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于全球化肇端的时间,迄今并无十分一致的看法,但却没有人能够否定近二十年来、尤其是冷战终结以来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社会所造就的巨大影响。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伴之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骤临,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必须做到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发生深刻变化、政治需求与政治参与扩大的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做到对社会民众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这些新的变化,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能否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因此,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系列新变化,导致一些人对诞生于革命年代的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产生困惑甚至怀疑。对此,我们固然可以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意义或独创性的内容来回应前述的困惑。譬如说,从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方面,来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这种回应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由于这个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带来的,因此,还必须把握变动中的现实,理解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找准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在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衡量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尺度,并在理论上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之联系,从而明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旗帜上永不褪色的内容。
一、现实与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开放的理论与变动的实践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当代中国现实,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面对这些深刻变动中的现实,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恒久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而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显然,这两个时代是不能也是无法割裂的,后者是前者历史演绎的必然结果。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毛泽东思想连接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深刻分析近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包括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道路、步骤、前途等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又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处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领导人民所取得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促进了时代主题本身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从而迎来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与战争而生的,而恰恰是为了消除战争、进而实现和平与促进发展而生的。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民富国强,正是这一理论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除了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国的理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国家的现代化有关,至今
(二)毛泽东思想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网络的普及导致强势国家、民族与政治团体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辐射效用剧增。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难看出,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在现时代仍然没有终结。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毛泽东思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拒斥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与“衰败化”的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而成功地阻断了近代以后“中国被边缘化”进程,推动它由被动卷入现代化向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转变;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关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体现出积极的开放姿态与包容精神。因此,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72319.html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这些新的变化,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能否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因此,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系列新变化,导致一些人对诞生于革命年代的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产生困惑甚至怀疑。对此,我们固然可以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意义或独创性的内容来回应前述的困惑。譬如说,从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方面,来阐述毛泽东思想的价值,这种回应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由于这个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带来的,因此,还必须把握变动中的现实,理解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找准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在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衡量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尺度,并在理论上厘清毛泽东思想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之联系,从而明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旗帜上永不褪色的内容。
一、现实与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开放的理论与变动的实践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当代中国现实,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面对这些深刻变动中的现实,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恒久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而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显然,这两个时代是不能也是无法割裂的,后者是前者历史演绎的必然结果。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毛泽东思想连接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深刻分析近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包括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道路、步骤、前途等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又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实践证明,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处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领导人民所取得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促进了时代主题本身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从而迎来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与战争而生的,而恰恰是为了消除战争、进而实现和平与促进发展而生的。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民富国强,正是这一理论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除了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国的理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国家的现代化有关,至今
仍然发挥着指导作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将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可见,时代主题的变化,不仅不会导致毛泽东思想的不合时宜,反而会更加充分地层现其持久的生命力。
(二)毛泽东思想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网络的普及导致强势国家、民族与政治团体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辐射效用剧增。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难看出,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在现时代仍然没有终结。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毛泽东思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拒斥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与“衰败化”的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而成功地阻断了近代以后“中国被边缘化”进程,推动它由被动卷入现代化向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转变;同时,毛泽东思想中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关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体现出积极的开放姿态与包容精神。因此,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