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论文 >> 正文

跨世纪的任务


步提高。因此,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阶段,需要将整 体规划与分层次要求科学地结合起来,保证两课的总体目标一以贯之。
    原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在现行两课教学大纲基础 上,根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分别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 目标的总体思路,并具体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再划分为一、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年级三段;七至九年级( 即六三学制初中一至三年级)一段;共四个教育教学阶段。整体规划教学内容体系,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整体 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以下几点。
    1.小学重点进行以“五爱”为中心内容的公民道德品质教育。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确定小学思想品德 课一、二年级和三至五年级的章节题目,以清晰地反映“五爱”教育在两个年级段中的循环上升、逐步提高的 过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解决现行品德课教学中内在体系不清的问题。六年级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 活、社会公共生活和国家民族生活等方面,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五爱”为基本要求的思想品德教育。通过典型 事例具体指导学生分辨社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道德现象的是与非,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小学阶段的“爱社会主 义教育”是与“爱祖国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小学阶段的“热爱共产党”的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它是通过讲 述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进行的。
    2.初中重点进行公民的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社会发展常识教育和我 国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对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情况能 够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树立起社会责任感。
    3.高中重点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 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为他们成为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这次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改革的意义和特点
    当前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调整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改革。建国以来,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 思想政治课大约每隔五六年调整一次。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之所以更新较快,是由这两门 课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即由这两门课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 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 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这两门课 更直接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性质,需要更直接地更及时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意志与要求。
    回顾历史,两课适应形势变化,更新较快的特点比较明显。建国初期,教育部1950年颁布的《中学暂行教 学计划》(草案)确定,全国中学各年级按老解放区的经验均设置政治科目的课程。1957年正式规定了各年级 的课程设置以及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要点。这以后又按照教育部先后颁发的教学大纲和教 学计划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方案。截至“文革”前,中学思想政治课共设了22种课名。“文革”后,教育部总 结了我国开设思想政治课20年的情况,提出了改革和加强中学政治课的意见,把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基本稳定在 《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史》《法律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等5种课程。1986年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原国家教委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改革学校思 想品德课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精神,决定再增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和《政治常识》两门课。 《法律常识》不再单独设课,而是采取相对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在各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有机渗透法律常 识内容。为适应这个变化,特将初一的课程改名为《公民》。同时,高中一年级在保留原《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中有关方法论的内容的情况下,增加了人生观的教育内容,并将课名改为《科学人生观》。1992年,国家教 委分析研究了多年来思想政治课分列课名设置课程的利弊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决定今后各年级不再分列课名, 统称《思想政治》,以利于综合考虑教学内容。
    从1995年开始的这次调整,是改革开放以来多次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次。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
    1.它是回答历史新课题的一次尝试。这次改革是在新形势下,中央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更明确的意见之后 进行的。1994年8月3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布了《若干意见》。这个《若干意见》总结了以往的德育经验,根据新形 势的要求,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出纲领性的意见。指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面临的“五个如何”的历史 新课题,是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问题。因此,这次“两课 ”的调整对在课程内容中渗透“五个如何”的教育作了积极的探索,是一次回答德育历史新课题的尝试。
    2.它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这次调整恰逢世纪之交,历史赋予它跨世纪的意义。《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要 编写相对稳定、具有规范性的教材。现在编写的教材,按进度到全国铺开使用时,实际上已是下世纪。它是为 下一世纪初的中小学生编写的,是要把他们培养成适应21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 说,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调整和教授承担着跨世纪的重任。
    原国家教委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品德)课课程标准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若干意见》 确定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品德)课要重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任务”,1995年3月国家教委正式委 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助基础教育司开展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调整工作。同年4月成立了小学思想品德课和 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小组,拉开了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课改革的序幕。1995年12月20日, 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教基[1995]23号),把制定《九 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与《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作为落实《 若干意见》的一项重要措施。当时课程标准编写组有19人,集中了各方面的专家。工作程序大致分三步:先整 体确定教学内容结构;然后拟定各年级教学内容要点;最后将要点转化为课程标准。工作中,编订小组多次直 接听取原国家教委领导和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政治学科审查委员的意见,广泛征求了各省、市、区教育行政 部门、思想政治课教师、教研员的意见,并专门听取了各省、市、区党委宣传部和人大、政协的意见。
    原国家教委领导对“两课”的调整工作都十分关心,给予指导。从原教委领导对九年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 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点的批示中,可以领会到一些重要精神。朱开轩同志有以下四点批示。1.这项工作十 分重要,拟抓紧,但又需仔细沉着。2.主要是把体系先理顺,力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大学、高中及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要相互衔接好。总的讲应当少而精,有些要深入(高年级),有些不强调深入(低年级)。3.义务 教育阶段的大纲内容标题一样,可能会重复,希望由浅入深。4.教师要培训好,课程观点要靠他们把关。柳斌 同志的批示,讲了具体意见:劳动观点、爱惜劳动成果及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等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要 有所安排,爱护公共财物也要有所体现;公民的义务要加强。周远清同志批示两点意见:1.小学的思想品德课 要寓教于故事中,高年级可多讲史实;2.要有实践观点,日本的中小学都有学军学农。原教委领导就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批示的意见,对做好这次“两课”调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次思想政治(品德)课改革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这次改革的基本原则非常明确,突出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这次改革的原则是:根据中央《若干意见》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符合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教育要求、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为目标,以两课教学大纲和多年教学实践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公民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初 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2.这项改革采用了课程标准。以往课程都用教学大纲,这次采用课程标准,对指导教学和教材编写更加具 体、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是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现行教学大纲不能对教学内容提出具体的 目标要求,不能对每个教学内容要点讲授到什么程度提出具体标准;课程标准则是从确定教学内容讲什么和讲 到什么程度的要求上规范教学的,因此优于现行教学大纲。世界上多数国家使用课程标准。目前中小学其它各 科都沿用教学大纲,但同意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采用课程标准。因为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体现了和教学大 纲的区别

跨世纪的任务(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12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班主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