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品德 - 将深度学习贯穿于高中政治课堂
习者意识到要在学习中求发展。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研究高考大纲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逐一过关,并通过组织、解释、评价、分析和综合信息,在各知识点之间产生关联,同时把课本上的重点事实资料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结合起业,学会用书本知识来分析、解释社会现象。也就是把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明理”的境界。
深度学习,正如Barbara Cambridge所描述的,包括反思,是不断发展的、综合的、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深度学习,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注重系统性、反思性学习,强调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起到点燃学生思想火花的作用。
把深度学习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师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示范作用,笔者以为具体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注重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以经济常识学习为例,应该让学生把握一个学科思想——效益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条主线,而效益是它的灵魂。这就引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一系列的联系: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宏观调控,整个经济常识可以用经济效益构建一个知识网络。
学习哲学常识就应该把握一种“方法论”思想,也就是所有的哲学观点和原理,都是为最后的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服务的。所以,这几年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怎么办”了。在这里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线,“方法论”思想是它的灵魂。
从分析具体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这里我们以“三农”问题为例,对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我们可以从经济常识来分析,这里面涉及到了价值规律问题。在农村有些农民缺乏经济头脑,大部分人不了解价值规律,更不知道去利用价值规律,所以他们总是等别人尝到了甜头之后,才一哄而上,结果导致市场上同类产品供过于求,于是又一哄而下,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他们总是赶不上趟,常常是增产而不增收,这也正是中国农民勤劳而不富有的一个致命的原因。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我们还可以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党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这里面具体又涉及到了生产力状况、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问题。
从哲学常识的角度,我们可以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从而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政治常识的角度,我们可以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我国的国体、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知识。
综上所述,依托“三农”,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通过纵向或横向联系,构建成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当然横向还可以与地理知识联系,纵向也可以与历史知识联系,我就不再举例了。
二、善于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
深度学习提倡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通过这种批判性思考,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并达到解决复杂问题和情景的目的。
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教材观点是二者成反比。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遇到的事实却不象那么回事。比如粮食价格,虽然我国粮食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提高了好几倍,粮食的价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有上涨的势头;还有“天价月饼”等给我们的表象是价格严重偏离了价值。是不是课本出现了错误?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带着这些问题,深度学习就要求我们善于调动过去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另外,还会促使我们去查资料,或者从生活当中找出证据。然后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比如刚才所说的粮食涨价,可能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数量的剧增,可耕地面积锐减,如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建筑、修路用地和土地荒漠化等。饲养业的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大量用粮。农民种地的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再加上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等原因,所以粮食的 《政治-思想品德 - 将深度学习贯穿于高中政治课堂(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184.html
学习者只是学习,没有任何关于学习目的的反思。
学习者开始对课程内容感兴趣。
学习对于工作有过度的压力和忧虑。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研究高考大纲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逐一过关,并通过组织、解释、评价、分析和综合信息,在各知识点之间产生关联,同时把课本上的重点事实资料和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结合起业,学会用书本知识来分析、解释社会现象。也就是把知识点“穿成线,连成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这个基础上,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达到“明理”的境界。
深度学习,正如Barbara Cambridge所描述的,包括反思,是不断发展的、综合的、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深度学习,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注重系统性、反思性学习,强调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学习的帮助者的角色,起到点燃学生思想火花的作用。
把深度学习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师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和示范作用,笔者以为具体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注重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以经济常识学习为例,应该让学生把握一个学科思想——效益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条主线,而效益是它的灵魂。这就引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一系列的联系:商品,货币,价值规律,宏观调控,整个经济常识可以用经济效益构建一个知识网络。
学习哲学常识就应该把握一种“方法论”思想,也就是所有的哲学观点和原理,都是为最后的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服务的。所以,这几年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怎么办”了。在这里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主线,“方法论”思想是它的灵魂。
从分析具体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这里我们以“三农”问题为例,对于“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我们可以从经济常识来分析,这里面涉及到了价值规律问题。在农村有些农民缺乏经济头脑,大部分人不了解价值规律,更不知道去利用价值规律,所以他们总是等别人尝到了甜头之后,才一哄而上,结果导致市场上同类产品供过于求,于是又一哄而下,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他们总是赶不上趟,常常是增产而不增收,这也正是中国农民勤劳而不富有的一个致命的原因。
从经济常识的角度,我们还可以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党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这里面具体又涉及到了生产力状况、所有制结构、分配方式、产业结构、农业结构、产品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问题。
从哲学常识的角度,我们可以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从而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从政治常识的角度,我们可以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四中全会、我国的国体、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等知识。
综上所述,依托“三农”,我们就可以把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通过纵向或横向联系,构建成一棵枝繁叶茂的知识树。当然横向还可以与地理知识联系,纵向也可以与历史知识联系,我就不再举例了。
二、善于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
深度学习提倡一种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大胆质疑的精神。通过这种批判性思考,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并达到解决复杂问题和情景的目的。
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之间,教材观点是二者成反比。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遇到的事实却不象那么回事。比如粮食价格,虽然我国粮食生产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以前提高了好几倍,粮食的价格不但没有降低反而还有上涨的势头;还有“天价月饼”等给我们的表象是价格严重偏离了价值。是不是课本出现了错误?二者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带着这些问题,深度学习就要求我们善于调动过去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另外,还会促使我们去查资料,或者从生活当中找出证据。然后对这些证据进行分析和整理。
比如刚才所说的粮食涨价,可能的影响因素有:人口数量的剧增,可耕地面积锐减,如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建筑、修路用地和土地荒漠化等。饲养业的发展,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大量用粮。农民种地的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再加上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等原因,所以粮食的 《政治-思想品德 - 将深度学习贯穿于高中政治课堂(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