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解决市民出行难、过街难、入厕难等日常生活问题。加快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用3年时间完成城区内尚存的500万平方米危房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群力新区开发力度,将其逐步建成绿色环保型居住区。规范和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建立廉租住房制度,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加强交通管理抓好“畅通工程”。
坚持环境优先,把城市建设的着力点转到提高环境质量上来。以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绿地、碧水、蓝天、安静工程。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城乡绿化,推进郊区森林、市区园林和沿江、沿河、沿铁路公路的绿色廊道建设,尽快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用3年时间完成太阳岛综合整治工程,达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基本标准。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努力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继续搞好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综合治理。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加快推进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确保3年内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切实搞好大气、噪声和危险废物的综合治理。
坚持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搞好城市经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广开城建投融资渠道。对可经营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公开对外招商,合理作价拍卖,盘活存量资产。积极采取BOT、TOT等方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积极性。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和运作方式,集中搞好大项目建设运营,全面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对城市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充分发挥土地资产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保证城市发展和大项目建设用地。加快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探索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运作的新路子。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
(七)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力争5年新增就业岗位40~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实现应保尽保。
实行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中的调控、引导和扶持作用,拓宽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域。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各项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广辟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业,力争三分之一的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中实现再就业。促进劳务输出,鼓励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力“进关南下”,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为“4050”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强政府的指导协调,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加快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市场功能,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使劳动保障职能逐步延伸到街道(乡镇)和社区。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培训。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仲裁和协调制度。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切实保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城市“低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保障对象补助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多渠道筹集和管理好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重视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的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和供暖等问题。在试点的基础上,5年内农民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制度的乡镇覆盖面达到100%。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通过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形成三个文明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实现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的有机结合,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使之更好地成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形式,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大力加强法制建设,逐步把各项事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坚决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和作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进一步提高司政水平。深化司法改革,强化司法监督和制约,防止滥用职权,惩治司法腐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干警素质。切实加强企业、学校、社区、农村法治化管理达标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工作。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教育人民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城市社区“两校一室”和农村“一校两室”建设,争取在5年内建成覆盖全市的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途径,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大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的新形象。要着力塑造“公仆形象”、“窗口形象”、“市民形象”、“环境形象”和“开放形象”,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公民道德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保持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深化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国民教育体系。积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改进职业教育,加强高等教育,加快推进网络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大力提倡终身教育观念,努力创建学习型城市。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实施“专利推进工程”,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进一步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围绕全市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创新理论成果,提供理论支持。不断加强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创造性地做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各项工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突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者队伍。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努力吸引各类人才到我市工作或以多种方式支持我市的发展。发展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把握正确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深入挖掘我市特色文化资源,努力创作生产一批具有地方特点和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文化产品。以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开发冰雪文化,努力挖掘和展现移民文化、北方民俗文化和金源文化中的积极内涵。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调控适度、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文化市场,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确立优先发展的主导性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支柱产业,创造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办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继续积极申办冬季奥运会,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扩大文化公益事业规模。
大力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强化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并纳入财政战略管理序列,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五)加强综合治理,确保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实施警民打防工程,优化整合警力,挖掘社会资源,加强社区防范力度,健全严密防控网络,完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建立党政齐抓共管、警民联手打防、公众参与支持的新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打防结合、预防在先、控制到位、打击有力的治安管理新格局。
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认真落实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责任。按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属地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重视信访工作,准确把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避免矛盾扩大和激化。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开展同“×××”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确保实现三年教育转化目标。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有力地震慑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和情报窃密活动。加强党对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搞好民兵预备役建设。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党。必须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大兴学习之风,努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在全市兴起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切实提高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质量,克服以干代学、浅尝辄止等不良倾向,不断增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作学习的表率,完整、系统、准确地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最大的危机是观念落后,最大的危险是固步自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实践问题。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衡量一切,进一步冲破传统体制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集体
大力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用发展衡量实绩,凭实绩任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要注意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高知识层次、懂专业、会管理的干部。要继续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要特别注重选好配强“一把手”。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的同时,注意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政策问题,既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要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既要重视选拔高知识层次人才,又要注意选拔那些通过刻苦自学、长期积累、确有真才实学的干部。我们绝不能让那些走门子、搞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人得到提拔;绝不能让那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虚假政绩的人得到重用;也绝不能让那些不跑不要、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并取得实绩的人心灰意冷。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活 《在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1665.html
坚持环境优先,把城市建设的着力点转到提高环境质量上来。以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绿地、碧水、蓝天、安静工程。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搞好城乡绿化,推进郊区森林、市区园林和沿江、沿河、沿铁路公路的绿色廊道建设,尽快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用3年时间完成太阳岛综合整治工程,达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基本标准。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努力为市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继续搞好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综合治理。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加快推进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确保3年内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70%以上。切实搞好大气、噪声和危险废物的综合治理。
坚持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搞好城市经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广开城建投融资渠道。对可经营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评估,公开对外招商,合理作价拍卖,盘活存量资产。积极采取BOT、TOT等方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积极性。改革城建投融资体制和运作方式,集中搞好大项目建设运营,全面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和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对城市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充分发挥土地资产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保证城市发展和大项目建设用地。加快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探索市场化、多元化、产业化运作的新路子。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
(七)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机制。力争5年新增就业岗位40~5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和失业保险金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实现应保尽保。
实行积极的促进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中的调控、引导和扶持作用,拓宽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域。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各项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广辟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在扩大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业,力争三分之一的下岗失业人员在社区中实现再就业。促进劳务输出,鼓励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力“进关南下”,到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就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为“4050”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加强政府的指导协调,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加快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强化市场功能,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使劳动保障职能逐步延伸到街道(乡镇)和社区。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以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职业培训。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仲裁和协调制度。加强劳动监察工作,切实保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城市“低保”工作,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保障对象补助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多渠道筹集和管理好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重视解决城市特殊困难家庭的住房、子女就学、医疗和供暖等问题。在试点的基础上,5年内农民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制度的乡镇覆盖面达到100%。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通过发展经济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四、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形成三个文明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工作格局,实现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的有机结合,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依法治市水平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和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使之更好地成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形式,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贯彻依法治国方略,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大力加强法制建设,逐步把各项事业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坚决维护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和作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进一步提高司政水平。深化司法改革,强化司法监督和制约,防止滥用职权,惩治司法腐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高政法干警素质。切实加强企业、学校、社区、农村法治化管理达标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工作。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人心、教育人民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城市社区“两校一室”和农村“一校两室”建设,争取在5年内建成覆盖全市的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途径,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活动,大力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的新形象。要着力塑造“公仆形象”、“窗口形象”、“市民形象”、“环境形象”和“开放形象”,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公民道德素质和群众生活质量。加强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提高全市人民科学文化素质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保持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深化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努力构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国民教育体系。积极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改进职业教育,加强高等教育,加快推进网络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大力提倡终身教育观念,努力创建学习型城市。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实施“专利推进工程”,培育和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进一步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围绕全市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创新理论成果,提供理论支持。不断加强科普工作,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创造性地做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各项工作。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突出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大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者队伍。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努力吸引各类人才到我市工作或以多种方式支持我市的发展。发展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四)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把握正确方向,发展先进文化。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深入挖掘我市特色文化资源,努力创作生产一批具有地方特点和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文化产品。以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自身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开发冰雪文化,努力挖掘和展现移民文化、北方民俗文化和金源文化中的积极内涵。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调控适度、灵活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进一步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文化产业政策,规范文化市场,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实力。确立优先发展的主导性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较大影响的文化支柱产业,创造知名文化品牌。努力办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和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继续积极申办冬季奥运会,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知名度和影响力。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扩大文化公益事业规模。
大力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积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强化公共财政应急反应机制并纳入财政战略管理序列,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
(五)加强综合治理,确保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加强协调配合,抓好基层基础工作,建立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工作机制。大力实施警民打防工程,优化整合警力,挖掘社会资源,加强社区防范力度,健全严密防控网络,完善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打击犯罪。建立党政齐抓共管、警民联手打防、公众参与支持的新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打防结合、预防在先、控制到位、打击有力的治安管理新格局。
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认真落实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工作责任。按照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属地化管理的要求,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重视信访工作,准确把握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及时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避免矛盾扩大和激化。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教育,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严防重大事故发生。
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开展同“×××”等邪教组织的斗争,确保实现三年教育转化目标。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有力地震慑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渗透和情报窃密活动。加强党对人民武装工作的领导,搞好民兵预备役建设。
五、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党。必须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的建设,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坚定不移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大兴学习之风,努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在全市兴起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切实提高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质量,克服以干代学、浅尝辄止等不良倾向,不断增强全市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作学习的表率,完整、系统、准确地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最大的危机是观念落后,最大的危险是固步自封。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和回答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实践问题。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衡量一切,进一步冲破传统体制和陈旧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各级领导集体
大力选拔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用发展衡量实绩,凭实绩任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业、能干成事业的干部选拔进各级领导班子。要注意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高知识层次、懂专业、会管理的干部。要继续做好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要特别注重选好配强“一把手”。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的同时,注意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政策问题,既要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又要充分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既要重视选拔高知识层次人才,又要注意选拔那些通过刻苦自学、长期积累、确有真才实学的干部。我们绝不能让那些走门子、搞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人得到提拔;绝不能让那些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虚假政绩的人得到重用;也绝不能让那些不跑不要、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并取得实绩的人心灰意冷。
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活 《在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