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素质教育观,达成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我国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要全面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推行素质教育。其中,加强美育工作,让学生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审美情操,是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对美育的任务和作用就有过精辟论述。中国的孔子将“乐”列为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教)中的一种,并对其多种社会功能作过详细分析。稍后的荀子也强调艺术具有“美人”、“美俗”,即培养人才、移风易俗的巨大作用。十八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美学家席勒第一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系统地阐述了美育问题,并把美育看作是培养新人和变革社会的有力手段。本世纪初,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主张通过美育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高尚纯洁的习惯。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对美育的高度重视。
谨此,遵循素质教育观,我就语文教学与美育目标的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联系,试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把握语文教学与美育内涵的联系,突出美育的作用
首先,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美育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语文。我们通常说的“语文”,就是指语言和文字,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过程也就必然包含着美育任务的完成。比如:在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时,教师通过字、词、句、等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字形的匀称、字音的圆润、字义的丰富、词汇的准确细腻、句子结构的严密精炼等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语的美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中有序地提高其审美能力。
同时,美育也影响着语文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语文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技巧性的练习,更不是一种单调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而是具有情感性、意境性、形象性与美的因素。教师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课中包含的美的因素,使学生将对美的热爱、追求同对语文的兴趣、爱好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感到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可以获得心理上、精神上一种特殊的愉悦、美感而乐此不疲,在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之中促成教学相长的动力。
那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丰富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美育体现在通过语言文字所表现的自然美上。大自然既是人类劳动的对象,也是人类审美的对象,它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写作素材。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等体裁中有不少关于自然环境的生动描写,比如:《雨中登泰山》、《荷塘月色》、《沁园春·雪》、《幽深秀丽的巫峡》等。这些通过描绘表现出来的自然景观,是经过作家的审美而创造出来的,它比单纯以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形式取胜的现实自然美更为精致、细腻、完美,因而更富有感染力。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自然美,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操。
2、美育体现在通过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社会美上。社会美又称社会生活美(现实美),它包含两种基本方式:扬美与抑丑,即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歌颂、扶持和对假、恶、丑的揭露、抨击。
语文教学中,社会美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公德是最突出的表现。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英勇斗争,甚至为之献身,他们的爱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尊心,以立志振兴中华,投身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具以上代表性的范文有《开拓中国的现代化》、《李肇星义正词严驳“铁嘴”》、《军刀》、《微型作品两篇》等。
3、体现在艺术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和语言美多个方面。语文知识的艺术美,是上述自然美与社会美在作品中的“立体化”反映。具体表现在作品中有血有肉、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情景交融、绘声绘色的意境,完整有序、主题明确的结构与个性鲜明、准确精妙的语言运用等等多个方面。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艺术美。可以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有序提高对美的鉴赏、分析、判断、思维等综合能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美育的效果。
二、把握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特点与美育目标的联系,准确拟订美育目标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科教学的共同职责。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同其他学科的美育之间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从以上本人对“语文美育内涵”的体会中,可以归纳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美育的情境性三个方面。
为此,遵循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高尚的审美情操”这一美育宗旨,从语文教学的美育特点中联系学生的生活情趣与心理特质,有的放矢拟订目标为:
&n 《遵循素质教育观,达成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1735.html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审美教育,对美育的任务和作用就有过精辟论述。中国的孔子将“乐”列为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教)中的一种,并对其多种社会功能作过详细分析。稍后的荀子也强调艺术具有“美人”、“美俗”,即培养人才、移风易俗的巨大作用。十八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美学家席勒第一次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系统地阐述了美育问题,并把美育看作是培养新人和变革社会的有力手段。本世纪初,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主张通过美育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高尚纯洁的习惯。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对美育的高度重视。
谨此,遵循素质教育观,我就语文教学与美育目标的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联系,试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把握语文教学与美育内涵的联系,突出美育的作用
首先,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语言是人们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人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基础。美育离不开语言,也离不开语文。我们通常说的“语文”,就是指语言和文字,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过程也就必然包含着美育任务的完成。比如:在教学语文基础知识时,教师通过字、词、句、等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对字形的匀称、字音的圆润、字义的丰富、词汇的准确细腻、句子结构的严密精炼等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语文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汉语的美的认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中有序地提高其审美能力。
同时,美育也影响着语文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语文教学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技巧性的练习,更不是一种单调枯燥的机械性训练,而是具有情感性、意境性、形象性与美的因素。教师就要充分发掘语文课中包含的美的因素,使学生将对美的热爱、追求同对语文的兴趣、爱好和谐地统一起来,使学生感到通过语文课的学习可以获得心理上、精神上一种特殊的愉悦、美感而乐此不疲,在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之中促成教学相长的动力。
那么,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丰富内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美育体现在通过语言文字所表现的自然美上。大自然既是人类劳动的对象,也是人类审美的对象,它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无比丰富的写作素材。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散文、诗歌、小说等体裁中有不少关于自然环境的生动描写,比如:《雨中登泰山》、《荷塘月色》、《沁园春·雪》、《幽深秀丽的巫峡》等。这些通过描绘表现出来的自然景观,是经过作家的审美而创造出来的,它比单纯以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形式取胜的现实自然美更为精致、细腻、完美,因而更富有感染力。这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自然界的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自然美,这不仅可以使他们开拓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操。
2、美育体现在通过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社会美上。社会美又称社会生活美(现实美),它包含两种基本方式:扬美与抑丑,即对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歌颂、扶持和对假、恶、丑的揭露、抨击。
语文教学中,社会美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公德是最突出的表现。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志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英勇斗争,甚至为之献身,他们的爱国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自尊心,以立志振兴中华,投身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作用。具以上代表性的范文有《开拓中国的现代化》、《李肇星义正词严驳“铁嘴”》、《军刀》、《微型作品两篇》等。
3、体现在艺术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和语言美多个方面。语文知识的艺术美,是上述自然美与社会美在作品中的“立体化”反映。具体表现在作品中有血有肉、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情景交融、绘声绘色的意境,完整有序、主题明确的结构与个性鲜明、准确精妙的语言运用等等多个方面。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艺术美。可以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有序提高对美的鉴赏、分析、判断、思维等综合能力,在“润物细无声”中达成美育的效果。
二、把握语文教学中美育的特点与美育目标的联系,准确拟订美育目标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科教学的共同职责。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同其他学科的美育之间既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从以上本人对“语文美育内涵”的体会中,可以归纳出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美育的情境性三个方面。
为此,遵循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高尚的审美情操”这一美育宗旨,从语文教学的美育特点中联系学生的生活情趣与心理特质,有的放矢拟订目标为:
&n 《遵循素质教育观,达成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