市确定的60个专业村和100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办2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搞活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壮大农产品营销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大力发展农村能人经济,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农民自主创业,吸引有资金、有技术、有经营才能的市内外各种业主“聚焦”农业,构建各种生产要素向能人集聚的“绿色通道”,以此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次,发挥加工业吸收劳动力的优势。在促进纺织、服装、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换代,拓宽新的就业空间的同时,要充分把握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通过企业的做大做强尽快培育出劳动力经济新的增长点。再次,发挥建筑业转移劳动力的优势。我市已转移的劳动力中,从事建筑业的人数最多,占已转移劳动力的47。要继续发挥建筑企业吸纳劳动力的主阵地作用,加快调整建筑业结构,坚持内联外靠、多业并举、强手联姻,力争形成集建筑安装、装饰装璜、房产开发、桥梁施工、道路建设、劳务输出于一体的特级资质建筑企业集团。同时,抓住西部大开发以及北京申奥、上海申博成功所蕴藏的建筑市场新机遇,不断开拓新业务,使我市劳动力转移实现新的突破。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要走内涵扩大的劳务输出之路,既要输得出又要引得进。转移劳动力的路子很多,其根本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大量吸引国外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通州,加快我市的现代化进程,使更多的农民“洗脚”上岸,走向二、三产业,达到劳动力资源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和发展私个经济。近年来乡镇企业对就业的吸收能力已经大大下降,但我市私营个体企业发展较快,要积极扶持、大力发展。要全力抓好苏通大桥开工建设孕育的新机遇,瞄准上海重点招商,使上海的资金在通州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使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得益,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潜力。
第三,拓展服务门类,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社区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大量潜在的就业机会尚待开发。要拓展服务门类,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围绕人的需求,广辟商品配送、小区保洁、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家庭护理、维修保养等服务项目。要挖掘乡土特色,开发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亮点。服务门类的拓展,不能局限于本地、本市,眼光要放得远一点。菲律宾的保姆业非常红火,他们的保姆遍布世界各地。我们服务门类的拓展也要看得远一点,要认真研究上海等大中城市的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拓宽劳务输出门类,努力抢占特色劳动力市场的制高点。
此外,要加强小城镇对劳动力的承载功能。认真制定城镇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整体要求,建立市场化的投资机制,通过加大对城镇建设的投入,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加快发展一般建制镇,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使城镇真正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地,营造一批吸纳劳动力的大容量载体。
三、加强领导,切实营造发展劳动力经济的良好环境
发展劳动力经济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系统工程、全员工程、富民工程,全市上下要把它作为一项战略性产业来抓,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做到全面组织发动,全力推进提升。
1、切实转变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空间越来越大,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思维和方法来看待劳动力转移,而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创新劳动力经济理念。一要坚持观念创新。要不断拓宽就业视野,打破地域界限,统筹城乡就业,实行城乡互补。转变城市人只能在本城市就业的观念,不断拓宽外地市场。农民要克服“小富即安”、舍远求近等小农思想,努力创造条件逐步与农村“断奶”,从农民变成市民。用工单位要转变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等观念,更新用人观念,增强人才意识。二要坚持体制创新。多渠道、多形式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积极性,加快我市劳动力转移速度。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组织管理体制的创新,全面提高输出劳务的综合竞争力,抢占国内外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政府、社会的不同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在发挥市场调节、配置劳动力资源作用的同时,要重视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劳务输出上组织力度强、诚信度高、区域劳务协作关系网多、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优势,变散兵游勇为“编队转移”,实现成建制有序输出,避免无序、恶性竞争。三要坚持职能创新。市各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搞好培训服务、输出服务、管理服务、信息服务,不断提高组织服务水平。要象招商引资一样,农业、外经、劳动、教育等部门要走出去,包装、宣传、推销我市劳动力资源,宣传劳动力品牌和优势,强化与劳动力输入地的联合,通过洽谈与合作,建立劳动力培养和输出基地。
2、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大力发展劳动力经济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举措。劳动力经济的发展水平如何,是检验领导干部群众观念、责任意识强不强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工作中,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一般举措和一般效果,而应排查分析宣传到人,市场开拓落实到人,依据效果考核到人。为形成发展劳动力经济的整体合力,市成立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劳动力经济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这次会议的要求,明确职责,制订本部门、本单位发展劳动力经济的具体规划和措施办法。确保今后每年全市新增外出劳务2万人以上、完成输出劳务培训1万人以上,市内一线劳务培训2万人以上。工商、公安、税务、计生、劳动保障等部门在办理劳动力转移手续时要简化审批手续,按规定标准收费,取消各种不合理的费用,清除各种歧视性、限制性的就业准入规定,严格规范转移人员的流动就业证、暂住证、婚育证管理。外经部门要多方开拓市内外尤其是海外劳动力市场,努力形成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格局。建管部门要发挥劳动力转移主渠道作用,不断壮大通州建筑“铁军”。农林、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劳动力综合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全力推进通州劳务品牌战略。农工办要研究实施有效的措施,全面做好农村外出人员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金融部门要为劳动力输出及农民自主创业和返乡兴办实业所需资金提供贷款服务。各级、各部门和市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发展劳动力经济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培育创富典型的有效做法,以及相关部门打造劳务品牌的有力举措,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劳动力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继续深入开展“人人都来创造社会财富”主题活动,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创富意识。通过宣传引导,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开展这项工作对解决其就业、增加其收入、提高其素质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到创造社会财富、实现个人价值的活动中去。
3、强化目标考核。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要分别挂钩联系一个镇,至少承担该镇100个劳动力的转移任务。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要负责收集所在城市劳动力的需求情况资料,并积极提供信息,分别承担200个以上的劳动力转移任务。镇机关干部也要承担相关的包干任务,村定编干部要动员本村2个以上困难农户的劳动力向外转移。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是发展劳动力经济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将劳动力经济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专人负责,选用能力强的人主办劳动力经济的具体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加大对创业者、用工企业、中介机构、劳务组织的奖励力度,明年将表彰一批劳动力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同时对没有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累计递增和目标跟人的管理办法。
4、严格规范管理。市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市委宣传部、农工办、市劳动保障局、外经局、教育局、建工局、公安局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信息发布的管理,全市所有的劳务市场信息原则上要由有权部门审核后统一发布。全市的劳动力技能培训,由办公室扎口统一管理,分门别类把培训任务交给师资力量强的机构承担。凡经过培训的人员一律要由有权部门统一发证。劳务中介机构的许可登记和劳务经纪人职业中介资格的培训考核,也由办公室牵头。总之,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尽快开创我市劳动力经济的全新局面。
同志们,发展劳动力经济事关全局、影响深远。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以更开放的思想,更科学的方略,更有效的举措,使全市劳动力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全体人民快速富裕、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目标。
《全市劳动力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页)》来源于凹丫丫范文网,欢迎阅读全市劳动力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页)。
《全市劳动力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