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学校的基础,教师队伍建设除了提高业务素质,改善物质条件和加强科学管理、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任务要靠教师去完成。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日常接触的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而且还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重视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身体健康标准那样,明确、客观、容易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既要符合一般人心理健康的要求,又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
心理学家兰肯(Rankin.PT)提出,就心理卫生而言,优秀的教师应具备:1、喜欢儿童和青少年;2、自我调适良好,可为学生心理健康之表率;3、具有教育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4、明白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途经,并能应用不同的技术以了解儿童及青年的需要;5、能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6、能帮助各个学生满足其基本的情绪需要;7、能鉴定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使他们得到帮助。
我国心理学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
1、教师角色的认识,即对自己了解恰当并能愉快地接受自身职业,这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标准之一。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承认教师这种专业身份,并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应该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而教师的角色认识上的健康则表现在对教师价值观认识缺陷,即不能理解自身价值。不能接纳教师身份;对自身的优势认知不足,对教师工作存在自卑、气馁心理;对自身劣势的估计不足等等。
2、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这种环境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心活动背景。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是否乐观和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效果。
3、抗教育焦虑。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忍耐挫折和困难的考验等等都是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与此相反的便是教育焦虑的表现。能够忍受一定强度的焦虑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
4、教育独创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活动,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反过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独创性也成为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学生领导、家长以及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教育人际关系。
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能够适应发展、革新的教育环境,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积极改造不良环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当然,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但是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中,教师的情绪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与一般人一样,教师的情绪健康标志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活动有一定的起因。任何情绪、情感的产生与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原因引起。例如,自己教的学生获得省、市、甚至全国竞赛的好成绩,而引起欢乐的情绪;受到学生的尊敬,产生高兴的情绪;工作上的挫折可引起教师沮丧的情绪等等。
第二,情绪反应适度。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强度与情绪反应的强弱应呈现正比关系。例如,课堂上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使教师表现出不高兴,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如果学生不但自己不认真听课还影响别人听课,教师可能会发脾气,对其严厉批评等等。
第三,情绪稳定。一般来说,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人的情绪反应开始比较强烈,随时间的推移其反应逐渐减弱。如果一个教师情绪反应时强时弱,变化无常,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第四,心情愉快。愉快表示心身活动的和谐与满意,也表明人的心身处于一种积极的健康状态。如果一个教师经常情绪低落,秋眉苦脸,心情郁闷,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五,情绪自控。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理素质较差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首先也是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和矛盾的情况,但是多数的教师能够以其健康的活动使这些不满和矛盾得以升华和代偿,即使老师在热心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或体育活动中得到解决。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感到教师职业的重负,焦虑不安,对教育学生一点也不感兴趣等等。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 《浅谈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1561.html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任务要靠教师去完成。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日常接触的学生的影响是相当大。心理失调的教师,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而且还会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当一名好教师,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重视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像身体健康标准那样,明确、客观、容易掌握,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既要符合一般人心理健康的要求,又要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需要。
心理学家兰肯(Rankin.PT)提出,就心理卫生而言,优秀的教师应具备:1、喜欢儿童和青少年;2、自我调适良好,可为学生心理健康之表率;3、具有教育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4、明白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途经,并能应用不同的技术以了解儿童及青年的需要;5、能提供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围;6、能帮助各个学生满足其基本的情绪需要;7、能鉴定有严重问题的学生,并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使他们得到帮助。
我国心理学者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
1、教师角色的认识,即对自己了解恰当并能愉快地接受自身职业,这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标准之一。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承认教师这种专业身份,并愉快地接纳这一职业。应该有足够的职业自居心理,而教师的角色认识上的健康则表现在对教师价值观认识缺陷,即不能理解自身价值。不能接纳教师身份;对自身的优势认知不足,对教师工作存在自卑、气馁心理;对自身劣势的估计不足等等。
2、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这种环境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心活动背景。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是否乐观和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效果。
3、抗教育焦虑。遇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镇静,能忍耐挫折和困难的考验等等都是教师心理健康的表现。与此相反的便是教育焦虑的表现。能够忍受一定强度的焦虑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
4、教育独创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活动,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基础,反过来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独创性也成为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学生领导、家长以及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教育人际关系。
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能够适应发展、革新的教育环境,接受教育事业的新事物,积极改造不良环境,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当然,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但是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志中,教师的情绪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与一般人一样,教师的情绪健康标志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绪活动有一定的起因。任何情绪、情感的产生与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原因引起。例如,自己教的学生获得省、市、甚至全国竞赛的好成绩,而引起欢乐的情绪;受到学生的尊敬,产生高兴的情绪;工作上的挫折可引起教师沮丧的情绪等等。
第二,情绪反应适度。引起情绪反应的刺激强度与情绪反应的强弱应呈现正比关系。例如,课堂上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使教师表现出不高兴,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如果学生不但自己不认真听课还影响别人听课,教师可能会发脾气,对其严厉批评等等。
第三,情绪稳定。一般来说,接受一定的刺激后人的情绪反应开始比较强烈,随时间的推移其反应逐渐减弱。如果一个教师情绪反应时强时弱,变化无常,经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第四,心情愉快。愉快表示心身活动的和谐与满意,也表明人的心身处于一种积极的健康状态。如果一个教师经常情绪低落,秋眉苦脸,心情郁闷,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第五,情绪自控。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够自我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理素质较差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首先也是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和矛盾的情况,但是多数的教师能够以其健康的活动使这些不满和矛盾得以升华和代偿,即使老师在热心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或体育活动中得到解决。但是也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感到教师职业的重负,焦虑不安,对教育学生一点也不感兴趣等等。
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 《浅谈合格教师所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