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在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查。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是我市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奋斗。
一、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世纪交替的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委的各项战略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妥善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诸多矛盾,战胜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保持了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整体素质有所提高,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从1997年到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由746.2亿元增加到1232.1亿元,年均增长11.2%,超过同期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由763.6亿元增加到1167.0亿元,年均增长15.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42.7亿元增加到316.2亿元,年均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39.6亿元增加到559.3亿元,年均增长10.5%;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63.5亿元增加到117.9亿元,年均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由159.5亿元增加到361.1亿元,年均增长17.8%。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各种要素市场健康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国有企业资本比重进一步下降,国有经济的效益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新一轮土地承包和税费改革为重点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基本完成了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流通、外贸、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城市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200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46亿美元,分别是1997年的1.2倍和1.4倍。“哈洽会”成交额逐年递增,2002年第13届“哈洽会”成交额达17.2亿美元。冰雪旅游成为世界级知名品牌,旅游外汇收入达7572万美元,是1997年的2.2倍。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0亿元,新建和改造道路条,新建桥梁46座,新增道路总面积达533.6万平方米,机场高速路、二环快速干道等一批重点路桥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治理污染企业525家,园林绿地面积达到5258公顷,是1997年的1.34倍;兴建了一批展示城市特色的广场和景观区;水、电、气、热和邮政、通讯等设施建设全面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城乡规划体系,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开展了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新形象活动,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政务、厂务、村务、社区事务公开逐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加大地方立法和依法行政力度,依法治市水平不断提高。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深入开展与“×××”邪教组织的斗争,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党管武装,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坚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被国家授予“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文化、体育、卫生事业日益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果明显。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三条保障线”得到落实,五年共有23.4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2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
04元,比年增加2770.4元,年均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77.2元,比1997年增加278.5元,年均增长2?1。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10.07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19.04平方米。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和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管理工作制度,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顺利完成区、县(市)党委换届工作。农村、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积极开展发展新党员和党员教育工作,党员队伍进一步扩大,素质进一步提高。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的结果,是驻哈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哈尔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与国内同类先进城市相比,发展相对滞后、改革步伐不快、开放程度不高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城市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仍然比较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治安形势还比较严峻;一些干部的思想不够解放,精神不够振奋,作风不够扎实;经济发展环境亟待改善和优化;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不尽人意;一些领域的腐败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都需要我们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是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科学的时代精神审视哈尔滨的历史方位、确定正确发展思路的先导,是全市干部群众勇于冲破陈旧观念和传统体制的束缚,敢闯敢试、创新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滞后是我市最突出的矛盾。抢抓一切机遇,创造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良环境,形成方方面面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合力,扭住发展不放松,是全市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群众满意是最高标准。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城市就业等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诚心诚意为最广大群众谋利益,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努力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新世纪哈尔滨人的新形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努力做到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以改革和发展确保社会的长期稳定,是我们必须长期遵循的一项基本方针。
必须始终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方法,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市委在全市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大力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是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根本保证。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带领948万哈尔滨人民谱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壮丽篇章,是时代赋予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庄严使命。新世纪的头二十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经济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国际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增强,制造业重心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正在形成。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为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我国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化,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济建设正在步入新的发展高潮期。国家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为哈尔滨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新的机遇伴随着新的挑战。世界上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加剧,国内各地区间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用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科学地谋划我们的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科教兴市、改革推动、开放牵动、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和申奥带动战略,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共同进步,把哈尔滨建设成国家机械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工业及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基地,东北亚重要的经贸中心和世界冰雪旅游名城,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按照这个总体思路的要求,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
———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00亿元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500美元,提前五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基本实现工业化。形成优势突出、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机制完善、开放有序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基础完备、风格独特的都市框架体系;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社会更加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地方法规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体现地方特点的教育、科技、文化创新体系及医疗卫生、全民健身体系得以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得以有效发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
———人口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总之,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会使哈尔滨成为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一座北方名城,并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打下坚实基础。这一目标,符合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符合哈尔滨的市情和改革发展实际,符合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和根本利益。
本次党代会后的五年,是我市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经过五年的努力,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2150亿元,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五年年均增长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00美元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4000元,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5平方米,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基本建成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型园林城市。与之相适应,全市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上一个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要取得明显的新进步。
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必将迎来哈尔滨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跨越。一个世纪前,哈尔滨在历史风云的交汇中形成一座近代城市,产生了工业化的最初萌芽,却沦为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半个世纪前,回到人民怀抱的哈尔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哈尔滨又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这是一幅“最新最美的画图”,是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我们坚信,只要牢牢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抓住新世纪头二十年 《在市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