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主题班会
设计思路:吸烟有害,拒绝吸烟,劝阻吸烟,共创无烟世界。
准备工作:
1、 开班委会:确定主持人、班会程序等。
2、 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方法完成两项任务:
(1)搜集:上互联网查询有关全劝阻青少年吸烟的信息与资料
(2)调查:在互联网上调查表调查学生老师家长对青少年吸烟的看法
3、宣传
班会程序:
第一部分 引子
主持人: 《青春无烟更亮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首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参加班会的各位领导、老师和来宾们。现在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听说有几位学生偷偷吸烟,瞧,老师正在查问呢。
小品《你吸烟了吗?》(表演者:叶晶 黄启宇 谭寅虎 朱亚康 叶晶 李忱忱)
班主任听说有四个学生吸烟,就分别找他们谈话。
老师:“你吸烟吗?”
学生A:“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说着老师递过薯条。
学生A自然地伸出两个指头……
老师:“吸烟吗?”
学生B:“不吸。”
“那吃根薯条吧。”
学生B小心地接过薯条,心中暗暗感激学生乙(幸好早有预备)。
老师:“不蘸点番茄酱吗?”
学生B一不留神将酱蘸多了,便开始往碗里弹……
老师:“吸烟吗?”
学生C:“不……吸……”
(学生C吃完薯条已是汗流浃背,感觉如履薄冰)。
学生C:“谢谢……老师……没事的话我先回去了。”
老师:“你不给你同学带根吃吗?”
学生C:“谢谢老师。”说着把薯条放在耳朵上……
老师:“吸烟吗?”
学生D:“不吸”
(总算把薯条安心放在口袋里……)
学生D转身想走,老师突然喊到:“校长来了!”
只见学生E慌忙把薯条从口袋里拿出来放到地上使劲地踩……
主持人:大家说,他们究竟有没有吸烟?让我来问问他们为什么要吸烟。
主持人采访这4位同学,为什么吸烟?原因:酷,有气派,好奇。投影照片,取自《上海教育》的《请勿如此扮酷》。学生(争相)发言:吸烟究竟酷不酷?
第二部分 现状堪忧 心理复杂
主持人:青少年吸烟的现状究竟如何,下面请调查小组向大家介绍他们的调查结果。
[学生发言]我们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学生吸烟率为22.5%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对天津、山东、重庆、广东4个省市的200所中学的11957名13岁~15岁的中学生进行了青少年与烟草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是:现在我国中学生初次吸烟的年龄是10.7岁,比六七十年代的调查结果早了2.3岁。中国20%以上的初中生尝试过吸烟,其中32.5%的男生和13%的女生尝试过吸烟,总吸烟率为22.5%,其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说他们在1周内至少有1天会吸烟。
主持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青少年吸烟情况这么严重呢?下面请另一调查小组作介绍。
[学生发言]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的张建奇副教授认为学生吸烟多为心理因素所致。一方面,当前未成年人接受信息面广,可塑性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影响,电视、电影等音像制品中出现主人公吸烟镜头的频率非常高,模仿心理使他们很容易将看到的影像作为平时行为的标准。另一方面,渴望独立、早日成熟的心态也使得孩子们以吸烟的方式证明自己已长大成人,加之逆反心理的驱动使得在校生吸烟的比率不降反升。
[学生发言]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剖析
1.时髦心理 认为吸烟是一种时髦,不吸烟就会落伍,只有加入吸烟队伍,才能赶上“时代潮流”。
2.好奇心理 青少年好奇心强,许多事都想试一试,体验一下。见别人吞云吐雾,悠游自在样,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赛过活神仙”的味道。
3.模仿心理 青少年模仿心理强,见影视剧中正面人物在思考问题、拟定作战计划、制定侦破方案时都在抽烟,自己在模仿抽烟时,心理上使自以为自己也是“英雄人物”。
4.社交心理 “烟酒不分家”、“烟酒铺路”的现象影响着青少年,使他们认为“现在吸烟,是将来社会作准备”。
5.环境心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与吸烟者接触、交往,自己不吸,岂不“寒酸”?老是抽“伸手牌&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